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玺 袁德培 张希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延缓衰老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现代医学提出多种衰老机制,中医健脾疗法通过充养阳明经气血延缓衰老的进程,本文搜集并整理健脾方药延缓衰老相关资料,为中医健脾疗法延缓衰老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衰老;健脾疗法;情志;微生物群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高于联合国规定标准10%,标志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1],延缓衰老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衰老是一个长期、持续且复杂的过程,由多种重要因素共同作用,目前关于衰老的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中,现代医学研究提出有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免疫学说、情志致衰说、肠道菌群学说等。中医药抗衰老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从古至今有许多中医抗衰老理论,尤其是中医药健脾疗法抗衰老具有重要地位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一、衰老与脾的关系
人体衰老以外貌老化为首要表现,出现面、颈部皮肤黯淡松弛,老年斑,须发变白,逐渐出现身体各系统功能衰退[2]。“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使堕”阳明脉衰开启机体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老道路,研究发现脾胃病患者面部出现面黄、额纹、口周皱纹等特征性表现[3],印证了脾虚是衰老的关键因素。中医认为气血由盛转衰与衰老的发生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记载:“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二十岁,血气始盛……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气血调和是延缓衰老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思则气结”,负面的情志活动影响人体气血阴阳,产生病理产物,从而加速衰老的进程[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同样强调在生物医学的基础上,治疗疾病应当注重心理健康;脾胃的运化和情志的调节离不开脾的正常功能,因此,中医健脾疗法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方法。
二、健脾抗衰老作用机制
(一)健脾疗法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作用
机体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有害化合物称为自由基,自由基超负荷引起氧化应激导致机体的衰老的发生[5]。尹德辉等[6]采用劳倦、肥甘饮食联合伤阴液等方法建立脾阴虚衰老模型大鼠,发现脾阴虚大鼠较正常大鼠和同年龄组大鼠mtDNA氧化损伤明显,呼吸链酶功能明显下降,自由基生成增多。宫健伟[7]等通过饮食劳倦的方法复制脾气虚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四君子汤,测定得到四君子汤组大鼠SOD、CAT活性均升高,MDA含量降低,运化功能改善,食量及体重恢复。实验表明,脾虚可导致机体自由基增多或清除减少,健脾疗法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自由基的清除,从而起到抗衰老作用。
(二)健脾疗法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作用
免疫衰老是指衰老过程中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不可避免的退化[8],进一步导致衰老的进程加快。其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IGIT)直接作用于T细胞或者通过相关受体对免疫细胞进行负性刺激,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TIGIT随年龄的增加表达上调引起T细胞功能障碍[9],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生如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黄自坤等[10]发现TIGIT与CD4+呈正相关性,机体免疫表达升高时TIGIT与CD4+表达率升高。孙朔等[11]将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健脾化痰汤,治疗后急性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肺功能较前显著提高;郭文彬[12]发现直肠癌患者在常规化疗方案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CD4+升高,CD8+降低,且化疗后不良反应减少。严建英等[13]临床试验发现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常规治療基础上加服归脾汤能够降低Hs-CRP和TNF-α水平均,说明健脾疗法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
(三)健脾疗法调节端粒抗衰老作用
端粒缩短触发细胞凋亡,端粒酶活性影响端粒长度,因此被广泛认为对衰老具有调控作用。张德春等[14]通过建立大肠癌大鼠模型,发现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无限增值。黄晓燕等[15]通过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模型组小鼠端粒长度较对照组、治疗组明显缩短,端粒酶活性降低,给予四君子汤治疗组端粒酶活性增加,病理组织观察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恢复正常。实验表明脾胃损伤可能引起端粒酶长度缩短,健脾疗法可能通过对端粒或端粒酶产生作用,通过双向调节作用延缓衰老。
(四)健脾疗法调节肠道菌群抗衰老作用
肠道微生物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简平等[16]通过对幼年、成年、老年川金丝猴进行肠道菌群分析,观察到肠道菌群的种类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成年后趋于稳定,老年时期优势菌群明显减少,人体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与机体衰老及慢性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相关代谢物质可能是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Keely[17]通过对大鼠移植抑郁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可诱发大鼠出现抑郁症行为和生理特征。谭周进等[18]实验证明七味白术散能够促进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内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肠道菌群与机体疾病和衰老发生密切相关,健脾疗法对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调节作用显著。
三、健脾疗法调节情志抗衰老作用
衰老进程的加速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19],消极情绪可诱导老年人出现学习记忆认知功能下降表现[20],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延缓衰老的关键,“思则气结”,情志不舒可出现腹满、纳差等脾胃病理表现,而脾胃受损亦可出现失眠、谵语、神志异常等表现。李春香[21]通过对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常规化疗加服健脾益胃养心汤,治疗后强迫、焦虑等精神类症状得以改善,恶心纳差、失眠好转,实验表明健脾方对改善精神心理健康疗效明显。韩颖等[22]通过对肺脾气虚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发现服用益气健脾通便方能够改善负向情绪抑制自主神经而引起的Ach分泌减少。王椿野等[23]利用慢性应激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后给予醒脾解郁方灌胃,测得大鼠5-HT较前明显升高,皮质酮降低,实验说明健脾疗法对于调节抑郁引起的5-HT、皮质酮含量从而调节情志,中医健脾疗法在调畅情志延缓衰老具有独特优势。
四、小结及展望
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生物退化过程,影响因素复杂,常伴随慢性疾病的发生,中医健脾疗法以充养阳明,濡养气血、调节气机为核心,通过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等方式延缓衰老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兼有调畅情志功能,对延缓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民中医药的推广,以中医健脾疗法相关专业方药为基础,探索药食同源方法使中医健脾疗法成为“在家医学”,维护身体健康,更好地发挥“治未病”抗衰老作用,为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起到重要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万里,李谊群.中国多元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中外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9(2):61-67.
[2]梅慧生.人体衰老与延缓衰老研究进展——人体老化的特征和表现[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3(1):49-51.
[3]高利,徐敏,黄礼媛,宋珏娴,王平平,何家恺.根据中医望诊相关理论探讨胃肠道疾病与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2):1459-1461.
[4]沈妍妍.情志与衰老、老年病相关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5]欒增强,曹文富.抗氧化延缓衰老中药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1,32(5):668-670.
[6]尹德辉,王彩霞,李德新,崔家鹏,林庶茹,夏淑杰.脾阴虚证衰老模型大鼠心肌和脑组织线粒体DNA缺失情况[J].中国临床康复,2006(35):100-102.
[7]宫健伟,孙喜灵,王超云,叶蕾.四君子汤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血清SOD,CAT和GSH-Px及MDA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46-47.
[8]张孔雁,董雅洁,王义围.免疫衰老及其相关机制[J].实用老年医学,2018,32(12):1116-1120.
[9]Song Y,Wang B,Song R,Yu Hao,Di Wang,Yuxin Li,Yu Jiang,Ling Xu,Yaluan Ma,Hong Zheng,Yaxian Kong,Hui Zeng.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 Contributes to CD8+ T-cell Immunosenescence[J].Aging Cell,2018,17(2):e12716.
[10]黄自坤,李雪,邓桢,罗忠勤,鞠北华,罗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TIGIT的表达和意义[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7,37(5):325-332.
[11]孙朔.健脾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43-144.
[12]郭文彬.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免疫功能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1):149-151.
[13]严建英,李文静,王丽华,吴春生,陈松.归脾汤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9):1249-1252.
[14]张德春,王小花,杨传标,晁志,曾位森,牛立志,左建生,徐克成.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2):106-107.
[15]黄晓燕,张涛,王囡囡,黄斌.端粒缩短介导肠上皮细胞凋亡参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四君子汤干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9):2303-2305.
[16]简平,王强,王剑,牛李丽,祝辉,曾燕,倪学勤,曾东.不同年龄段川金丝猴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分析[J].动物营养学报,2015,27(4):1302-1309.
[17]R KJ,Yuliya B,Ciaran OB.Transferring the blues:Depression-associated gut microbiota induces neurobehavioural changes in the rat[J].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2016,82.
[18]谭周进,吴海,刘富林,蔡莹,蔡光先,张华玲,曾奥.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1):6856-6863.
[19]沈玮,陈霞,詹向红.肝主疏泄功能与MCI相关性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4):870-872.
[20]徐鸿,侯诗宜.不同情绪影响老年人工作记忆的实验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6):43-47.
[21]李春香.健脾益胃养心汤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28(1):90-91.
[22]韩颖,王建民.益气健脾通便方对肺脾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生活质量评价及相关肠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03):518-520.
[23]王椿野,郭蓉娟.醒脾解郁方对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和血清5-羟色胺、皮质酮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4,9(12):1633-1635,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