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Art Returns to Life
鞠高雅/Ju Gaoya
编者按: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华夏大地肆虐。疫情面前,天津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200余幅聚焦“抗疫”主题的作品,涵盖中国画、书法、油画、素描和平面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挖掘疫情期间平凡而伟大的人与事,展现了天美人对这场抗“疫”之战的观察与思考。我刊特约鞠高雅博士撰写了《当艺术回归生活》一文,并选择了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展览链接:
以艺战疫——2020年天津美术学院抗击疫情主题美术作品展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学工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中国书画报社
总策划:贾广健
策展人:苏丹、李凤臣、王伟毅、范敏
执行策展人:汪延斌、鞠高雅
展览地点: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0年5月12日—26日
时至今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里,当人们谈起“艺术”时能联想到什么?是酷炫的VR技术、耀眼的科技氛围,还是美术教科书上艰深的概念述说?“以艺战疫——2020年天津美术学院抗击疫情主题美术作品展”给出了一个新时代的答案。
2020年5月,“以艺战疫——2020年天津美术学院抗击疫情主题美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以“抗疫”为主题,通过200余幅美术作品的呈现,以艺术的视角聚焦疫情下的社会焦点与热点,表现了抗疫中党和国家的力量以及平凡人民的伟大。当那熟悉的一幕幕场景被作者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时,当那些本就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人、事、物出现在画笔下时,相信很多人都会由此感慨:原来艺术可以如此贴近生活。
“艺术”概念的建构,很多时候是基于大多数人对于无数经典作品的认同而来的。倘若从历史的线索追溯,由人类文化史中最夺目耀眼的宝藏连缀而成的艺术经典,才是形成艺术概念的丰富内涵。由此,以此次新冠疫情为背景创作出的经典作品会进一步充实艺术的内涵。对于艺术而言,一方面,行是先于知的。但有趣的是,“艺术”一词本身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漂浮的能指”,它可以被等同为有限的“高雅艺术”的范畴,也可以被扩大到哲学、逻辑层面,不同的人对同一幅作品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当然这种解释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因此,从另一方面看来,倘若没有在一定范围内的“知”的共识,艺术家的创作反而会无处下笔。因此说,所有的艺术家和观众都或多或少地曾经面临过这一问题,即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国古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作为反映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关系的准则一直被奉为圭臬。然而在平淡生活中,艺术家往往更关注心源的生发。这次骤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日常生活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艺术家深刻地思考艺术人生的真谛。作为全国八所专业美术院校之一的天津美术学院的师生则是从美术专业的视角去看待和表现这一社会生活。
姜中立 平凡者实录
袁文彬 天使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提出“艺术是生活的再现”这一概念。车氏的理论在改革开放前对于艺术家的影响甚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艺术家则更多地向欧美寻求借鉴。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艺术家则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为文化的复兴探索实现的路径。在全球疫情持续暴发的大环境下,中国以巨大的制度优势,依靠全国上下的众志成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些社会生活的变化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实的素材。从“以艺战疫——2020年天津美术学院抗击疫情主题美术作品展”的展品中我们可以体察到社会生活对艺术家心灵的冲击。无论是“艺术化地呈现生活”还是“生活的艺术化表达”,其中蕴含的,是一种微妙的、对于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平衡点的把握。天津美术学院的师生则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平衡点,这是天津美术学院这些年来把教学、科研、艺术创作三位一体进行有机融合的成果。天津美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几代美院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既与天津城市的文化积淀相联系,也与天津美术学院兼容并包的文脉传统有关。
熊永平 最美的面孔
李迅 天使的唇印
赵炳宇(中国画学院国画18级研究生)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韩哲雅(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19级研究生) 医者
姜涛(造型艺术学院造型基础部19级) 风雨不动安如山
孙有强 众志成城
刘吉如(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视觉传达19级研究生) 致敬英雄
许新语(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视觉传达18级研究生)众志成城 4
刘展维(中英数字媒体艺术二年级) SOS
严若曦(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2018级) 千里之缘
随着时间推移,艺术的形式越发多样,艺术概念的边界被不断挑战。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高科技手段在艺术创作中的广泛运用,各种“网红展览”层出不穷,这类展览在吸引观众浏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参与、观展的人数屡创新高。看上去,艺术的确离我们更近了。但这种“靠近”却也好像把艺术推远了。因此,天津美术学院在疫情相对紧张时适时推出“以艺战疫——2020年天津美术学院抗击疫情主题美术作品展”网络展后,在疫情舒缓的情况下又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了现场展。应该说,无论是哪类呈现方式,以何为工具介质,或者哪些对于艺术的印象,它们都是艺术的一个侧面,一个组成部分,但也都未触及艺术的本质。正如技术、消费、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等同于生活一样,技术、氛围、观众的观展热情、学者的深入解读……它们都是艺术,也都不是艺术——或者说,不是完整的艺术。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形式背后所暗含的一般性本质相加,才能唤起观者的美感,即,真实的情感波澜,这才是艺术的本质。
从这一角度看来,“以艺战疫”展览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幅幅难得的兼具生活气息与艺术生命力的画卷。灾难面前,琐碎的日常生活反而更能激起人的情感力量,艺术之美与生活之味在此刻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所谓艺术之美,其实是一种应然,而非既然。“既然”是已经发生的过去或者正在发生的现在;而“应然”则是依照社会共识和文化精神而产生的“生活理应如是”的感受,它可以是过去、现在,也可以是未来。但无论何时,“应然”的艺术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本味,不为浮华迷人眼,也不惧苦寒累人心。正如当下人们应对疫情的心态“浮云过后艳阳天”,这是我观看“以艺战疫——2020年天津美术学院抗击疫情主题美术作品展”的一点感受与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