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威
Barton 骨折为一种常发生于骨质疏松老年人的桡骨下端,涉及桡骨关节面的骨折,多伴有桡腕关节脱位[1]。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Barton 骨折的方式。但是由于不同的治疗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治疗方式选择上具有较大争议。为了探讨经皮撬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高龄Barton 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纳入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90 例高龄Barton 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90 例高龄Barton 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 组、B 组、C 组,每组30 例。根据《骨与关节损伤》确定Barton 骨折诊断标准:①腕关节外伤史较为明确;②腕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③可触及骨擦音,局部压痛,关节畸形;④腕关节正侧位X 线片示为Barton 骨折,且为新鲜单纯性骨折[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Barton 骨折诊断标准;②年龄60~90 岁;③单侧骨折;④自愿加入项目组,且能够积极配合每个阶段治疗和观察。
1.2 方法
1.2.1 A 组 患者采用经皮撬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局部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术区消毒,铺无菌巾,让患者取前臂中立位,肘关节保持90°屈曲,一名助手医师持上臂作拔伸,在维持牵引条件下,主治医师扣紧大小鱼际肌(骨折远端背侧保持两拇指并列,腕部置其他四指),先进行1~2 min 的顺势拔伸,远端旋前20°左右后,骤然猛抖,拇指向掌侧推移背侧缘骨折块,尺偏掌屈大约75°左右,复位骨折块,在小型手提X 光机的透视下,分别用几枚克氏针于前臂尺、桡侧,与前臂纵轴呈20~30°,斜向腕部,钻入远端骨折块,进行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取四块夹板固定,并放置一压垫,要注意确保夹板下端均超过腕关节,用绷带进行包扎,并采用前臂三角巾在中立位悬吊,固定6 周,按时复诊,让医师帮助调整夹板松紧度[3]。
1.2.2 B 组 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将伤肢在侧台上外展。在第2 掌骨桡背侧避开伸指肌腱做2 个切口,长度1 cm 左右,钻孔,将2 枚外固定螺钉拧入,保持掌骨干与螺钉约成40°角。然后避开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背侧做2 个切口,将2 枚外固定螺钉拧入。调整安装外固定支架,进行手法复位。位置调整满意后将固定螺钉旋紧。术后半个月调整腕关节背伸20~30°固定。术后1 个月后逐渐调整支架关节活动范围,指导患者进行腕关节功能恢复锻炼。术后6 周复查X 线片,检查骨折愈合,如果恢复较好可以拆除支架,适当增加腕关节功能锻炼强度。
1.2.3 C 组 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完善术前准备,采用臂丛麻醉,根据Barton 骨折类型采取不同的方式。掌侧型选择掌侧入路,自桡侧腕横纹近端做一略呈弧形向中线的切口,长度6 cm 左右。显露骨折线后,复位骨折片。将骨折块根据解剖形状选择螺钉和“T”型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背侧型骨折选择背侧切口,使桡骨远端暴露后复位,复位后,于桡骨背侧固定。术后腕关节用石膏固定,遵医嘱给予1~2 d 抗生素,注意要每天给切口消毒换药。1 周后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始手指屈伸活动,半个月后可适当进行腕关节功能恢复锻炼,术后3 个月切忌进行剧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疗效判定标准依据Gartland-Werley Colles 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包括残余畸形(0~3 分)、主观评价(0~6 分)、客观评价(0~5 分)、并发症(0~5 分)四个方面,根据最终评分:优:0~2 分;良:3~8 分;可:9~20 分;差:>20 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高度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患者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高度均大于B 组、C 组,且B组均大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患者治疗后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A 组患者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B 组、C 组,且B 组低于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显著高于B 组、C 组,且B 组高于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 组、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C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高度比较()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高度比较()
注:与C 组比较,aP<0.05;与B 组比较,bP<0.05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后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后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注:与C 组比较,aP<0.05;与B 组比较,bP<0.05
表4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桡骨远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桡骨远端骨折即Barton 骨折,其包括Barton 掌缘骨折和Barton 背缘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1/10 患者为Barton 骨折[5-8]。Barton 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具有特殊性,一般为远端三角形骨折,块多且小,手法复位后易发生移位,较难维持固定。由于Barton 骨折多合并桡碗关节脱位,所以极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明显影响腕关节功能[9-13]。有研究报道[14],手法复位治疗Barton 骨折的回访优良率(术后1 年)超过90%。但是也有报道认为[15],单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Barton 骨折,关节面的平整难以得到完全恢复,愈合后腕关节的功能手损,严重者甚至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为了探讨经皮撬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高龄Barton 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纳入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90 例高龄Barton 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治疗后,A 组患者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高度均大于B 组、C 组,且B 组均大于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患者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B 组、C 组,且B 组低于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显著高于B 组、C 组,且B组高于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 组、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皮撬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对于恢复高龄Barton 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具有积极意义,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影响临床疗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