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尧
河北港口集团港口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秦皇岛 066000
设备管理指的是一套涉及各类管理方法,如系统工程、补偿理论学、价值工程、设备检测诊断方法以及设备维修等理论的综合管理体系。设备管理的依据基础是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将设备视为研究对象,在设备涉及、选择、采购、维护、升级等全部过程中,对其进行一系列科学管理,寻求低成本的设备生命周期和设备最高使用效率。港口区域机械设备管理,主要指机械设备本身的管理工作,通过合理、科学的管控策略,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维护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生产力效益[1]。
港口工业技术基础占比重,明显受到科学技术影响。在技术与实际运作的双重要求下,港口设备普遍具有自动化、规模化、高速化特点。①规模化:现代港口大规模集中生产,多为大型装卸设备(见图1)。大型设备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材料和成本,同时有利于新技术应用发展,满足港口现代化生产、运作需求。②高速化:所谓 “高速”,指的是提升生产速度。港口高速化解决了大规模装卸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减少单位生产率的设备体积,提高工作效率。③自动化:在港口作业中,自动化设备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消耗,降低劳动强度,达到高产、高效、低耗能的效果。
图1 港口大型机械设备示意图
(1)港口机械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大多归根于管理层人员的意识缺乏,这就导致了自上而下的多数人员工作的疏忽。对于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片面性,只注重使用过程,而忽视了其维护、升级、生命周期问题,这就导致管理工作缺少 “生命力”。
(2)设备管理机制细则不明确。现阶段,虽对港口机械的管理工作制定了一套初具规模的生产管理标准体系,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分工职责不明确、管理混乱、奖惩机制未落实到位等问题,导致实际的设备维护管理如同虚设。
(3)部分港口机械设备维修工作跟不上港口发展。这也是现阶段多数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高效维护、更新工作来支撑港口运转状态。
(1)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设备运行需要定期维护,如果设备运行人员有能力进行维护,可以减少设备故障的可能性,设备维护的频率和费用将大大降低。不同的是,如果企业没有将操作人员的管理成本计算其中,未将操作人员的个人责任与维护范围加以落实,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成本增加[2]。
(2)港口企业设备管理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即生产经营者不重视设备管理的成本控制,只重视生产能力和生产能力目标,忽视设备损失,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维修费用,这些情况均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港口机械设备通常是大型、精密的产品,其使用寿命相对较长,机械设备常常使用时间较长,但设备技术仍在进步。企业忽视这一点,不更新设备技术和改造,将导致越来越多的设备损失,生产效率越来越低。如果设备技术和改造方案不合理,还会导致设备改造成本的增加,即机械设备管理总成本大幅度增加。
完善的港口管理体系可大大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工作价值,并将设备的使用价值也凸显出来。与社会实际发展要求相比,原有的传统理体制已无法完全满足现阶段港口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应通过观察实际港口情况,建立适合发展目标的港口管理制度[3]。
经济数据是指设备日常运行中产生的收入和支出比重差。通过对比形式更具体地了解设备的实际操作状况,以及现有管理工作对设备和经济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定期认真分析所有机械设备的生命周期、维护情况,确保记录好实际运行中的所有经济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数据收集、计算,最终整合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设备维护、管理费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现阶段,信息化、网络化监管已渗透进各个行业,港口行业也应该紧跟大环境潮流,适应市场发展手段的革新变化。管理层可将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的优势融入港口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数据检测等方面,对设备进行实时跟踪管理,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更新等问题,及时维修、改造,保证港口设施工作时效性,维护港口运转状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对港口的机械设备维护管理体系来说,信息化趋势提供了一个新的管理思路,因此在适应这种信息一体化方式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高科技技术的优势,实现港口设备管理自动化。
根据设备故障情况制定设备维修计划。针对一部分故障,如果其可以进行检测,那么可以采取提前预制,对其多进行监测。以成本支出为准则,选择较为合适的维修方法,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设备的不同损伤形式应该选择不同的维修方式。
总之,当前的机械管理过程其成本控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较高的管理成本支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将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后期展开升级与维护。在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下,可以有效提升设备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