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助力海上油气发展开新局

2020-11-07 10:19:34王思佳
中国船检 2020年10期
关键词:潜式深水钻井

本刊记者 王思佳

近日,中国航海学会公布了2019年科技突出贡献团队、2020年科技突出贡献个人和2020年航海青年科技奖等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国船级社(CCS)海上油气装备共性技术和规范研发团队荣获“2019年科技突出贡献团队”。

研发团队实力强劲

今年,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有关要求和新修订的《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相关规定,中国航海学会对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奖励等级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等级调整为今年的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科技突出贡献(团队)奖。其中,航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团队)奖的申报条件为在推进航海科技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坚持持续创新并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多次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的创新团队,或者在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组织,并于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成果整体应用。

为服务国家深海开发战略、国家能源战略、交通强国战略,以及自身的国际一流船级社建设,CCS于2007年组建了“海上油气装备共性技术和规范研发团队”,团队研究方向主要为海洋油气装备规范研发与应用,领域范围涵盖海上油气钻探、开采、处理、集输与外输,涉及从水面上的移动钻井平台、浮式装置、试采平台到水下生产系统和集输管道等各类装备设施。据CCS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研发团队目前成员共计52人,其中核心成员10人。核心成员中,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得“交通运输部五四青年奖章标兵”称号,4人获得交通运输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称号。核心成员的工程经验均在10年以上,工程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雄厚。显然,这样一支技术精湛、实力强劲的队伍为开展研发攻关工作提供了有利保证。

针对我国业界对高端海上设施规范技术的迫切需求,该研发团队陆续开展了海上移动平台和浮式装置的全生命周期结构安全设计、水下生产系统安全设计与测试、海上高性能钻井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检验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新型和深水海上设施的设计、制造、测试以及设施安全运营的规范体系,包括建立了我国南海等海域作业的海上移动平台和浮式装置全生命周期安全设计方法和评价衡准;制定了覆盖海上设施总体性能、结构、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营安全评估等技术规范;提出了基于风险控制的水下生产系统安全认证准则,水下设备工作海水环境温度的压力-温度循环试验准则、“工程环境测试”的方法和衡准;研发了海上钻井系统、专用消防、天然气液化系统检验技术;建立了海上钻井系统设计、制造及测试安全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风险的多维度钻井设备分级检验准则,形成了海上设施专用消防系统、液化系统检验技术规范,建立了海上设施专用系统安全设计、制造和检验技术规范体系。全面有效提升了我国海上设施的规范技术水平,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该研发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共研制规范21套,并在100余座平台得到应用,为千亿以上海上设施的资产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3.5亿元人民币;取得授权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近5年发表论文20篇。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

CCS海上油气装备共性技术和规范研发团队自2007年组建以来便确定了以建立涵盖海上钻、采、处理、集输与外输,从水上至水下的全生产链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海上油气装备规范技术体系和技术服务能力为目标,服务于我国海上油气开发和经济开发。多年来,该研发团队紧跟我国高端海上设施行业发展需求,相继开展了多项瓶颈技术的研究,并形成规范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2007年,团队正式跨入深海领域。自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项目开建,CCS便组织了优秀专业人才队伍,主攻深水钻井平台的规范技术研究、独立校核计算、设计审查等。编写的“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检验指南”顺利通过评审,为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半潜平台“海洋石油981”的设计建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2009年,团队历时两年成功攻克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独立校核关键技术。依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完成了国内首座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平台稳性计算分析校核、波浪载荷分析校核、总体性能分析校核等相关研究工作,实现了我国对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验证技术的突破。

2009年至2011年间,依托国家安监总局“海洋(深海)石油开采安全监管体系研究”项目,开展了世界海洋油气开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研究。依据美国、中国、海洋石油行业对事故分类方法,对80个典型事故进行了详细分类分析研究,并针对环境因素、设施结构故障等重大事故主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防范和改进措施,并转化为规范技术,增强了规范输入的科学性。CCS承担的国际船级社UR D 3.7,3.8,3.9,4.4,5.6,6.4,7和11相关修订工作顺利完成,通过评审并提交IACS法定组。重大修改之处,得到了全部成员船级社的赞同。团队成员参与完成“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工程开发”项目。完成国内第一本《深水半潜式平台设计规范》,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0年至2016年,历时6年,完成了我国和船级社行业第一套系统性的水下生产系统规范《水下生产系统发证指南》,团队研究迈入深海油气生产的更前端。期间,还依托了荔湾3-1深水气田的水下生产系统、东方13-2、大连船舶重工的水下管汇、进行了技术验证,同时担任项目技术专家组。

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移动平台入级规范成果显著。陆续发布了《海上移动平台入级规范》2012版、2016综合文本、2020版。规范综合了SOLAS公约的新要求,IMO决议,2009年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构造和设备规则(MODU Code),国际船级社(IACS)统一要求(UR),业界的设计、建造、营运经验,以及CCS检验和研究的成果。

2017年至今,团队编制并相继发布了《海上钻井装置检验指南》(2017)、《张力腿平台入级指南》(2018)、《海上油气处理系统规范》(2020)等规范指南,海上油气装备规范技术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团体成员承担了我国第一个深水半潜式储油生产平台和深水水下生产系统的FEED、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的设计审查和独立校核工作,进一步积累了深水油气开发领域的工程经验。2017年,海上渔业养殖、旅游设施等新型经济设施兴起,团队立足油气、新经济,完成了我国第一本海上渔业养殖设备规范《海上渔业养殖设施检验指南》(2019)。

2010年至2019年,团队完成了“海上移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相关规范研制”“海上移动平台结构完整性技术研发与应用”“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自升式平台结构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海上钻采、生产系统系列规范研制与设计验证关键技术”等攻关项目,同时承担国家项目近40项。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海上油气开发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承担的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CCS海上油气装备共性技术和规范研发团队是CCS海洋工程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团队自成立以来,一直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勇于承担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角色,主动积极冲锋在前,为行业发展扫清障碍,助力行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研发团队的研究成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建立了我国海上移动平台技术规范体系,支持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与自主品牌的开发,为我国海洋经济开发和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撑。

成规模应用,为我国海洋经济开发提供规范技术保障。项目研制的规范、指南实现了海洋石油钻完井、采油、集输、油气生产系统、天然气净化、液化、再气化和转运、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等海洋经济开发领域的全覆盖,构建了海上设施的安全与质量技术保障体系,为我国海上经济开发设施及人员作业的安全性,海洋环境的保护提供了规范技术保障。

支撑国内企业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提升国产装备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成果指导和支持了我国钻、采、处理系统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制,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和标准垄断,促进和保障了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真正实现了深海油气开发进程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保障了国家深海开发战略的实施。研究成果支持的河北荣盛水下防喷器(BOP)、苏州纽威水下阀门、兰州海默湿气流量计等已经完成自主研发,并实现了量产化,打断了国外技术和标准的垄断,迫使进口产品价格大幅降低,有效节约我国油气开发成本,实现我国深海开发计划的自主性,及时性、安全性,提升了我国深海开发装备设计、制造和应用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为国家海洋高端装备研发提供规范技术支撑与保障。项目形成的系列规范指南为国家海工装备科研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与指导,例如国家863项目、工信部等海工科研项目依据本项目研制的规范进行设计审查、工程样机检验发证,作为验收的依据。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海多型深远海浮式基地海上浮式结构物的设计基础依据。项目组目前仍在继续承担的其他国家项目,包括国家重大专项深水水下中心管汇、水下PLET、水下Jumper设计验证技术研究等。通过科研阶段的提前介入,研制有针对性的规范,为贯彻落实了国家深海开发战略提供有力的规范技术支撑。

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专业技术输入。研究成果为国家海上油气开发相关法律、法规的编制、颁布,提供了专业的技术输入和参考,使相关法律、法规更接地气、操作性和执行性更强。为国家海工装备研发项目工程样机的设计、制造、测试、设计审查、检验与验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为我国海上、采、处理系统关键设备的规范设计和自主研制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工程安全准则。

为我国出口外籍平台提供规范技术支撑和入级技术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国门。我国相关企业已成功出口多座外籍自升式平台并在海外成功钻井,为我国整个海工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为我国海上钻井平台在国际敏感水域作业提供入级服务,提升了我国业界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平台作业水域涵盖中国南海、墨西哥湾、中东、西非、东南亚、澳大利亚、北极水域等全球主要海上开发海域,彰显了我国的全方位的海洋开发能力,产生极大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规范体系作为海洋装备的“质量安全管家”保障了海上设施的安全质量和正常作业,也是装备开发的技术指导和衡准,具有重大社会效益。

未来,CCS还将继续加大资金、人员及技术的投入,以进一步提升技术攻关能力,以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助力海洋强国建设。CCS将充分利用自身在船舶与海洋平台入级与第三方检验发证领域的技术优势,支持团队研究成果的推广。并在政策、人力资源方面支持该团队的“全领域”和“全生命周期”的“两全”目标建设。

猜你喜欢
潜式深水钻井
半潜式平台表层卡套管处理与认识
海洋石油(2021年3期)2021-11-05 07:43:10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海洋石油(2021年3期)2021-11-05 07:42:54
陵水17-2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落物风险分析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识人需要“涉深水”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0
半潜式钻井平台水密滑动门结构疲劳强度评估
船海工程(2015年4期)2016-01-05 15:53:40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16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半潜式平台动力定位多模式组合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