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0-11-06 13:15吴昊文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3期
关键词:体系教材指标

吴昊文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得到了社会各界空前的关注和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们能否持续地、深入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其他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近二十年来,虽然学前教育学专业教材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重开发研究、轻应用研究,重实施研究、轻评价研究。鉴于此,以园校合作为背景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的开发、应用和评价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学》教程的开发,就是立足于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使该教程既利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而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既是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评价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水平的先决条件。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质量评价的常见误区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质量评价实践中,要防止出现以下误区:

误区一:评价主体过于单一。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教材评价中无疑拥有较多话语权。但是,在教材评价实践中教师的作用被无限放大,进而忽略了学生和学前教育机构的评价。这种无视学生和学前教育机构评价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在学前教育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误区二:评价过程流于形式。教材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科学而规范的教材评价,能够让教学评价的功能最大化。但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质量评价中,经常出现“走过场”式评价、例行公事式评价、“只重量不重质”式评价,简而言之,重视评价的形式,而忽视评价的内容。

误区三:评价指标缺乏依据。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者缺乏必要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在“应景式”评价面前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套用其他教材的评价指标,导致评价过程过于简单草率,评价结果没有实际价值。

误区四:评价结果遭到冷遇。教材评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但如前所述,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如果缺乏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自然很难得出合理而有效的评价结论,在评价实践中遭到冷遇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构建《学前教育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部结合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学》教材,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能在多大范围内使用,是编著者必须直面和重视的问题。为此,必须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为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助力。构建《学前教育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建立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是评估教材质量,促进教材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因此,教材质量评价体系中各因子的设定,都要广泛征求意见,尤其是学前教育机构的意见,精心设计、科学度量,要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教材质量。

(二)可测性原则。科学设计评价的维度,严格量化评价的指标,不断提高教材質量评价体系的可测性,才能保证有向性、避免盲目性。通常而言,可以通过设计双向细目表来确定评价内容中所涉及的每一内容范围的相对比例、评价目标中每一层次目标的相对比重。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质量评价双向细目表可以由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权重构成。

(三)调节性原则。《学前教育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调节性原则,有别于先验的“调节性原则”,是将不同主体对教材质量评价的结论,用于调节和优化《学前教育学》教材评价体系,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需要推动教材改革、课程改革,进而推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提高《学前教育学》教材本身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精准性。

三、构建《学前教育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这一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增强这一教材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一)经过社会调查、文献综述、科学分析,我们建立了《学前教育学》教材评价的3 个一级指标:“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并分别给予0.80、0.15和 0.05的权重。每个一级指标再进行科学评价,就能够测评出这部教材的整体质量。

(二)重点突出教材的“内容质量”评价,这是教材评价的核心部分。按照国家新闻出版部门的编审要求以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教材编写审定管理的暂行办法,我们对于教材的“内容质量”这个一级指标进行细化,设定“教学水平”、“科学水平”、“思想水平”、“实践水平”等4 个二级指标,分

别赋予分值:30、30、20、20。此4 项二级指标根据其内在规定性,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成若干个三级指标。

(三)出版印刷部门对“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有特定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这是《学前教育学》教材质量评价中的客观标准。另外,考虑到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完整性,我们仍然对“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这2 个一级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和分值,以便数量化地反映出教材的质量和效果。关于这一块的质量标准,笔者想突出几点:

1.    编审校对要细致入微

虽说近年教材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但其载体仍多以印刷品。印刷品的编审校对,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语文修养,更需要细腻如丝、追求完美的个性品质。

2.    装祯设计要简洁大方

教材的装祯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使用者的情绪体验和专注程度,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简洁大方的装祯设计,是教材美学乃至教育美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开本大小、版式、版面、字体和插图的配置,到装订形式、封面设计、装祯材料和印刷方法等的设计,无不影响到整个教材的质量,也影响着教材的使用效率。

3.    印刷工艺要精美现代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工艺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印刷后期的工作越来越“余味无穷”,比如覆膜、过UV、过油、烫金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材印刷中,让教材不仅有“神韵”而且有“形美”,“形神兼具”的《学前教育学》,更加吸引使用者的注意,激发使用者的热情,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质量评价要突出实践性。所以,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特别重视“实践水平”的评价。这个维度评价指标的设计,需要多方面参与。作为教材使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学前教育实践基地的领导和教师,教育主管部门乃至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参与其中,归结一句话,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质量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按照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教学水平”、“科学水平”、“思想水平”、“实践水平”等四个指标的权重。在园校合作背景下,尤其要关注和重视教材“实践水平”这一维度,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度其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猜你喜欢
体系教材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