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的作用

2020-11-06 04:16解冉锐
新闻传播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主流媒体

解冉锐

[摘要]在新冠疫情期间,媒体成为人们了解疫情进展的重要渠道。在“互联网+”时代,许多自媒体为了博取关注、赚取流量,散播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对群众造成了误导,也干扰了抗疫工作的正常进行。相比之下,主流媒体则充分展现了专业性、权威性、客观性的优势,并且尝试多种方式进行融合报道,满足了广大群众第一时间了解真实疫情信息的需求。探讨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作用的发挥、价值的体现,对今后主流媒体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主流媒体;疫情报道;数据可视化;云直播

主流媒体利用自身强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社会舆论的走向。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恐慌心理笼罩心头,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各类渠道了解疫情的最新进展。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主流媒体充分履行了自己的职责,通过占领舆论制高点,向群众传递实时、真实的资讯,在遏制谣言传播、回应民众关切、服务社会大局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但是,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也并非尽善尽美。在“后疫情时代”,总结和反思疫情报道中的优势与不足,才能为今后主流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一、疫情期间负面舆论的形成根源

(一)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偏见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说,公众是由每个独立的个体构成的,如果舆论是一张网,公众就是编织这张网的人。每个人在编织这张网时,都带有自身的成见。在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并且短时间内快速蔓延后,引起了许多群众的恐慌。这就很容易让人将其与2003年全国暴发的SARS病毒联系起来。虽然研究证明,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在基因组序列上相似性达到了80%,但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病毒,传染性、致死率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许多经历过“非典”的群众,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生活经历,而不愿意相信科学报道,得出了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二)官方辟谣信息相对滞后

在新冠疫情发生初期,许多自媒体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向网友提供了实时的疫情进展。但是由于专业性不足,加上审核不严,也为谣言的产生和散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谣言通过微博等信息平台,或是微信等社交工具,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对群众造成了误导。例如有自媒体报道“喝高度酒可以杀死新冠病毒”,由于抓住了群众“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引起了大量的关注、转发。而随后官方辟谣,饮酒对防止新冠病毒没有任何效用。但是由于辟谣的滞后性,以及谣言传播的快速性,仍然会给广大群众产生一定的误导。

(三)自媒体信息监管不到位

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其傳播信息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多样,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但是自媒体由于出现时间较短,缺乏行业沉淀,加上资本的逐利性,本身也存在许多缺陷。而此次新冠疫情,则将自媒体的这些缺陷进一步放大。许多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故意采用夸张的噱头、虛假的内容来诱导群众。这些经过包装后的不实信息,对于很多群众来说,无法进行准确的甄别,很容易轻信或盲从。

二、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的突出作用

(一)疫情数据可视化,保障公众知情权

为了让群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疫情进展,了解相关资讯,主流媒体一方面要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最新的、丰富的数据信息,包括各地区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密切接触人数、隔离观察人数等。汇总整理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既方便观众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又能够起到吸引关注的效果。例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疫情信息进行整理,通过技术手段制作出可视化、交互式的图表向公众提供“抓人眼球”的信息。“中国战疫时间线”、“'0新增”、“疫情地图”等新闻报道将疫情复杂的演进过程变得直观生动,帮助公众清晰地了解疫情进展。

(二)疫情报道形式多样,满足用户多样诉求

在早期的疫情报道中,自媒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吸引一大批用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传播速度快、报道形式多样化。主流媒体也要依托融媒体优势,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疫情报道中发挥更大的舆论导向作用。例如,中央电视台利用“央视新闻APP",让观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了解疫情信息。除此之外,移动客户端还可以支持用户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信息。用户可以选择“经济”、“时政”、“民生”等专栏,实现了信息分流,让用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疫情产生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报道形式,主流媒体无论是推出自家的移动客户端,还是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除了提高信息传递时效性外,还能够与观众近距离的互动、交流,倾听用户的诉求,不断优化疫情报道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大数据、云技术助力疫情跟踪报道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线下采访也受到了严格的管控。为了获取第一手的疫情信息,满足观众实时掌握疫情资讯的需求,许多主流媒体尝试运用前沿信息技术,包括云直播、云连线等。尤其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直播,由于可以让网络另一端的网友,近距离的了解正在发生的实事,增强了代入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云直播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几家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方式上,除了“文字+图片+短视频”的报道方式外,“网络直播”的报道方式也占了将近20%的比例。例如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造、钟南山院士答记者问、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等直播。相比于经过剪辑、加工的新闻报道,云直播可以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画面,保证了疫情资讯的真实性。

(四)及时纠正信息偏差,彰显主流媒体权威性

信息不对称加上群众恐慌心理,让谣言有机可乘,并且在短时间内像新冠病毒一样在人群中蔓延。结合实际情况,这些谣言除了会误导群众,还会影响抗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主流媒体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优势,在遏制谣言传播中也需要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北京8报客户端发布的《2月“科学”留言榜,榜单上果然都是TA》,则从科普的角度汇集了2月流传的一些看似科学、实则荒谬的谣言,比如“新冠病毒能通过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传播”“喝高度酒可抵抗新冠病毒”等,并给出了真正科学的解答。另外,还有一些主流媒体采用“云连线”的方式,隔空与医学领域的一些知名专家进行采访、对话,并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向广大网友传递正确的防疫知识,增强了观众对于谣言的甄别能力。

三、“后疫情时代”主流媒体的改进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采编队伍的综合素养

采编人員的业务素质决定了新闻报道内容的质量。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很多采编人员虽然具有较为熟练的业务知识,但是由于专业所限,对医学知识、防疫知识缺乏了解。因此,主流媒体应注重做好采编队伍综合素养的培训工作,特别是突发公共事件,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用更加专业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报道。另外,还要进一步强化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要具备为了探寻事实真相敢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敬业精神。例如,澎湃新闻记者团队随上海首批医疗队奔赴武汉,针对民众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走访,完成了一系列疫情深度报道。在《武汉真实的除夕夜》中,记者黄霁洁采访除夕夜武汉市的不同人群,记录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正是有了这些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新闻媒体人,才能让广大观众及时、全面地掌握疫情资讯。

(二)依托信息技术深化媒体融合

信息技术在本次疫情报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制作可视化的“实时病例地图”,还是云直番、云连线技术,信息技术在推进媒体融合不断深化、提升主流媒体新闻报道时效,以及拉近媒体与观众情感距离等方面作用显著。今后,主流媒体也应当贯彻媒介融合理念,继续做好“互联网+传统媒体”的融合工作。目前,5G技术正在逐步扩大使用范围,进一步夯实了主流媒体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基石。从长远来看,在媒体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将会成为主流媒体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利用自身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客观、公正地报道最新疫情信息,不仅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在有效遏制谣言传播、消除群众恐慌心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后疫情时代,主流媒体应当更加重视采编队伍的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始终迎合观众诉求,创新报道形式,保证新闻质量,才能在融媒体背景下,保证自身的竞争力,这也是主流媒体始终发挥舆论导向价值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富鼎.主流媒体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策咯——以新华网非洲埃博拉疫情报道为例[J].商,2014(52):203-203.

[2]王国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主持人构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声屏世界,2020(4).

[3]丁丁,李凯,苏长虹,等.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凝聚强大舆论力量——人民日报疫情防控报道扫描[J].新闸战线,2020(4):2-8.

猜你喜欢
数据可视化主流媒体
移动可视化架构与关键技术综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本科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系统的构建
可视化:新媒体语境下的数据、叙事与设计研究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
基于R语言的大数据审计方法研究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