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泽
[摘要]1949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党刊工作,创办《新农村》杂志。该杂志创刊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历经探索,多次变革,终究探索出符合執政条件下中国党刊的发展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1950年毛泽东主席为刊物亲笔题词,是对党刊工作者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关键词]《新农村》杂志;变革;党员教育
1949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的新课题新考验,党的宣传工作自然要适应全党中心工作的调整而调整。党刊作为上层建筑必然要随之转型。东北局宣传部的党刊《翻身乐》单从名字看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于是,1949年7月5日,《翻身乐》改名为《新农村》杂志,正式创刊。
一、《新农村》杂志顺应时代的六次变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地方党刊究竟应该如何办?也有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新农村》杂志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经历六次变革,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党执政条件下的党刊发展之路。
第一次是1949年7月到12月。在《新农村》创刊的《公开信》中,阐述了改刊后的对象、性质和方针。信中讲到:“《新农村》是在东北局宣传部直接领导下,专给农村中区村干部办的刊物;”这个刊物是“对区村干部进行帮助和教育”的“最好助手”,“特别还要作区村干部本身的学习助手”。同时,《新农村》改为十日刊,每月5日、15日、25日出版,仍由东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
第二次是1950年初开始,东北局宣传部对《新农村》编辑方针、读者对象和刊物内容,又做了新的规定。《新农村》的“读者对象除区村干部外,并照顾农村党员需要,增加支部教育方面的内容。”1951年3月,社址由沈阳市马路湾东北书店迁移到沈阳市南市区南新街,不久与东北局宣传部合署办公。1952年《新农村》第一期出版,由过去的总分期号、改为以年分期。每月10、20日出版。出版单位,由原来新农村杂志社改为东北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东北人民出版社农业编辑室与《新农村》合署办公。
第三次是1954年初,在杂志社上报东北局宣传部《为没有错误的刊物和提高刊物的质量而斗争》的工作规划中,规定杂志对象是以区干部为主的区村干部、农村党员、宣传员为对象的通俗政治性的综合刊物。
第四次是1955年12月,《新农村》读者对象有重大改变。由原来的以区村干部为主要对象,改变为以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民党员为对象。“《新农村》是面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村共产党员的通俗政治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1.通俗解释党的基层知识,向党员进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教育;2.交流党员在工作上、思想修养上学习上的经验,帮助党员解决疑难问题;3.编写支部参考教材。”
第五次是1956年3月15日,再一次对读者对象、方针任务进行了调整。《规划》指出,“本刊是以农村共产党员、非党积极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政治性通俗读物。它的主要任务是:1.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2.进行合作化政策教育;3.进行总路线教育。”
第六次是1958年,年初在封底刊登的征订广告中,第一次标明《新农村》是“初级党刊”,广告中写到“新农村杂志是以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村共产党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公开发行的通俗的初级党刊。”1958年以后,编辑方针已有重大改变,内容和思想全部向党刊方向努力,党刊的色彩更加浓郁,性质更加鲜明。从栏目设置上就有“整党工作讲话”“整风整党参考材料”“大跃进中的共产党员”“党员来信”“党员一件事”“党员问事处”“党外同志来信”“乡党委怎样领导全面大跃进”“党的历史知识”“支部监察工作问答”“党员小故事”“党小组”等栏目。
二、毛主席题写刊名,体现党的领袖对党刊的关怀支持
1950年9月15日至25日,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把出版工作重点放在出版有营养的通俗刊物上。9月20日,《新农村》杂志社社长孟奚在大会上做了《新农村的方向与经验》的典型报告。报告阐述三大观点,一是结合实际问题,二是关于通俗化的问题,三是与读者的联系问题。孟奚的报告深入浅出,主旨突出,特别是他讲的对刊物通俗化的体会,朴实无华,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受到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于1950年10月4日以《新农村的方向与经验》为题,全文发表。
会议期间,孟奚萌发了请毛泽东主席为刊物题写刊名的念头,他的想法得到了东北组代表的支持。于是,孟奚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新农村》是综合性的通俗刊物,每半月出一期,主要对象是东北农村区村干部。从1948年创刊以来,宣传了党的政策、天下大事和科学知识,对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指导上,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受到了广大区村干部的热爱和欢迎,是区村干部不可或缺的一本刊物,恳切希望毛主席为本刊题写刊名。
孟奚起草后,交给东北人民政府出版处长、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总经理李文抄写。李文同志工工整整誊写后,通过中宣部交给毛主席。
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见此信后,立即在信旁批示到:
主席:
《新农村》是全国办得好的杂志,受到了农村干部的欢迎,请主席题刊名。
毛泽东见信后欣然泼墨,在信纸的上端题写了两幅“新农村”,供杂志社同志挑选。杂志在1951年的第41期正式刊用了毛泽东主席的题字。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为地方党刊题词,充分显示了他对农村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他对辽宁人民的亲切关怀,更体现了他对地方党刊事业的特殊情感。上世纪60年代初,杂志更名为《共产党员》,毛泽东又专门委托郭沫若同志为刊物题写了刊名。
以毛泽东为《新农村》杂志题词为标志,辽宁党刊的发展进入崭新阶段,这个深受读者欢迎的杂志由大向强的脚步愈发坚定。
三、加强同农村党员的联系,提高杂志的指导作用1949年7月,《新农村》刚刚诞生之时,东北局宣传部就明确了办刊要求:加强《新农村》同各地农村党员的联系,并提高该杂志指导作用。《新农村》是以区级干部为主的,区村干部的教育读物。杂志根据每个时期的任务和各地情况,谈政策,谈工作经验,谈革命知识,帮助区村干部同志,在政治觉悟上,工作能力上,政策水平和文化程度,逐步提高。
1950年1月5日,东北局宣传部明确《新农村》的“读者对象除区村干部外,并照顾农村党员需要,增加支部教育方面的內容”。这是《新农村》作为党刊,由肩负教育区村干部的使命逐渐转型成教育广大党员,成为一本真正党刊的标志。
1950年5月下旬,杂志社在沈阳召开了第一次通讯员座谈会。会议期间,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宣传部长李卓然到会看望大家,并两次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卓然提出:《新农村》要成为宣传党和政府政策法令、教育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武器;要成为团结农村力量、巩固人民政权、推动农业生产、提高农村文化的武器;要成为党的喉舌,反映群众正确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办刊方式上,李卓然提出:要深入实际,经常了解和研究区、村工作以及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我们不能经常地、密切地联系群众,是办不好这个刊物的。为了能经常保持与群众的联系,就要广泛地建立农村通讯网,加强与区、村干部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纸面上的,而且是心里头的。我们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通讯工作,要使通讯工作能代表群众的意见。
李卓然还特别对省委、县委支持《新农村》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农村》需要请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特别是宣传教育部门来帮助,在县委、省委委托一个或两个同志帮助组织和处理《新农村》的稿件,并经常同他们所属地区的通讯员联系。希望通讯员同志回去能完成建立农村通讯网的任务,加强与区、村干部和杂志社的联系,并组织他们阅读《新农村》,征求他们对《新农村》杂志社的意见,还希望大家帮助编辑部同志学习群众语言。
这次座谈会后,杂志社合并到东北局宣传部内办公,成为宣传部农村干部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
1950年9月10日,东北局宣传部发出通知指出:
《新农村》杂志尽可能做到每个支部都能订阅,使《新农村》在年底以前发行至十五万份左右。
杂志的办刊方针也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党的声音和党的内容在逐渐增强。第19期起刊载了东北局宣传部的《农村支部临时教材》;第37期起陆续发表了东北局宣传部编写的《农村整风运动的临时教材》;到47期又有更大转变,杂志设立了《党的生活》栏目,改变了以往时事政策较多,党的基本知识宣传不够的情况。这期登的文章有童大林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吴明的《共产主义问答》、北其的《怎样做个好党员?》(八讲)。
1952年6月25日出版的《新农村》12期发表了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高岗的题词号召农村共产党员“为建设美好的新农村而努力”。这期,同时发表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农村工作部部长赵德尊的文章《东北农村共产党员的光荣责任》。
1955年1月25日出版的《新农村》在显著位置连续刊登《农村支部党员学习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决议参考材料》。
1956年3月,制订的《新农村杂志社1956-1957年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刊物的读者对象是“以农村共产党员、非党积极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政治性通俗读物”,任务的首位是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刊的政治属性得到进一步突显,定位进一步明确。
1956年,中共八大开幕,1956年《新农村》第19期刊发毛主席在党的八大上的开幕词、报告决议和中央委员名单,020期刊登《“八大”学习问答》《新党章学习问答》和根据“八大”新党章编写的《共产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等党课学习参考材料。
1958年年初在封底刊登的征订广告中(第一次)标明《新农村》是“初级党刊”,明确提出“新农村杂志是以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村共产党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公开发行的通俗的初级党刊。”至此,辽宁党刊成功实现了由教育大众的读物到教育党员刊物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M《新农村》杂志创刊号,1949年第一期,
[2]东北局宣传部1950年工作计划大纲。
[3]1955年新农村业务改革初步总结和今后革新方案(初稿).
[4]新农村杂志社1956-1957年工作规划,
[5]新农村的方向与经验[N].人民日报,1950年10月4日.
[6]东北局宣传部关于扩大新农村杂志发行范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