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效果

2020-11-09 06:42牛炜璐于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差异

牛炜璐 于洋

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一般来说女性是主要的易感人群,压力性尿失禁产生的原因是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引起腹压升高导致尿的不自主排泄情况,尤其是产后尿失禁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部压力突然升高并使尿液不自主流出,而不是由尿肌收缩压力增高引起的。阴道分娩通过影响女性盆底组织肌肉筋膜牵拉以及盆底肌肉收缩力的降低来诱发尿失禁。尿失禁是一种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且还会影响患者心理障碍的泌尿系统疾病。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尿失禁类型,其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药物治疗会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睡眠障碍以及恶心口干、头痛便秘等副作用,且认知疗法受患者个性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疗效不确定。目前尿失禁的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以盆底肌训练和生物反馈电刺激等心理干预和认知行为干预等为主,作者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80 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5~76 岁,平均年龄(64.5±3.9)岁;体质量指数23.9~27.2 kg/m2;病程0.7~1.5 年,平均病程(1.0±0.17)年;尿失禁严重程度: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2 例,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8 例。试验组患者,年龄54~75 岁,平均年龄(66.7±4.3)岁;体质量指数25.5~30.4 kg/m2;病程0.9~1.7 年,平均病程(1.2±0.17)年;尿失禁严重程度: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4 例,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6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尿失禁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不愿意手术治疗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年龄≥54 岁的患者;智力正常且沟通无障碍的患者;语言表达正常且愿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排除有其他严重急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排除有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等症状或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有肾功能明显异常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排除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排除不能与指标评估员合作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盆底肌训练。患者接受盆底肌肉锻炼指导,盆底运动可分为站立、坐姿和卧位,患者进行下肢、腹部、臀部肌肉放松训练。患者行耻骨、会阴、肛门括约肌收缩运动,收缩动作>2 s/次,然后放松肌肉并连续做4~12 组。同时训练患者间歇排尿,即排尿时停止或减慢尿流并在咳嗽、弯腰等引起尿失禁前收缩盆底肌肉。采用科恩训练法,引导患者自觉进行,提肛运动持续>3 秒/次,然后放松。治疗时间为17 min/次,3 次/d,持续3 个月。

1.3.2 试验组 给予患者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肌训练同对照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①频率为57 Hz,脉冲宽度为275 μs,并根据患者感觉调节电流唤醒患者本体感觉,调节电流以患者无疼痛感的肌肉收缩为标准;②训练压力性尿失禁患者Ⅰ类肌纤维,频率为7~31 Hz,脉冲宽度为160~450 μs;③训练Ⅱ类肌纤维,频率为9~34 Hz,脉冲宽度为340~750 μs;④提供训练模板,加强Ⅰ、Ⅱ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25~35 min/次,电击3 次。每周3 次/周,持续5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干预前及干预后2、5 个月,采用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2 h 尿垫试验评价尿失禁的严重程度。试验方法:先称干卫生巾重量,患者小便后,将称过的干卫生巾垫上,5~10 min 喝完500 ml 矿泉水,休息60 min 后,依次走相当于一楼活动量楼梯,蹲立9 次,弯腰9 次,原地跑3 min,冷水洗手3 min,用力咳嗽14 次,以上运动结束后,称取卫生巾重量,记录卫生巾前后的差异,即2 h 尿垫试验的漏尿量。>2 g 即为尿垫试验阳性。差异≤3 g 为轻度尿失禁;差异4~11 g 为中度尿失禁;差异12~55 g 为重度尿失禁,差异>55 g 是非常严重的尿失禁。如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有急迫的尿失禁,检查将重新开始。②采用Siemens 3T 磁共振成像检测提肛肌的结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提肛肌形态结构评分,评分越高,提肛肌形态结构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垫试验漏尿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尿垫试验漏尿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5 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尿垫试验漏尿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垫试验漏尿量对比(,g)

表1 两组患者尿垫试验漏尿量对比(,g)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提肛肌形态结构评分对比 治疗后,试验组提肛肌形态结构单侧缺损、双侧缺损、正常侧、缺损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提肛肌形态结构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提肛肌形态结构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通常伴有盆底功能障碍,一旦患者的腹压升高,就会发生非自愿的尿溢,女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根据文献,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与患者年龄关系巨大。对于年长的女性有盆底松弛和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现象[2]。女性分娩是造成盆底肌功能下降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支撑结构及相应韧带过度拉伸会导致不可逆的压力性盆底功能障碍。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严重并发症。通过17 次问卷调查和随访,发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提肛肌有不同程度的结构改变,约81%的患者存在提肛肌不对称,18%的患者存在双侧提肛肌缺损[3]。康复治疗后患者提肛肌的横截面积明显增加,可恢复对称性,促进康复,提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提肛肌结构不同程度增加。临床对于这种疾病只能通过保守治疗,如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生物反馈和阴道哑铃等训练。在临床上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的训练有着特别大的个体差异。并且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的不同而有差异。放置于阴道内的反馈电刺激电极可刺激盆底肌的神经,通过提高盆底肌弹性和收缩力给患者膀胱尿道提供有力的支撑,全面改善尿失禁和阴道脱垂症状。

作者选择经医院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尿垫试验漏尿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5 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尿垫试验漏尿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提肛肌形态结构单侧缺损、双侧缺损、正常侧、缺损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单纯盆底肌训练效果缓慢,并且患者理解能力有限并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盆底肌的肌力,并通过促进提肛肌的恢复来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4,5]。

综上所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形态结构,改善患者漏尿情况,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