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以昆明学院扶贫实践为例

2020-11-09 08:44马加升
昆明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扶志扶智维度

李 徽,马加升

( 1.昆明学院 纪检处,云南 昆明 650214;2.昆明学院 扶贫办公室,云南 昆明 650214)

高校参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建立“挂包帮”关系既是党和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职责安排,也是履行高校四个基本职能的具体实践。高校运用自身教育、人才、科技高地等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就应该科学谋划、巩固提升,通过扎实的教育扶贫项目帮助贫困地区从根本上切断致贫的源头,调动贫困地区脱贫人口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贫困人口致富的能力素质,切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

一、相关研究综述

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中的“教育有保障”主要是扶教育之贫,属于狭义的范畴。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是建立在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和高校承担精准扶贫帮扶任务前提下逐渐形成的,侧重于通过教育开展扶贫,是属于广义的范畴。

(一)教育精准扶贫概念

第一,国内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谢治菊认为,通过教育开展精准扶贫和扶教育之贫是对教育精准扶贫两个层面的不同解读,存在本质区别。[1]林海月等提出,教育精准扶贫主要包括落实义务教育,建设教师队伍,提升办学条件,确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学生教育精准资助政策,使教育精准扶贫对象成为脱贫助力,以及正确认识教育扶贫周期,分年龄段实施教育扶贫内容,由此形成循环向上的发展机制,等等。[2]第二,国际视野下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唐智彬等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职业教育扶贫纳入教育发展视野范围,并强调女性、青年、特殊人群在职业教育中应享受的特殊权利。[3]陈群通过比较研究认为,美英日法等发达国家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主要是通过完善立法、明确需求、政策倾斜、政府主导、加强监管等措施手段进行,以此达到阻断代际贫困的目的。[4]

(二)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理论

第一,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李雪峰等主张,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是指在高校的扶贫工作中,扶贫工作人员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准确地做好贫困生的帮扶、管理和培养工作,使其将主要精力用于自我提升上,通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努力脱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5]第二,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熊文渊认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要发挥大学的优势和特色,按照不同高校层次、定位确定教育扶贫责任,既要进行理论突破、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也要广泛参与到教育扶贫实践中去。[6]第三,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式。一是四螺旋模型。程华东等提出,构建农户、企业、高校、政府四主体相互作用的教育精准扶贫新范式,即四螺旋模型,为高校推进智力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助力地方脱贫致富提供有效的指导。[7]二是教育共同体与扶贫共同体。杨丽宏认为,通过高校与产业、高校与社会、高校与政府的资源和能力互补,形成“政府—高校—产业—社会”的教育共同体和扶贫共同体,实现人才培育、社会服务和知识创造功能叠加。[8]第四,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的理念。李子华指出,民族地区贫困具有致贫原因复杂、精神贫困和技能贫困等特点,是高校教育扶贫的逻辑起点,高校要充分发挥科研、学科、人才、智力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改善教育供给结构,实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从“粗放式扶贫”到“精准式扶贫”的根本转变,以切实担当起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时代重任。[9]

总之,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理论是在高校四个基本职能与精准扶贫任务充分结合、并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所形成的,已初具理论的架构和体系。不过就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而言,虽然通过多年精准扶贫实践,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高校在针对挂联贫困点和执行贫困生助学政策过程中,就教育精准扶贫内容、形式、重点、效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和有益的理论探索,但对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界定、开展模式、典型案例、效能评价等方面仍缺乏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还有待在教育精准扶贫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与充实。

二、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双螺旋全维度模型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10]长期以来,以“三区”“三州”民族地区为主体的贫困地区,通过多年的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以后,物质贫困得到基本消除,精神扶贫则逐渐成为防止返贫和根治贫困的重点。本文从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型创新实践的视角,通过昆明学院教育精准扶贫实践案例,从需求侧、供给侧视角准确把握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开展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双螺旋全维度模型,并进行内涵探讨、理论创新和模式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式。

(一)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双螺旋全维度模型

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双螺旋全维度模型就是以“扶志”“扶智”为双螺旋主体,以面向民族地区扶贫对象精准供给相适应的教育为主要内容,从根本上激发贫困对象主动脱贫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用最短周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成果(见表1)。

表1 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双螺旋全维度模型

(二)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双螺旋全维度模型作用机理机制

第一,双螺旋耦合机理。扶志是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主观志向、形成知难而进的坚定意志和精神支撑的问题;扶智是帮助贫困对象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技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和实践能力。扶志与扶智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形成耦合机理,同向用力作用于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精准扶贫对象,激发教育精准扶贫最大效益。

第二,全维度参与机制。按照民族地区教育扶贫覆盖学历教育、技能教育、道德法规教育等教育扶贫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培训供给内容的划分,根据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对象分为党政干部、职业技能人才、普通农民、受教育适龄人口等四个大类设定需求侧,结合高校教育帮扶主体按照挂联包保干部、驻村扶贫队员、专业技能教师、大学生等四个大类设定供给侧,由此科学设定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项目的组织形式、成本投入、时间长短等要素,做到教育扶贫的内容全面、供需对等、责权明确、效率可控,为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特色鲜明的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奠定基础(见上表1)。

三、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双螺旋全维度模型的实施路径

按照扶志与扶智两条主线,在全面了解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对象需求侧需求内容和认真分析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高校供给侧帮扶主体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分类别对应和组织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供求内容,分层次安排和实施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项目,使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在科学统筹的前提下稳步有序推进。

(一)分类别对应和组织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供需内容

第一,科学识别高校教育精准扶贫中民族地区需求侧组成要素,充分结合高校自身资源特点组织供给侧配给。高校在开展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一要充分研判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民族政策要求,向挂联点地方政府了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对挂联点(村)人文自然环境开展专题调研,与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深度互动沟通和走访,力求做到对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需求侧需求内容、层次、规模、基础、形式的全方位识别。二要科学设定高校自身教育精准扶贫定位,明确高校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和教师学生能力特点,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在切实保证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供给侧能够一一对应需求侧的基础上,保证教育精准扶贫供给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定位准确、有的放矢。

第二,按照扶志与扶智两条主线,对应组织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供给的内容。一是高校在全维度教育精准扶贫视野下结合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需求内容调研结果,明确按照学历教育、技能教育、道德法规教育等三个层面界定扶志与扶智需求对象、内容。二是高校根据自身能力和特色,按照需求侧合理设定扶志与扶智供给对象、内容,保证供需双方对象、内容相互对应,目标责任层层压实,帮扶质量绩效可控。

(二)分层次安排和实施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精准扶贫项目

第一,根据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三个层面的内容,合理制定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开展项目。一是将学历教育细分为学龄前、义务教育、高中(中专)、高等教育四个层次,分别根据民族地区需求侧党政干部、职业技能人才、受教育适龄人口制定扶志、扶智教育精准扶贫项目。二是将专业技能教育细分为实用技能教育、管理技能教育两个层次,分别根据民族地区需求侧党政干部、职业技能人才、普通农民制定扶志、扶智教育精准扶贫项目。三是将道德法规教育细分为道德文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党纪党规教育三个层次,分别根据民族地区需求侧党政干部、职业技能人才、普通农民、受教育适龄人口制定扶志、扶智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项目。

第二,根据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设定的项目,明确高校供给侧人财物投入绩效考核管理。一是明确绩效考核管理的牵头单位和主责部门,明确高校党委书是对教育精准扶贫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党委领导下的扶贫办是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考核管理的牵头单位,相关党政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是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主责部门。二是根据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项目高校供给侧人事安排,明确挂联包保干部、驻村扶贫队员、专业技能教师、大学生教育精准扶贫项目投入产出绩效考核管理的指标体系,确保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项目落实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见表2)。

表2 高校教育精准扶贫项目编制表(示例)

四、昆明学院教育精准扶贫双螺旋全维度模型的实践探索

昆明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的本科应用型地方高校。自2008年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昆明大学合并正式建校以来,其在本科办学和研究生办学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是在昆高校中唯一一所全国文明单位。从2015年起,昆明学院承担了省级精准扶贫挂联点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红河县垤玛乡腊哈村委会,以及市级精准扶贫挂联点东川区阿旺镇阿旺社区、关中村和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九龙乡文林村、木克村等5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行政村的脱贫攻坚任务。6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和校长统筹挂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扶贫办,抽调精英尽锐出战,确保挂联点脱贫出列。目前,昆明学院已形成全国精准扶贫典型经验1项,涌现出全国先进扶贫驻村队员提名1人,并在2019年省市两级精准扶贫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一)全维度开展教育扶志

第一,全维度开展学历教育扶志项目。一是学校面向精准扶贫挂联点中小学生开展在全国首创的“儿童大学”项目,组织近2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小学生在暑假到昆明学院进行参观学习活动,使其开拓眼界,从小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信念。2020年该项目活动已成为全国精准扶贫的典型经验。二是对省级挂联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项目,以此增强对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传统文化阅读好习惯。目前,在驻村扶贫队员全程参与下已覆盖召集1万余人次参加了相关活动。三是针对精准扶贫挂联点高考入学学生发放奖学金,先后向200余名高考上线入学学生进行了发放,使尚学明理正能量影响到家庭和邻里。四是充分发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优势,在省级挂联点开展“一村一园”民汉双语幼儿园办学试点,实施了挂联行政村学前教育“一园三点”布局和办学用具捐赠、办学经费补贴等项目。五是2015年以来面向5个精准扶贫行政村挂联点学前、小学、中学办学单位及学生先后开展了教学课桌椅、图书资料、文体用品、餐厨用具、衣帽鞋袜、安全饮水等多项捐赠,其累计折合价值超过50万元。六是严格执行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奖助贷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先后落实到位1万余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大学生的各类奖助贷项目。[11]

第二,全维度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扶志项目。一是针对挂联贫困地区地方党政干部举办科级储备干部精准扶贫励志培训班,通过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安排3个挂联点县级单位范围内年轻科级后备干部近百人脱产到校参加精准扶贫励志培训。二是针对挂联贫困地区行政村贫困户及村干部开展致富带头人励志培训,通过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安排3个挂联点乡镇范围内贫困户典型和村干部近百人参与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励志培训。

第三,全维度开展道德法规教育扶志项目。一是学校以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为依托,通过组织村党总支建设和党员学习活动,强化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学校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的日常走访和学校“挂包帮”“转走访”结对帮扶干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村民开展“自强感恩诚信”道德教育,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强自立用奋斗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三是学校以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主体,二级学院不定期学生“三下乡”为辅助,按要求介入5个行政村“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近百次,开展“移风易俗”的道德法规教育工作,大力推广“动力小站”自强教育活动,帮助贫困地区村民摆脱愚昧落后思想,倡导健康生活新风尚。四是以学校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主体,就精准扶贫政策法规进行宣传、讲解和解释活动,与村民打成一片,让贫困群众在享受扶贫政策中树立遵纪守法、责权对等、依法维权的观念。

(二)全维度开展教育扶智

第一,全维度开展学历教育扶智项目。一是学校全面扶持省级挂联点学前教育腊哈村民汉双语幼儿园“一村一园”办学管理工作,按照生均每月200元的标准拨给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幼儿入园费用补助,并每月派遣1名学前教育专职教师驻园承担教育管理帮扶工作。二是学校充分利用师范生资源与省级挂联点形成师范生顶岗实习关系,先后派出师范类优秀学生赴省级挂联点乡镇中小学开展全学科顶岗实习,一定程度缓解了当地师资短缺的困境。三是与云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报备协调,同省市两级扶贫挂联县区建立少数民族定向高考招生合作关系,先后招收少数民族定招考生达400余人。

第二,全维度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扶智项目。一是举办针对省级挂联点垤玛乡学前教育教师及保育员的脱产专业业务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其学前教育办学和管理的规范性。二是面向省市两级挂联点3个乡镇近300名中小学教师,通过全脱产到昆明学院和学校学科专业教学名师送课上门等形式进行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培训。三是面向省级挂联点中小学全体班主任开展留守儿童日常管理业务能力培训。四是面向省市两级挂联点3个乡镇近40名基层卫生工作者(村医)以学校医学院为牵头单位开展公共卫生、突发疾病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强一线医务工作者业务能力。五是组织省市两级挂联点3个县区近百名年轻干部开展科级后备干部业务素质提升培训,切实增强基层青年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和精准扶贫的工作能力。六是面向省市两级挂联点5个行政村近千人次村民依托学校农学院专业技能教师和驻村扶贫队员举办动物养殖、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网络电商等生产专业技能培训和讲座,切实提升村民发展生产力增收致富的能力。

第三,全维度开展道德法规教育扶智项目。学校针对在校就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大学生,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的日常帮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廉学诚信感恩教育等活动,激发在校贫困大学生学习激情,使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成才报效国家。

猜你喜欢
扶志扶智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扶贫·扶志·扶智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美丽中国:扶贫先扶“智”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