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丽华
【摘 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很大区别。应试教育是注入式,素质教育是启发引导式。应试教育只传授知识与技能,素质教育则是培养能力。
【关键词】美术;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下面以具体内容为例来说明。例:画竹教法。应试教育一般是这样的。老师示范在黑板上画一幅竹,有的还简单讲一下作画步骤与方法。有的干脆不讲,直接让学生临摹。评析:这种教法是注入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能得到自我观察与模仿训练。至于怎样观察则无理論指导。即使有也是注入式。而画竹,素质教育又该怎样教学呢?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如下:1、先画一幅竹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老师的作画过程,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再画什么。画好了,让学生临摹。由于在观察老师作画时,有的观察能力强,有的观察能力弱。但无论观察能力强弱,都只能根据粗略的感觉作画。作出的画必然错误百出,败笔不少。但毕竟是独立思考的,独立理解,独立作画。初步目的已经达到。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与前面那位注入式教学一样的吗?不一样,前面的是把它当作全部教学过程,而这位只把它作为开头部分,还未完结。那么接着又要怎样进行呢?步骤如下:学生已临摹了一遍竹了,现在就是进行步骤和方法的指导了。2、让学生观察比较自己画的是否正确?3、竹干,样画是三根粗的,两竖一斜。而竖非平行,上端稍微张开,一斜是与两竖底部交叉后向右斜伸出去。学生中,只有少数画得基本正确。注意提醒学生这个结构是一种交叉错落美,不要求完全一丝一毫地模仿准确,只要达到了这种风格美就是好的。因为这种模仿中包含着创造。齐白石先生说过:“似我者生,象我者死”。而那些与样画差异太大又不具有美感的,就发现了败笔了,就进行修改。比如有的两竖画成平行竹干。竹,这里不需要整齐美,需要自然美,所以画成平行竹干的应予纠正。4、指导了竹干的姿态,接着再让学生看竹干的形状。样画是取斑竹为模特的。竹节很凸,学生中有一部分把竹节画得象一般的竹子一样,学生进行了纠正。纠正的方法是擦掉重画竹节。5、竹枝与竹叶画法指导。枝叶有两种画法。一是先画枝再画叶,叶从枝生。另一种画法是先画叶,后画枝。无论哪种画法,关键在叶。竹叶的关键又在布局。哪里多哪里少,哪里密,哪里空,都有讲究,太过齐整分布不好看,因为不具自然美。学生懂得了这一点就会去纠正。竹叶的画法也有两种,都是国画风格,一种是先勾勒出轮廓,再着色。另一种是用毛笔画一笔就是一片叶子。叶子的这两种画法有何好处呢?轮廓填色叶子画得慢,没画象可以修改。这样就加深了对竹叶形状特征的认识。当用毛笔画叶子时,那形状就心中有底了。但画墨竹叶需要长期练笔,熟能生巧。不仅要象而且要流利。静态竹叶,微风中的竹叶,狂风中的竹叶,都要惟妙惟肖。这种墨竹犹如阳光把竹影透射到窗户纸上一样。画竹叶,除了每片竹叶画得象,还要求结构具有美感。如个字形结构,爪字形结构,集簇形结构,应因表现的意境而选用。老师在引导学生学画竹叶时,应先画轮廓加颜色的,再画墨竹的。学生一定会发现墨竹不易画好,非下苦功练笔不可。指导画竹,还可以专门安排时间讲内容与结构。画竹叶,还要讲陪衬。如画轮廓式竹叶,为了表现远近的感觉,近处叶子颜色深,远处叶子颜色浅,或者近处叶嫩(色浅绿),远处叶老(深绿)。远处叶子是被近处叶子挡着大部分,所以除了少数画出全貌,大多只画被近处叶子遮挡后剩余的部分。这样就形成了浓淡自然,疏密有致的风格。画竹,从内容上看,有单画竹,以竹的姿势表达某种意义。如郑板桥画的竹就只有竹,最后有一个背景石。那是为了歌颂竹的高风亮 节及坚强精神。如他竹画中的题词:“咬定青山不放松,深要扎在群岩中,千磨万击还竖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还有表现婀娜多姿的轻盈揉美的美女姿态,也只画竹而不加其它内容。以竹为主辅以鸟、雀、花、石等物的是另一种风格。如一幅竹中,在左边或右边空出一块地方,斜伸出一根粗枝,上面歇着一只或两只鸟儿,或者再在左或右下方画一块玲珑剔透的石头。石头陪衬竹之坚韧顽强,鸟儿陪衬竹林之悠乐。这样就更表现了竹的丰富的情趣。评析:指导画竹的过程,为什么体现了是素质教育理念呢?先让学生独立作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当画成后,学生就急于想知道自己画得怎样,败笔在哪,这不但让学生作了画,练了笔,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当一步步指导纠错修改时,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辨析思维。从初作,发现问题,修改,这就培养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技能。当专门安排时间讲竹的结构时(若指导完过程还有剩余时间,也可以不另外安排而当堂讲解),这是进一步拓宽知识领域。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又例:美术创作课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有创造性思维,就要对某一事物有独到一见解。如画石头,一般的人都能想到石头的象征意义有坚强,普通而有用等意义。但老师偏偏画一个圆而光滑的石头,让学生发挥想象理解其象征意义。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必定是各抒己见的局面,这是好事,这是教学民主的体现,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在讨论中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学生的理解中,有这样的看法:如“圆滑的投机者”。他说,它坐在地上,上有风雨,不管从哪个方向来,他都能迎合使其顺利流下,是个无原则的投机者。还有这样的看法:“乐园的装点者”。这是一个美丽的公园,青青的草坪上有了几块石头,就不单调了,无论它是什么形状,都是游人的开心果。以上说明,学生的思维,启发才能发出火花,这就是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论》杭州大学 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