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经济形式的变化,人们的思想理念也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对高校学生来讲,因为思想还处于待成熟阶段,极容易受到社会上多元化思想的影响,致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同社会主流思想间存在偏差,不利于正确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思想,做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结合素质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对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以高校思政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对其面临问题的简单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作为推动我国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也是振兴民主和国家的希望。由于大学生自身思想素质的高低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因此,高校在展开思政教育时,应当确保其同学生接受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保持同步状态,使思政教育可以保持较高的实效性与先进性。面对快速变化的国内形势和西方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基于此,找寻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提升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
一、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受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影响,市场经济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带动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正因如此,人们对精神为恩华生活的需求增加,个体意识和思想开放性不断攀升,开始追名逐利,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随之而来的各种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不断增大,“金钱至上”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消极影响[1]。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也开始逐渐沾染了不良思想,价值观出现极大的扭曲,道德观念愈发薄弱,个人主义愈发强烈,侥幸心理比较普遍,从而致使学生投机取巧的思想愈发的严重。这种由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消极影响,不仅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侵蚀,而且对现阶段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西方价值观带来强烈冲击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沟通交流愈发的频繁、密切,各个国家和地区间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在“互通有无”[2]。而各个国家地区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相互渗透的过程。从我国的角度来看,西方思想价值观的渗透,使得国人原本的思想价值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多样化的发展变化,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借助文化和经济渗透来势头改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以达到分化我国的目的。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侵入,在带动我国文化改革的同时,也在侵蚀着国人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讲,其本身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发展还不成熟,若频繁的接触西方文化,则必然会被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影响。
(三)社会矛盾和腐败问题的消极影响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也在进一步拉大我国境内的贫富差距,贫富矛盾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愈发严重。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富人阶层拥有的社会资源不断增多;相对而来,贫穷阶层因为社会资源总量少,导致自身的生活环境较差,生活愈发的艰难,社会公平性无法得到切实的体现。与此同时,我国当前法制建设也不是十分健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还滋生了享乐主义与金钱主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腐败问题愈发的严重。而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增加,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基业压力。以上各项问题的存在,都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是各大高校展开思政教育时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道德和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峻
当今社会,大学生道德问题愈发严重,在考试和恋爱观上道德问题的展现愈发的明显。考试作品、短暂校园恋爱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且大学校园中对学生道德追求和约束标准的降低,也使得学生在日常行为和人机交往中对自己的道德束缚较差,甚至有些大学生还会忽视道德要求。除道德问题外,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社会和就业压力增加,使得大学生心理压力随之增加。加之社会上多元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冲击,更是导致当代大学生经常会出现迷茫、困惑、焦躁、烦闷等不健康的心理,致使思政教育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日益增大。
二、高校思政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教育目标
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乾,应当先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将学生政治和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与能力素养纳入到个体目标之中;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进步、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纳入到社会目标之中,尽可能将社会目标同个体目标相结合,以明确思政教育工作中人才的培养方向[3]。在展开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职人员要做好教育目标生活化处理,将思政教育同学生现实生活相融合,教会学生利用思政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认知度,明確思政课程的学习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和创造生活。此外,明确的思政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将自身发展同社会发展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为国家建设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作为思政教师,其在教育工作期间要坚持人本理念,强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尽可能的以朋友身份给予学生适当的关心、帮助和尊重,通过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情感教育的展开,对学生情感做出正确指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为达成以上目标,思政教师不仅要掌握和熟悉专业知识,还需要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努力学习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的适应当代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和价值观方面的需求[4]。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领导者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可以从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明确当代思政教育开展期间,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以此为参考,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到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思政讲座等培训活动中,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调整教育内容
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讲,其内容真理性的增强应当遵循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规律,借助其中的科学理念和先进教育内容,以此来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同社会发展相符合。在展开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层次性的提升,从学生思想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出发,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使思想教育可以同学生个性发展相协调,维护思政教育工作的差异性。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应当要提升思政教育在内容上的针对性,积极的了解高校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的状态,从学生密切关注的就业、职业素养和情感等显示问题出发,对各阶段教学内容进行设定,维护教学内容的针对性[5]。
(四)更新教学方法
作为高校思政教师,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应当要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课堂进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利用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学习兴趣[6]。与此同时,在展开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借助思政实践活动的作用,通过开展相应的辩论赛、知识讲座、校外参观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思政水平,提升学生思政实践能力。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作用,借助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学课件来展开思政课程教学,在丰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显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延伸性,打破传统思政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真正意义上的形成一种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面对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提出的要求,各高校应当从自身思政教育发展现状入手,在结合社会实况和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带来的影响,以及西方价值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在道德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发展需求,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专业性,确保当代学生思政政治素质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国庆,陈祥敏.新时期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7(4):31-33.
[2] 吴丽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9(7).
[3] 李嘉妍,吕梦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2017(15):64-65.
[4] 王燕,卢园园.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7(12).
[5] 王轶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7(24).
[6] 张徐.浅谈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J].新校园(上旬刊),2018(7).
作者简介:乔露(1990-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