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芹
(保定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对于温室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对智能温室监控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发展至今,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温室系统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控。我国的智能温室监控系统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究,目前很多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实现大范围的普及。在智能温室监控系统中,在智能温室的实际量化投入使用过程中,无线传感网络的合理应用也是重要的环节,而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的节点能量损耗问题一直是研究的关键问题[1]。路由协议的设计与优化是影响WSN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2]。因此,通过对路由协议进行合理优化,能够有效降低节点和无线网络能量损耗,为WSN投入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智能温室系统主要通过在现场布置大量传感器,对温室的环境信息进行采集。首先,将采集信息通过传入汇聚节点。其次,汇聚节点将数据传送至网关。最后,网关将接收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信息的变化,启动联动装置或将信息传至前端,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整体架构
WSN中,如何降低节点能耗是无线传感网络[3]投入使用的瓶颈,影响能耗的因素有很多,如发送/接收功率、发送/接收数据频率等[4]。在整个网络系统中,存在能耗不均问题,如汇聚节点由于承担着局部数据交换功能,因此汇聚节点的能耗往往最高[5]。具体的单个能耗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Ea=PTX*ttx+PRX*trx+Pctc
(公式1)
其中,Ea代表系统总体能量;PTX代表发送功率;ttx代表发送数据时间;PRX代表接收功率;trx代表接收数据时间;Pc代表状态切换功率;tc代表状态切换时间。
针对上述问题,本系统针对目前无线传感网中中间节点能量损耗大、节点能量损耗不均衡问题,对当前的异构路由分簇算法-SEP进行研究分析,并做了相应改进。
本课题针对目前WSN中中间节点能量损耗大、节点能量损耗不均衡问题,对当前常见的WSN路由协议进行研究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异构路由分簇算法-SEP进行改进。
(1)对簇头选举方式进行改进,提出了最低能量轮换选举算法。第一轮节点分组按照相对距离进行分组,当组内能量最高节点的能量低于要求的下限值时,才会放弃簇头,再次进行就近结组,从而保证了因频繁更换簇头而造成能量的浪费。
(2)提出移动汇聚节点的选择,通过信息采集量的多少计算局部汇聚节点的位置,从而改进了汇聚节点不变,导致能量损耗过大的问题,从而达到减少路由中能量损耗目的。
通过对路由协议进行合理优化,能够有效降低节点和无线网络能量损耗,为无线传感网投入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改进之后的SEP算法仿真结果如图2—3所示。改进之后的能量消耗对比如图4所示。
本文对异构路由分簇算法-SEP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方法。通过Matlab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系统能耗得到了有效地降低。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研究相关算法,使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能够满足我国实际应用的需要。
图2 随机分布节点
图3 簇头选举结果
图4 能量消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