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报,朱嘉欣,向思蓉
(河北工程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邯郸市建筑物理环境与地域建筑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邯郸 056038)
设计思维的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针对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创新思维方式,包含共情、定义、构想、原型和测试5 个有机循环步骤﹒现已在艺术、商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得到认可,并被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国传媒大学设计思维创新中心的成立﹒设计思维在工艺美术运动中体现为“人本主义”[1];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将“艺术与技术统一”的设计思维引入艺术、设计和教育领域[2];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教授ROWE P G 将设计思维应用于教学实践[3]﹒同时,在机械工程、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等学科应用中,设计思维侧重于理念和方法的提出﹒而运用设计思维结合社会实践应用的研究较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重塑空间活力为核心的城市更新实践也蓬勃兴起,存量规划逐渐成为有效的城市空间发展手段﹒社区作为城市“末梢”基本单元,蕴藏着极大存量空间改造潜力和更新需求﹒这就要求社区更新实践必须实现优质、稳健发展,实践成果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社会发展、用户需求相一致﹒目前,对于社区更新的研究多为前期调研模式和中期社区营造方式的探索,如PSPL[4]和DAF[5]调研模式、社区花园[6]与公众参与[7]营造方法,鲜有对后期更新方案的循环测试与反馈的研究﹒
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设计课程中的社区更新题目为例,将设计思维理论融入社区更新实践,挖掘用户需求,达到实践项目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同时弥补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缺少的实践性,融合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创造力﹒通过社区问题的发现 与实践方法创新,可提高用户的公众参与意识,从而在更新实践中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甚至引领或创造用户新的需求,增强社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设计思维作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思维方式,能够从特定的设计任务或事件出发,针对性地面向用户需求和社会实际问题需要,通过共情、定义、构想、原型、测试等相关步骤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8]﹒流程体系[9](见图1)的循环性结合实际需求的现实性,使创新实践具备了开放性和行动性,而其非线性的单线走向和循环迭代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实践的精准性、人文性﹒
图1 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EDIPT 模型
在实践项目建立之初,成立创新工作坊﹒以某领域专家为导向,工作坊成员为主体,理论结合实践,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与探究﹒“工作坊”模式最初出现于教育和心理学领域,Lawence Harplin 在20 世纪60 年代将其引入城市领域,在探讨社区环境问题时成为一种鼓励公众参与、公众创新及找出解决策略的方法﹒融入创新设计思维的体验式、开放式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可提供更多实践平台[10],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校与社会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共情”为设计思维体系的第1 个步骤,即抛开固有观念与思维、专业知识的局限,感同身受地观察与理解设计对象,与用户产生共鸣﹒传统设计多从设计者主观的认知出发,以问题为中心,忽视了使用者的需求﹒设计思维要求设计者回归到日常生活视角,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在开展项目初期从理解起步,对问题、用户、需求进行深入理解,开辟全新视角﹒通过文献综述、现场踏勘、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用户跟踪、焦点小组设定、群体卡片分类、影像记录等方式观察、体验用户需求,以共情的方式观察、理解真实的环境,换位思考,充分挖掘用户显性及隐性需求﹒
为了聚焦设计对象,获得有意义的创新设计目标,需抽象综合用户数据信息﹒设计思维提供了支持“定义”阶段工作的工具和方法,可整理、分析“共情”阶段所得的复杂信息,寻找事物间的联系,收敛研究范围,从而洞察提炼,有的放矢地进行用户要点聚焦,找到主要问题,进而确定下一步创新方向﹒
“构想”是运用头脑风暴法围绕用户和需求提出创意构想的过程﹒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梳理设计脉络,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多种方案创意思路﹒ 通过一定介质将若干想法呈现出来的过程为原型阶段﹒用户能通过原型更直观地理解创意要点,并进行反馈,实现工作坊与用户的深入交流,使设计更加完善,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通过公众参与法在众多构想中筛选出工作坊及用户较为满意的最优方案,进入下一步“测试”阶段﹒
根据构建的“原型”收集多方用户群体在真实场景中的反馈信息,在测试、互动、确定、迭代改进等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并结合自身的独特优势使方案趋于完善,为下一步决策奠定基础﹒设计项目在正式实施之前,进行小规模的测试可较快地获得数据和反馈,从而验证原型假设的可行度与接受度并不断修正方案,有效帮助设计团队提升创意实施的可行性﹒
本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部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成立社区工作坊,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安居东城社区的公共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以用户为中心理解、观察、分析社区用户人群及其真实需求,提出多样化创意方案,选取最优方案构建原型,再回到社区测试反馈并完善方案﹒
安居东城社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属寒冷气候区,雨热同期,干冷同季﹒该社区于2013 年建成,居民数为2 973 户,周边为居住片区,其内部及外部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环境及景观质量较好(社区区位见图2)﹒
图2 安居东城社区区位
运用现场踏勘法、访谈法观察与体验社区环 境内用户的日常行为生活﹒因与社区物业进行访谈是侧面了解用户的一个有效渠道,故采取访谈法与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代表和社区用户进行沟通,初步了解社区内不同利益方的诉求﹒由访谈总结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噪音、宠物、垃圾分类、景观绿化、配套设施等方面﹒
工作坊设计了安居东城社区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含2 个部分:用户基本特征信息及社区环境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等指标进行用户人群分类,针对社区物业管理、景观环境、声环境、卫生环境、配套设施等具体问题进行用户需求分类﹒社区满意度评价指标采用Likert 量表法,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5 个等级,并按5,4,3,2 和1 分别赋分以便于后期统计分析﹒工作坊以社区内的用户为调查对象,进行2 次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安居东城社区满意度调查问卷500 份,有效问卷为482 份﹒
图3 被调查居民特征分布比例
“定义”的目的是分析用户特征及其需求信息,并聚焦关键问题﹒图3 为被调查居民特征分 布比例图﹒社区内女性、40~65 岁人群、大专及本科学历人群较多﹒满意度均值可表达社区用户满意度数据的平均水平,衡量社区用户满意度的高低分布,用户需求满意度与满意度均值成正比例关系;基尼系数广泛应用于数据差异性的测度[11],它可衡量社区用户满意度差异性分布,用户满意度差异性大小与基尼系数数值成正比例关系﹒着重考虑社区整体满意度较低且差异性较大的需求,即满意度均值较小且基尼系数较大的需求,进而找到社区主要问题﹒用户满意度及其差异性测度结果(见图4a))表明社区居民认为亟需更新优化的社区内容按需求程度排列依次为:宠物、垃圾分类、噪音、物业管理、配套设施及景观绿化问题﹒宠物问题是安居东城社区居民满意度均值最低且满意度差异性最大的主要问题;其次是垃圾分类问题﹒
调查表明,安居东城社区养狗用户所占比例较高,普通用户与宠物之间的矛盾也较为突出﹒用户对社区宠物问题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宠物大小便污染环境和宠物伤人(见图4b));同时社区建设年代较近,用户较为关注环境品质的营造,尤其是卫生环境﹒用户对垃圾分类问题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社区内垃圾分类箱数量太少,物业没有相关宣传,且缺乏环保意识的培养(见图4c))﹒
图4 居民满意度及原因分析
针对安居东城社区突出的宠物问题、垃圾分类问题及反馈原因提出解决策略和多个创意构思,并选取相对较优的原型进行深化﹒
2.4.1 宠物问题
社区宠物问题主要原因集中在宠物便溺污染环境及伤人2 个方面,工作坊成员集思广益,提出2 种创意思路﹒
思路1:可利用社区边角空间建设宠物活动区域[12],增设休憩设施、宠物粪便垃圾箱﹒在宠物活动区域入口、社区出入口处融合邯郸古都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绿色环保主题增设景观小品,利用文字和图案等标志性符号唤醒用户文明养狗与社区公众参与意识﹒
思路2:在绿化带中开辟遛狗步道为宠物专用步道﹒塑胶跑道中可设计“骨头”等抽象形状路面,增强场所感、领域感与标识性,一定程度上隔离普通居民和宠物的日常活动路径与空间﹒
2.4.2 垃圾分类问题
社区垃圾分类问题主要原因为社区内垃圾分类箱数量太少、物业没有相关宣传等,因此社区用户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接受程度较弱﹒为此,工作坊提出3 种创意思路﹒
思路1:在住宅入户处增设AI 智能分类机[13],通过刷社区居民专用卡或人脸识别开启箱门,减少异味;同时可点击屏幕播放分类教程,结合景观休闲设施设计现代化、邯郸地域文化特色的垃圾分类箱,进行生态环保主题的小品设计,提升用户环保意识,增强用户的社区责任感与归属感,以实现社区环境的永续发展﹒
思路2:集中设置垃圾分类箱,利用社区边角灰空间建立集中垃圾分类和旧衣物回收站点;以志愿者轮岗方式进行分类知识讲解和分类示范,充分发挥用户主观能动性和居民自治引导性﹒
思路3:建立社区健身步道,利用节假日定期组织社区活动,如跑步锻炼结合“捡垃圾”的公益活动、垃圾分类示范活动等;同时设立积分兑换活动,在活动中推广、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增强居民的积极性和社区参与感﹒
经工作坊内部、物业管理负责人及居民代表多方参与讨论,在宠物问题上选取“思路1”方案,利用社区边角空间更新为宠物活动空间为原型,进行详细优化;在垃圾分类问题上,选取“思路1”和“思路3”方案,以入户处增设智能分类箱并结合景观的方案为原型,辅以健身步道创意进行深入设计﹒
将设计方案原型回归社区,与城市设计领域专家、社区用户、社区物业管理人员进行互动、交流,记录真实环境中不同用户对方案的支持程度及需求反馈,表1 为方案原型和测试结果﹒
表1 方案原型与测试结果
在宠物问题上,受访用户对利用边角空间建设宠物活动区域的方案支持率为81%;19%的受访用户表明宠物狗的活动区域和排便时间、地点是无法控制的,较难将其固定到一个专用场地内,对此方案表示不支持﹒但大多数受访用户认为边角空间远离社区中心活动位置,减少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安排宠物集中活动有利于卫生管理的维护﹒在测试过程中,专家和用户在此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方案中缺少维护措施,虽然采取了分区策略,但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增加竹木等自然材质的半围栏或者绿篱进行有效保护与隔离;区域内仅设有粪便垃圾桶,缺少相应的用户及其宠物的配套卫生设施,可增加公共卫生间、宠物沙地厕所、宠物便纸箱及清理工具等,营造卫生、方便的宠物活动环境,也为居民带来便利;因边角空间面积有限,相应的缩短了宠物活动的流线,为满足中型及大型宠物的日常活动需求量,可设置迂回的非线性道路空间,在其路径上分区域加设跳圈、跳杆、跳桶等宠物锻炼器械,以达到在一定面积内延长宠物活动流线的目的﹒在垃圾分类问题上,智能分类箱结合景观的方案支持率为66%;34%的受访用户表示不支持,认为智能分类箱附近仍然存在异味和细菌,其周边不宜设置景观休闲设施﹒在反馈建议中,针对异味、病菌隐患可选取松树、柏树等杀菌植物对分类箱进行三面围合,并将智能分类箱与景观座椅保持合适的隔离距离;因用户在分类操作中需要一定的反应和思考的时间,分类箱顶部需要增加为用户遮风挡雨的设施﹒据居民反映,社区初期建设了地下车库,但社区地面场地和地下空间均未规划建设与预留非机动车的停车空间,社区内电动车的停车、充电存在一定的问题﹒故可结合分类箱顶部雨棚建设电动车停车充电棚,共用电路管线,利于集约管理﹒在优化社区垃圾分类问题的同时为非机动车停车充电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思路,有利于为用户营造一个卫生、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社区人居环境﹒
结合测试意见修改方案,后期可将趋于完善的方案投入施工建设﹒在后期项目运营与维护中要定期观察社区用户使用情况,及时采集反馈意见,针对社区可持续性发展要求进行迭代改进﹒
设计思维本质是为系统性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而运用设计思维从社区更新问题的发现到解决是一个非线性、迭代循环的过程﹒安居东城社区更新实践经历了共情、定义、构想、原型、测试等阶段,有机地将设计思维理论与城市设计实践相融合,自下而上地增强了学生与社区用户解决城市问题的自主性与针对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了社区用户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感,有助于居民实现社区共建、共治的良性格局,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唤醒社区活力﹒下一步将与物业沟通,推动方案实施落地,并跟踪实施效果,进行总结,通过反馈结果逐步完善社区设施、优化社区微空间,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满意程度和社区公共空间人居环境品质﹒
现代居住区在景观设施、道路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条件优越,但伴随现代化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居民自身的角度发现居民对卫生环境的期望较高,可从物质与精神方面提升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在今后的城市研究中,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可作为公众参与的一个方法,通过强化对设计思维理论原型、测试阶段的主动性和多样性,满足用户现有需求,同时引导社区向适老化、全龄友好化、生态化等方向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