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经” 迈向“绿富美”

2020-11-06 04:17许幼飞刘秀平
当代党员 2020年20期
关键词:花都石柱云中

许幼飞 刘秀平

绿色,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最亮眼的底色。

走进石柱,举目四望皆是怡人的“生态绿”,青山绿水尽情展露绰约风姿。

“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一个个闪光的国字招牌,是石柱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最好见证。

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山头和地块,守住生态底线

“黄水林海”,从名字上便能闻到浓浓的山野气息。

这里是重庆市三峡库区面积较大、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旅游景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称为“重庆最美森林”。

然而,这片森林在护林员刘善贵的眼中,除了“最美”,还有责任。

“今年是我成为护林员的第4个年头。”刘善贵掰着手指说,“以前家里穷,政府问我愿不愿意做护林员,每年有6000元管护费。”

听到这个好消息,当时正在为生计发愁的刘善贵一口答应下来。

护林员的工作枯燥而乏味,不仅要走遍大山里的每一个角落,还得细心记录每一棵树的生长情况,但刘善贵却乐在其中。

从小在山里长大,刘善贵对大自然充满敬仰之情,每天一大早他就带着自己的“老伙计”——一把镰刀、一个背包和一只水壶出了门,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

2019年,刘善贵家里办起了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每年6000元的管护费不再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你把工作辞了,回来专心做农家乐嘛。”妻子劝道。

“不行!”刘善贵的态度很坚决,“森林保护好了,生活才能更美满,巡山护林是我们世世代代都该做的事。”

像刘善贵这样尽职尽责的护林员,在石柱的山林里还有很多,谭金华也是其中之一。

谭金华是万安街道沙谷村的护林员,主要负责沙谷村柏木组1200多亩森林的管护,每天巡山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以前一天要抽3包烟,但当上护林员后,为了预防火灾,不能带火源进入森林。”谭金华笑道,“有时烟瘾犯了,就靠吃薄荷糖来缓解。”

一来二去,谭金华几十年的烟瘾竟然被戒掉了。

刘善贵和谭金华坚守山林的故事,是石柱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真实写照。

“为扎实推进森林管护工作,我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石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山头和地块,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守住生态底线。

推进“4个30万”工程,发展绿色产业

秋日,空气中带着几分寒意。

山岭沟壑间,树木的叶子已经开始脱落,但在桥头镇瓦屋村脆红李产业基地,却孕育着一片“绿”的希望。

“这里以前大部分都是撂荒地。”漫步在产业基地,桥头镇党委副书记唐剑感触颇深。

此前,为了生计,瓦屋村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务工,不少土地被闲置。

“就算土地没有荒废,也是以种植一些传统农作物为主,只能勉强解决乡亲们的温饱问题。”唐剑称。

如何在使荒山披绿的同时,让乡亲们实现致富增收?

对此,石柱开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以前桥头镇没有种植脆红李的传统,我们在考察中无意发现有户人家种了两棵李子树,结出的果实又脆又甜。”这让唐剑眼前一亮。

随后,桥头镇选派专员前往毗邻的黔江区和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考察。考察发现:桥头镇的环境很适合种植脆红李。

考察结果坚定了大家的信心。桥头镇随即开始积极引进企业,组织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规划发展1.5万亩脆红李。

“前3年按照每亩地200元的价格流转,后面会逐渐增加到400元。”村民谭长香爽快地入了股。

土地流轉后,闲不住的谭长香又在产业基地做起了零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

调整产业结构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中益乡盐井村除了发展脆红李产业,还因地制宜发展了黄精产业。

“我们村在李子树下套种了800亩黄精,黄精是埋在地里的宝,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村民可以多挖一些出售,行情不好时就放在地里让其生长,继续增值。”盐井村第一书记余建称。

如今,依靠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和脱贫攻坚,石柱大力实施以生态中药材、绿色果蔬种植和生猪、中蜂养殖为重点的“4个30万”工程,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31.3万亩、绿色果蔬30万亩、中蜂13.8万群、生猪12.9万头。今年1—8月,有机农业和生态养殖业产值达7.8亿元。

做足生态“绿色文章”,发展康养经济

在云端玻璃廊桥上观云蒸霞蔚、赏立体花海;在露营基地里享受静谧的星空、看漫天飞舞的流萤……这里,就是如今小有名气的避暑胜地云中花都。

“我们去年大概接待了20多万名游客。”重庆市冷水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彬宇很是自豪。

云中花都位于冷水镇八龙村,神秘的北纬30°线横穿这里,赋予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重庆最热的时候,这里也只有21℃,常年都很凉爽,而且森林覆盖率达85%,环境很好。”冷水镇党委组织委员隆凤祥称。

尽管坐拥绝美风景和宜人气候,但在过去,冷水镇却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

“因为是高海拔地区,农作物产量低,而且交通不便,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家家户户都很穷。”隆凤祥回忆道,“过去,云中花都所在地就是一块荒地。”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冷水镇决心求变。

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重庆市冷水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入驻冷水镇。

“我们看重的是这边的发展潜力,因为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王彬宇称。

经过一年的打造,云中花都正式开园迎客,3000亩荒山也焕然一新——玫瑰、牡丹等各式各样的鲜花在微风中摇摆,引来游客无数。

“2018年,园区启动了提档升级工作。”王彬宇说,石柱的康养转型,并非简单地发展休闲避暑旅游产业,而是利用生态绿色资源,围绕康养休闲生态旅游,全面推动生态绿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的一项绿色大产业。

升级后的云中花都不负众望,铁花表演让人惊叹、空中漂流引人惊呼……这些不仅是园区吸引游客的亮点,还充实了石柱康养旅游的品牌内涵。

如今,云中花都已吸纳了周边26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其中包含18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近万元。

做足生态“绿色文章”,共享林业“流金淌银”,石柱念好“山字经”,阔步迈向“绿富美”——今年1—8月,接待游客15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亿元。目前,全县大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全县康养胜地建设正加快推进。

猜你喜欢
花都石柱云中
每一种花都有它的花语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高军 幸福美丽花都,打造最强全龄宜居之地!
花都春行
“一个人”的村庄:阿来《云中记》解读
云中歌
蘑菇石柱
云中笛音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