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立君 郭 畅
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就是定窑,与“哥、汝、官、钧”并称宋代五大名窑,窑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川村,因该地宋代属定州辖区,故名定窑。定窑始于唐朝,兴盛于北宋、金朝,最终元代没落。窑口以白瓷闻名,也有黑釉、酱釉、釉瓷等,在记载中将它们取名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丰富多彩的定窑装饰令人们十分喜爱。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擅长装饰和色彩纹样,定瓷的刻花奔放、潇洒,可以说是刀行似流云,花成如满月。定瓷纹样制作精美,造就了一种优雅华美的韵味,并使用剔花、堆花、贴花等技巧让定瓷变得更有情趣。同时开创了唐代和宋代陶瓷的先河,有的劲健挺拔,有的华贵优美。定瓷的主要手法有白釉刻花等,同时还有白釉剔花手法和金彩描花的手法。在纹样方面则主要为花卉图案,有莲、菊、萱草、牡丹等,同时,还有鸳鸯、龙凤、狮子等纹样,画面严谨对称,白釉印花工整素雅。
在宋、金时期,小瓷枕是最为流行的艺术品。它有最简单的矩形,同时也有动物造型的,例如虎形枕,其形状像如意云;也取其吉祥含义的如意枕,婴儿枕头是比较复杂的造型之一(图1)。在宋代,婴儿纹样是非常流行的,北方青瓷、景德镇影青瓷和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文所提的定窑系,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是十分常见的。
图1 婴儿枕(图片来源:搜狐网)
1999年定瓷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世纪大展”的金奖;2002年4月,定窑盘口莲花瓶作为国家礼物赠送给美国前总统布什;作为国礼,定窑莲纹贵妃瓶是中国对外友好协会送给美国著名画家威利·帕克·赫斯特女士的;2016年,“第六届中国国际轻工业消费品展览会”在北京落幕,四件曲阳定瓷获2金2铜,获中国陶瓷作品“大地奖”。但是,定瓷目前在传承与发展的多方面受到冲击,如何保护定瓷文化,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手段实现定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因此,研究定窑瓷器的现状,探讨定窑瓷器的发展,对于继承和发展京津冀地区其他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8年,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申报的“定瓷烧制技艺”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政局逐渐稳定,经济开始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百花齐放,因此国家对定瓷设立工厂专门进行研究和生产。不论在任何时候,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而定瓷无论是作为收藏品还是作为家居装饰,抑或是馈赠亲友,都是一件具有特色和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如今通过对定瓷文化要素的整合, 例如对定瓷文物进行仿古创意行为,和对“定窑遗址”进行系列挖掘开发工作,将定瓷烧制传统工艺作为一种地域和城市文化的象征,从而形成曲阳定瓷文化产业的品牌特色,使定窑遗址得到综合利用。定窑以其独特的艺术品位和经济效益,将定瓷树立成为中国白瓷之光辉典范。
从南北朝到唐代早期,定窑的主要作品是北方青瓷,这一阶段末期,黄釉粗灰体瓷逐渐成为主流瓷器。北方青瓷又称青釉。宋代定窑生产的青釉瓷是青釉白胎,在世界上极为罕见。1957年,在故宫的窑址调查中发现两件青釉瓷器的碎片,一片略小、素面、没有纹饰;另一片略大一些,内侧有龙纹,与白定龙纹盘图案一样,瓷胎也与白定没有区别。在近些年出土的完整的绿釉刻花枕,枕面上刻画了定窑常见的萱草纹样,瓷胎比较粗糙,类似于窑址中的白釉剔花,虽然在风格上归属磁州窑,但纹样装饰却有典型的定窑风格(图2)。
图2 绿釉刻花枕(图片来源:中博艺绘)
唐朝中期,定窑开始出现粗白瓷(图3),烧制方法中出现了支烧。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种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第二种胎体薄,胎质密,胎色淡,但仍不够白,所以常涂一层白色的化妆土。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的有细颗粒,釉色为灰白色、乳白色、黄白色。由于粗白瓷产量大,在生产过程中揉搓或陈腐不够,经常由白变黄。到五代时期部分产品的工艺水平有所提高,胎体中气孔和夹砂的现象较少,未成熟的烧焦现象基本克服,并逐渐变得细腻。
图3 粗白瓷(图片来源:中国文物网)
从晚唐到北宋初,定窑白瓷开始逐渐成熟。定窑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白瓷,骨骼洁白细腻,形态多样,另一方面,器皿的壁面逐渐变薄,烧制过程主要以还原火焰为主,导致釉色由白变青。但从瓷器质量来看,这一时期的定窑瓷器质量最高。在唐代,定窑的白瓷大多与当时的邢窑相似。胎骨切片薄,胚体白色。另一种白瓷越来越厚,但烧结效果更好。细白瓷的釉色一般为青中带白,釉水凝结处多为绿色。釉面开放,胎质细腻洁白。釉面很细,面釉光亮湿润。
北宋中期至北宋后期,定窑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定窑出现了装饰技术,并成为主流装饰技术。定窑也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这一时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烧法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前期相比,瓷器和烧制温度有所下降,大部分为氧化焰,导致白釉发黄。但在此期间,定窑的彩釉瓷发展迅速,酱色釉、黑釉白瓷的生产继续发展,数量也较前一阶段有所增加(图4、图5)。
图4 酱色釉(图片来源:华夏收藏网)
图5 黑釉(图片来源:搜狐网)
北宋晚期至金代,定窑的优质瓷土逐渐干涸,瓷器质量进一步下降。虽然继续使用覆烧法,但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涩圈垫烧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借鉴定州织锦艺术的印刷方法被广泛采用,取代了以前雕刻花卉的主流地位。同时,由于白瓷土的逐渐枯竭,定窑出现了一些用化妆土剔花的作品,应归入磁州窑系。
从元到明代早期,因为元代定窑胎质粗松,胎色灰白,釉色清灰,造型并不十分完整,因此已经转化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用瓷的一般地方窑厂,细白瓷基本已经消失,生产作品大多是粗瓷,并逐渐走向衰落。
随着现代社会营销观念的变化,以及电脑多媒体和互联网科技等技术多方面的进步,陶瓷文化产业的品牌在市场的推广中逐渐趋于多元化,如合理运用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代理等。而曲阳定瓷文化仍保持着传统营销方式和宣传方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众多的评先、评奖和认证活动进行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却依然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定瓷产业长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这也从一定意义上讲制约了定瓷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历史上,曲阳曾一度归属定州辖区。定窑瓷器主要产于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唐宋时期此地区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自唐末五代以来,定州一直是义武解都使节的居住地,被大道环绕,商人云集。它已成为该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定窑瓷器贸易的集散地。而现今定窑遗址在曲阳以北50华里的涧磁一带。定瓷在曲阳这件事的名属虽然不需要争论,但是如果在定州市境内再兴建一所定瓷企业,将历史上定瓷发展的一切历史移居在它名下,在国际贸易中和一些收藏家的意识中,同样是能够接受的一件事。因此,定瓷的名属确实存在危机,这是当今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内仅有的一家定瓷研究和生产实体——河北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应该对提升曲阳定瓷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起重视。曲阳县定瓷文化产业品牌目前对定瓷文化资源缺乏合理的利用,导致没有合适的营销手段,文化内涵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和提升,从而导致定瓷的市场化不够、产业链不够长,最终也就无法形成品牌效应。虽然定瓷文化产业现在已初具规模,但产业整体水平实力较低,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强,还没有形成地区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
定窑瓷器在各种国家级比赛和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瓷器的强大魅力,成为国宝和中国陶瓷文化的集大成者。但由于陶瓷文化的局限性,定窑瓷器一直未能进入社会生活,也不能让公众参与到定窑瓷器的继承和发展中来。定瓷的社会参与程度则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化,参与群体的审美积极性难以调动,从而难以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和体验,无法通过鉴宝节目等舞台提升社会对定瓷的认知程度。但是,定窑瓷器在当地的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并不薄弱,却没有得到其他地方群众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缺乏文化土壤和良好生活环境的定窑瓷器将得不到继承和发展。
当地学校和定窑瓷器研究所作为传承和发展定窑瓷器的重要载体,传承定瓷文化这项重要的文化使命将由他们来承担。但是仅仅把定瓷文化作为一门特定的课程来对待,是定瓷文化的失落和教育的缺失。首先,如果仅仅把定瓷文化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会造成缺乏体系化教育,尤其是中国传统审美教育与现代美学教育的分离,使定瓷之美的挖掘深度大打折扣;其次,中国的瓷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域之间有其内在的文化与美学联系,只强调当地文化,对正确理解定窑瓷器文化与中国瓷器文化的关系是有缺失的;第三,不能只把定瓷文化作为当地学校艺术课的组成部分,虽然当地中小学校开展了定瓷进校园活动,但都停留在表面纹样和固定器型的搭配,没有深入至地域文化及审美渊源的分析、教育,故难以起到传承和发展普及性教育的作用;最后,定瓷虽然在当地大专院校有其相应的课程及有相应研究能力的教师,但教学与实践的传承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衔接途径,致使研究与生产相脱离,定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入困境。综上所述,定瓷文化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欠佳,致使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大力开发定瓷文化的文化内涵,首先应注重对定瓷文化产业品牌的营销。打造定瓷文化产业品牌,是当前提升定瓷文化产业的迫切需要。若想在当前文化产业竞争中取得胜利,首先应当提炼定瓷的品牌特色。因此必须增加创意来提升文化内涵,找到定瓷资源与定瓷品牌的结合点,以差异化的品牌定位,突出定瓷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灵魂。曲阳定窑瓷器要立足于弘扬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加强文化载体的工程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定窑瓷器文化艺术,推动定窑陶瓷文化产业建设。
当地政府应制定分阶段规划和可行的目标及实施步骤,而定瓷公司的根基是瓷器的质量,通过各种技术研究与创新,适当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将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突出增加文化内涵,同时进行适应当前生活场景的新产品开发,拓展其使用范围,使品牌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时,政府应给予支持,制定相关指导政策,重视定瓷品牌知识、文化产权的保护,从而使定瓷文化更富有国际竞争力。
首先,可以在国内外相关媒体和刊物上进行定瓷的全方位宣传和推介;其次,应进一步搞好定瓷网站的相关建设工作,对曲阳定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宣传;第三,政府应积极创造旅游条件,开发定瓷文化旅游项目,品牌形象宣传也是展示定瓷文化内涵和魅力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可以和曲阳雕刻文化相得益彰。可以将定瓷文化展示与制作作坊相结合,不仅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陶瓷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让游客进行参与体验,使游客在旅游中感受独特的地域文化,增进对曲阳定瓷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反哺当地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相互促进,达到良性循环。
在曲阳的主要道路街口和公路两侧绿地形成曲阳定瓷文化风光带,它将着重于定瓷文化的历史细节和当代风格。也可以结合城市改造项目,在曲阳打造一批历代名人雕塑,让市民和先贤进行对话。定瓷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市场规律,也离不开对消费者价值取向的研究和评价,这就要求当地在操作中综合考虑文化价值的最大化。
应委托艺术院校、企业的研究部门以及定瓷的生产单位,定向培养一批关于定瓷文化研究、艺术设计、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和商业贸易等方面的人才,以对应发展定瓷文化产业的需求。当地在2006年成立了定瓷研究院,已经加大了对定瓷的艺术研究和开发力度,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多层次、多角度地加大力度,与专业艺术类高校紧密结合,利用高校资源增加各种培训及高研班等活动,加快曲阳定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定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定瓷烧制技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们正在从多维度、宽领域、深层次的角度来理解它。自定窑和定窑文化起源以来,经历了跌宕起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阳定窑瓷器文化。面对现代营销和宣传策略的缺失,定瓷品牌面临危机。由于当地文化产业品牌竞争力不足、社会对定瓷缺乏了解、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政府应加强定瓷文化新媒体平台建设,利用线上的传播优势,给曲阳的人文元素与古代定瓷烧制工作者的艺术结合带来新的活力,让定窑瓷器更具时代感。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课堂,使曲阳的地域特色和优势得到发挥,结合有一定影响力的曲阳石刻,形成当地特色文化氛围,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定窑瓷器,使定窑瓷器走出曲阳、走出河北,面向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