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激,乔 钥
(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食用菌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对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意义巨大。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贵州省对食用菌产业的调整也提出了新一轮的要求。将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联动,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在利用食用菌资源的同时能够有效促进人文资源的发展,是逐步实现农村农业、旅游业建设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旅游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当代人改善生活品质、接触新鲜事物、休闲放松身心的一项活动。食用菌旅游业即是充分利用可提供观赏、游玩等功能的食用菌资源,进而产生的一项与食用菌特色息息相关的旅游行业与企业的结合[1]。食用菌作为贵州丰富的资源,以食用菌发展旅游业是在保护食用菌资源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的特色旅游活动。
食用菌产业联动是指食用菌产业活动的相互重叠和渗透,进而出现的产业间合作融合的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产业联动模式能够将不同产业间的生产效率有效结合,将产业间的垄断现象转变为合作竞争态势。贵州将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产业联动发展,会促使食用菌产业的基础、布局、路径等发生根本上的改革和升级。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产业联动也创新了食用菌的发展路径,拓宽了食用菌行业的发展空间[3]。
贵州气候温度适宜,适宜栽培多种农作物,食用菌就是其中的一种,并根据地形,形成了安顺、榕江等特色食用菌生产区域。针对这些地区不同的景观特点和食用菌生产方式,设计形式多样的农旅互动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4]。贵州孕育特色农业文化和民俗风情,都能为增加食用菌产业旅游联动发展提供资源条件[5]。从游客需求角度看,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而基于食用菌的农旅联动发展作为一个创新型项目,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休闲性和综合性是贵州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联动发展的2个特点[6]。目前贵州农业和旅游业联动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食用菌产业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食用菌产业旅游还是以品尝、购买食用菌为主,主要发挥其休闲功能[7]。因此,食用菌产业旅游区多布局在食用菌栽培地区附近,并且为游客提供了田园观光、农事参与和民俗活动的机会。增加食用菌产业的附加值,逐步形成了“农艺合一”的综合效益模式[8]。
榕江县位于贵州东南地区,地处湘黔桂三省结合的重心地带,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县总面积3 315.8 km2,辖6镇13乡,榕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9]。随着经济发展,榕江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旅游业迅速发展,而农旅互动的旅游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施行,政府逐步确立以旅游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以旅促农,为食用菌产业旅游联动发展提供了保障。较为难得的是,榕江县下辖乡镇具有较好的食用菌生态环境,而黔东南地区的文化风俗也为食用菌农旅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2.1 改善贵州食用菌产业结构
在贵州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产业联动过程中,贵州食用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领域企业之间的比例有所调整,贵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再以简单的栽培及栽培单一的农业模式为主,而是实现了现代农业链条的全面有序转变。发展食用菌栽培观光、栽培工业园等特色农业的发展,使得食用菌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朝着更加多元化的路径发展[10]。而贵州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间不断相互影响,联动模式的效应在不久的将来会得以显现,见图1。
从图1可知,在贵州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加强融合之后,食用菌现代农业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有关食用菌栽培观光、食用菌农事参与体验活动与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旅游产品建设都呈现增长的态势,为贵州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联动模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3.2.2 优化了贵州食用菌产业和旅游资源
贵州食用菌产业联动推动旅游开发模式情况见表1。
表1 贵州食用菌产业联动推动旅游开发模式Tab.1 Linkage of edible fungi industry to promot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in Guizhou
由表1可知,贵州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是在市场需求引领下对食用菌各项资源的整合和深入挖掘,提高食用菌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食用菌附加值。食用菌产业联动带动了贵州旅游模式的创新开发,同时贵州以食用菌资源为主进行的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是对食用菌行业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示范。
3.2.3 推动了贵州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贵州拥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农业优势和环境条件,贵州食用菌产业联动在结合区域的食用菌生长特色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在农业上积极改善过去单一食用菌栽培结构,而是将菌类栽培与旅游业联合在一起,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旅游模式。抓住消费者对创新旅游产品的需求,达到农家+旅游业“1+1>2”的效果。这样就能促使资金、资源实现从城市向乡村的转移,优秀的技术与人才也能纷纷在乡村地区安家落地。对实现贵州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3.3.1 食用菌产业联动机制不够健全
贵州食用菌产业联动模式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联动机制还有待健全[11]。在贵州食用菌开展的农业旅游体验产品中,主要集中于观光、农家乐等旅游形式,方式较为单一;且在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过程中,贵州乡村食用菌生态环境应如何保护、如何突出贵州食用菌特色等方面,还存在着不统一和不完善的问题。贵州景区规划的科学性也不够强,在贵州仅有少部分地区引进菌类农业旅游,食用菌产业旅游缺乏明确定位,也未能加强宣传,这对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的扩大化发展十分不利。
3.3.2 食用菌产业联动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贵州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加强产业联合,这就意味着对公路等交通设施的要求较高,但由于食用菌栽培和生产的区域较为偏僻,有的食用菌甚至生长在深山之中,贵州乡村食宿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少部分地区用水、用电得不到保障。这也意味着基础设施的缺失,使得贵州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资源整合过程并不顺利。同时,在生态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政府对现有的资源利用还不到位,城乡设施链接规划还不够科学完善。资源开发过程中对食用菌栽培地和水源的保护还不够,这些都是贵州食用菌联动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12]。
3.3.3 食用菌产业联动模式综合人才的缺失
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都还较短,这就使得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产业人才供给不足。虽然近年来旅游业培养目标和专业逐渐落实,但有关于食用菌人才的培养还是局限在生物、园林等专业中协同进行。就连贵州的高等院校、专科院校中也鲜有设立单独的食用菌专业培养人才,而具备食用菌产业相关知识和旅游业相关理论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13]。在食用菌产业联动发展过程中,贵州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有效吸引高素质人才,这也限制了综合人才向食用菌产业的转移。人才短缺势必影响食用菌产业联动模式,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贵州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规划设计。在食用菌产业联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贵州食用菌资源的特色,来制定相关规划。贵州政府尤其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使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政府可以投入资金培育创新融合项目,建立专业的产业联动平台,通过激励机制收集产业联动的意见建议,听取基层菇农的需求和想法[14]。根据实际加强产业联动建设,同时大范围向全国推广食用菌产业旅游品牌,以现有的旅游产品带动食用菌产业旅游的发展,以此扩大贵州食用菌产业联动模式的影响力。
政府部门不仅要引导做好食用菌产业联动发展规划,还要结合当地情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做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纽带。政府可以通过下发具体文件,引导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的有机融合。促使食用菌企业根据细则来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通过政策增加对企业的补贴。同时要花力气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食用菌产业联动发展过程中来,建立食用菌产业市场化机制。善于利用贵州现有的设施来优化基础建设,例如借用现有的旅游民宿、旅游节等打造食用菌产业旅游产品。在节约资金的同时也为食用菌产业联动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大,同时对旅游质量要求也提高,对景区美观、安全、卫生、舒适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贵州要将人才的培养纳入规划,要适时做好与贵州甚至其他地区相关院校的联系,实现人才的直接衔接,做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另外食用菌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来提高综合人才的业务水平,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15]。要增加社会对食用菌行业的认可,提升人才待遇,才能吸引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参与到食用菌产业联动模式的建设中来,不断稳定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增强贵州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产业联动的实力和动力。
产业联动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贵州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是结合当地食用菌资源特色,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的全新要求。不仅增加了食用菌资源的附加值,而且也扩宽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路径。在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产业联动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的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缩小城乡差距,以人才优势克服食用菌产业联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食用菌产业联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原则,保护食用菌生态环境和农村资源环境,确保食用菌产业联动模式不是一时的,而是良性、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