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常态化教育工作研究

2020-11-06 02:49齐晓丽荀静祝婷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常态化意识形态新时代

齐晓丽 荀静 祝婷

摘 要:高校青年学生承载着社会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文章在分析了当前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常态化教育工作策略。

关键词:意识形态;新时代;常态化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来源于社会存在,主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而人的意识形态受环境、信息、价值观等因素影响。马克思认为,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由物质决定的,它产生于人类的语言交流和交往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年,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要贯穿个人成长的全过程,而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并稳定的时期。因此,要始终瞄准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围绕社会需要的岗位,同时需在教育课程的时代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社会需求上下功夫。青年学生承载着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在青年学生当中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面临的挑战

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深度推进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和文化问题导致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且复杂的,对高校来说,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给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和新特征,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迫在眉睫。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良社会信息的侵袭

受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社会上不良风气盛行,而青年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自控力差,尚缺乏社会经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玩乐主义、功力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经受不住各种诱惑,就会造成价值迷失和思想危机,甚至出现偏激行为,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不良家庭教育的引导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根基,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监护者,言传身教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如果一个家庭出现结构失调、感情不和、行为不当等现象,家长不能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表率和道德示范,细小见微,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受到负面引导,潜意识中造成意识形态错位,进而致使以后的意识形态教育困难重重。

(三)不良网络信息的接收

网络信息具有聚焦化、规模化、无界化的特点,当前国内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多元文化盛行,加之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在网络传播,面对正在建立意识形态的高校大学生,分辨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导致接收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加之,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社会阶层分化比较明显,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严重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另一方面,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社会制度和价值冲突,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通过Facebook等网络通讯工具传入我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渗透和颠覆。西方国家的宣传和诱导通常采用隐匿的方式,应用互联网渠道将其包裝于视频、文章、游戏等形态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一些青年学生价值迷失、政治方位尽失,深刻影响网络领域意识形态的安全,甚至对国家政权构成现实威胁,严重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形成。

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大环境正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虽然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与实际期待值仍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认识不足

高校是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在当前教育理念方面,部分党政干部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不足。一方面,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模式上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育思路,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并重,往往只注重教学内容,对生活实践涉及甚少,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实效,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在教育内容上,通常只停留在教的表面,为了教而教,未能捕捉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关注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意识形态的真谛。

(二)教育形式单一

现阶段,高校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方式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灌输”为主,并且部分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教法陈旧落后,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影响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此外,近几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意识形态教育受到了严重冲击。因此,高校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机制,进一步利用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教育形式和方法,增强思政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

(三)学生参与度不够

青年学生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而意识形态教育只有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事半功倍,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当前意识形态教育停留在教的层面,重教育,轻实践,导致了学生们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参与度低下,从而影响了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进一步提升与进步。因此,高校要综合依靠社会实践来助力教学,将社会实践融入到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形态。

三、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常态化教育工作策略

(一)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也是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高校而言,除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还需把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辅导员等都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队伍,培养一批政治责任感强、对意识形态问题具有高度敏锐性的教育和管理队伍。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要在思想层面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进而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为莘莘学子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他们用青春抒写时代,用奋斗开创未来。

(二)借助红色资源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

红色文化是廣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和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了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相契合[2]。

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知识氛围最为浓厚的地方,馆里的各类纸质、电子资源、学习平台和空间设施等为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馆藏有大量的红色书籍、资料等,可整合全校的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文化图书馆,推动“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为高校大思政工作提供坚强的文献资源保障和优质空间服务。红色文化图书馆对学生们日常开放,学生可阅读、借阅红色文献,接受红色教育,从而发挥好高校图书馆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环境。

(三)利用丰富教育方式方法

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数字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高校要顺应新趋势,积极利用青年学生常见的新媒体平台,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开辟新路径,进一步拓宽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新模式,加强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首先,以网站、QQ群、微博、微信公众平台、APP等学生关注度高的载体建设新媒体平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占据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的传播制高点,让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3]。然后,严格把控新媒体平台内容的同时,以积极轻松新颖灵活的传播格式代替枯燥的文字讲述,吸引学生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接受,提升学生的社会认同感,让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活起来。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更要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水平。为此,高校要与时俱进,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教育措施,改善教育方式和内容,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从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董立伟.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47-48.

[2] 郑维林,周晓海.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3):115-117.

[3] 杜丽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3):90-92.

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9年度项目(XGSY2019034)。

作者简介:齐晓丽(1974- ),女,陕西富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党建。

猜你喜欢
常态化意识形态新时代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