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欣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种类愈发丰富,服务水平日益提升。与此同时,运营管理逐渐成为新时期背景下银行的核心工作,如何有效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规范银行内部业务流程,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构建银行风险管理系统,保证银行机构的稳定运营,是当下银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银行运行管理的发展现状,对银行运行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银行运营管理水平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新时期 银行 运营管理 举措
运营管理是银行的主要工作之一,通过运营管理,将收入转化成为产出,以此实现银行的良性运转;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内部情况、组织结构与发展目标,需要开展不同的运营管理手段,制定具有特色的运营管理体系,为银行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同时存在一些运营管理问题,引发了一系列风险,比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基于此种情况,建议银行结合这些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构建精细化、标准化的银行运营管理模式,以此提升银行运营管理的科学性,促进银行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健康发展。
一、银行运行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银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形式之一,在实际过程中,银行收到贷款申请,会结合“5C规则”综合分析申请人的还款能力与偿还意愿,以此完成审批工作;同时需要落实“三查制度”,利用“审贷岗位分离”机制,全面監控还款人的实际还款情况,实现全程监控。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力度,往往会按照“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引进外部信用等级评价方法,构建内部评级模型。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一些银行仍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结构,缺乏对外部评级信息与方法的引进与利用,促使内部信息资料较少,不足以完成对申请人的审批与全程监控,从而加剧了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就是指由于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动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股票、汇率等价格的变动;一般情况下,计算市场分享,需要基于正常的市场条件,结合特定的置信水平,在规定的期限内,计算某种投资的最大损失。在新时期背景下,银行的市场风险主要体现为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关于“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银行运营管理活动中的主要市场风险形式,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环境变化较大,利率市场化发展的空间较大,利率风险问题较为明显。关于“汇率风险”,结合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逐渐形成情况分析,可以发现,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其汇率风险明显提升,加强汇率风险监管至关重要。
(三)操作风险
在银行的运营管理过程中,操作风险主要体现为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个人综合素养与职业道德问题引发的风险。根据每年对银行的内外监管检查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问题均是由于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同时存在“有章不循”的问题。举例分析,在某银行中,要求工作人员执行“一日三碰库”的制度,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仅仅是利用业务系统完成记账工作,没有落实实物碰库工作;同时存在工作人员离岗之后没有退出操作页面,没有收起印章的情况。
(四)流动风险
在银行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流动风险,其主要可以分别从以下两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由于市场利率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债券利率变化、汇率变化等,从而引发银行的资产损失,造成流动风险;若银行爆发市场风险,则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其概况,促使这些流动性资产的价格大幅度降低,从而引发流动风险。另一方面,声誉是新时期背景下银行顺利推进运营管理的重要元素之一,银行之所以能够长效发展,主要依靠于其自身强大的公信力。若银行爆发负面消息,比如:重大诉讼案件、银行工作人员服务失职事件等,均会影响银行的公信力,影响大众对银行的信心,促使一些大客户提前转走资金,造成银行资金的大量流失,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银行运行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贷款集中监管
结合上述的“银行运行管理的发展现状”,建议加强贷款管理力度,提出“集中监管”机制。在实际过程中,建议银行工作人员结合现阶段的不良贷款情况,明确贷款管理目标,以此实现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一方面,建议银行工作人员结合国内经济市场情况,根据银行贷款资产实际情况,全面搜集贷款用户的信息,整合、归纳、总结用户资料,开展集中管理工作,且对重点行业与重点用户进行特殊管理。另一方面,建议严密监督银行信贷集中度,观察同业集中度的变化情况,构建客户风险系统,将现场管理与非现场管理相结合,明确辨别各类信用风险,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做出预警,以此实现“双控目标”,规避信用风险。
(二)强化外部资金预测
建议加强银行外部资金情况预测力度,举例分析,在2020年的银行经营状况预测过程中,将“保持稳健”确立为主要目标,加快银行业务转型力度,扩展资金补充渠道,同时预计银行在2020年的资产规模增长幅度约为8%,净利润增长幅度约为6%,不良率控制在1.9%左右,同时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4%-15%范围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建议要加强侧供给结构改革,主动深入市场环境,分析市场环境发展趋向,把握政策动向,精准预测外部资金流动,以此优化内部运营管理体系与发展方向,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三)内部操作控制
建议银行要加强内部控制力度,发现现有内部控制模式与运营管理机制的不足,打破传统管理屏障,重新构建运营管理框架。在优化内部框架的过程中,建议结合外部环境,把握“行业发展大主题”,积极参与到行业战略发展规划中,以此实现银行价值创造与运营管理之间的联合,改善原本“定位不清”的发展困境,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管理效率、风险防控能力,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四)流动性控制
结合上述的“银行运行管理的发展现状”,建议正确认识到当前银行流动性风险对银行长效发展的威胁,从“流动性”入手,加强对自己缺口、资产负债的管理,明确内部各岗位的工作范围与职责,构建结构严谨、分工明确的運营管理机制,进一步指派专人负责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安全管理,构建定价模型,加强对流动性资产管理业务人员的考核与管理,从而保证流动性风险管理稳健,保证流动性安全。
(五)加强资金运营效率
建议银行加强对资金运行管理的控制,建立标准化的资金运营管理体系,以此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一方面,银行要强化自身成本意识,加大运营成本控制,明确某部门的成本控制责任、义务与工作范围,明确每名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责任,调动银行内部各部门人员积极性,共同参与成本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建议引进作业成本管理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内部统一的成本管理系统,全面纳入银行的科室、运营、安保、人力资源、行政等各方成本,将成本管理细化到每一次业务活动中,比如:制卡费、邮寄费等,以此提高银行内部资金利用率,提高银行的运营管理水平。
(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建议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提高银行内部工作效率,有效避免操作失误风险的产生。建议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感,定期开展岗位责任讲解与案例分析,结合各地区发生的银行操作失误新闻,促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责任与工作义务,促使其能够严以律己,恪守规章制度。建议银行定期开展针对各层级、部门工作人员的强化培训,整合培训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从而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银行内外发展动向,进一步提升银行的运营管理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银行机构要想实现健康、长效发展,就要认识到运营管理的重要价值,及时发现现阶段自身运营管理的不足之处及其引发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此搭建系统、全面、规范的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符合银行发展战略的运营管理模式,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实际过程中,建议银行结合上述的四点风险情况,分别提出贷款监管、外部资金预测、内部控制、流动性控制、资金运营管理、员工素质提升等举措,全面优化银行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实现银行运营管理的强化。
参考文献
[1]邢进元,苏娟娟.银行自助渠道运营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4):153+167.
[2]郭赟.数字生态银行下运营服务创新的思考[J].上海质量,2020(04):29-32.
[3]季成,叶军.智能银行:关键要素、重点场景和完善路径[J].南方金融,2020(03):74-82.
[4]李艳琼.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改进策略[J].中国商论,2020(04):178-179.
[5]杜语沁,李朝晖.商业银行建设共享运营服务中心探研——以工商银行总行级集约化运营中心设计规划为例[J].金融经济,2020(02):72-78+90.
[6]黄丽双.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思考[J].品牌研究,2020(03):54-55.
[7]朱芳.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某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的调研[J].现代金融,2020(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