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湘
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有一片典雅、庄重的古建筑群——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它始建于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代,于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至今兴学不变,千余年来都是高等学府所在,因而有“千年学府”之美誉。这里培养出了彭龟年、王夫之、左宗棠、毛泽东等一代又一代中华英才。
如今,岳麓書院是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修复最好的一所古代书院,其院落布局、石碑铭文、青砖碧瓦,仍是从前的模样。书院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建筑布局中轴对称、纵深多进,主体建筑如大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斋舍、祭祀场所等排列于两旁,营造出庄严、幽远的视觉效果。
赫曦台
走过书院的第一道门,便是著名的赫曦台,它的由来与书院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学术峰会有关。南宋年间,学者张栻邀请理学大师朱熹来讲学,开创了不同学派相互辩论交流的会讲形式,史称“朱张会讲”。二人每天早上登岳麓山看日出,每当东方朝霞似锦的时候,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赫曦是指红色的朝霞,将此处命名为“赫曦台”,就是为了纪念朱熹和张栻。
大门
沿着中轴线前行,来到岳麓书院的大门。门额“岳麓书院”这块匾为北宋皇帝宋真宗御赐,大门两旁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为“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意思是楚国人才虽多,但为晋国所用;下联“於斯为盛”则出自《论语》“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的局面。因而,全联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地。
讲堂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讲堂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为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撰。“实事求是”一语源于《汉书》,宾步程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据说,毛泽东青年时代曾来此求学,“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清朝康熙皇帝御赐,意思是学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二为“道南正脉”,由清朝乾隆皇帝御赐,匾为原物,这是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
讲堂上放着两把椅子,这是古代讲学制度的体现,古代的讲解由一个老师讲,另一个老师解。讲堂屏壁正面书有《岳麓书院记》,这是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为张栻所撰写。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具文物价值的碑刻,最为醒目的是由朱熹手书、欧阳厚均所刻的“忠孝廉节”碑。讲堂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教学斋”和“半学斋”,均为昔日师生居舍,过去的学生多数时间在这里自修。
御书楼
绕过讲堂,后面就见御书楼。中国古代书院一般有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御书楼便是岳麓书院藏书功能的体现。这座宋代风格的三层楼阁建筑,因存放了大量御赐的图书而闻名。清代中期,御书楼已发展成为中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今天的御书楼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其中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
文庙
文庙位于书院左侧,自成院落。这里是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也是书院祭祀的主要场所。在古代,学生早晨起来后先要祭拜孔子,再去学习。大成殿是文庙中主要的建筑,“大成”二字表明了孔子的成就和地位。殿里可以看到孔子圣人像,以及康熙皇帝的题词“万世师表”。
岳麓书院还有许多值得驻足观赏的地方,比如风景绝佳的“百泉轩”,为纪念清末维新派创办时务学堂而筑的“时务轩”,以及无处不在的碑匾文物。在这里,中国古建筑与自然巧妙融合,青砖碧瓦、亭台楼阁、繁花疏叶都凝聚了千年来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