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峰
【摘要】城市绿地对于建设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而言属于十分重要的场所。流经城市绿地、广场与附近区域的径流雨水经过有规划的汇聚与流通,使得城市降水实现了分流,提升了城市防治内涝效果。加大力度推动自然积存、渗流与进化的海绵城市的创建工作,不仅可以节省水资源,还能够更好的维护与优化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绿地建设;应用
因为我国疆域辽阔、人口庞大,而且水资源在全国分布不太均衡,从而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比较低,尤其是部分气候炎热、水资源不足的区域时常出现供水不足的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项目背景和绿化状况
1.1 项目背景
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中规定各个地区截止2020年,城市建成区不低于两成的面积必须要能够满足目标要求,也就是对于上海市而言,其建成区200km2需要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为了确保该文件能够得到充分落实,住建部颁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评估工作的通知》,文件中规定,各省与直辖市的海绵主管单位要组织当地依照要求编制自评报告书,针对当地开展自评活动。
去年,《关于开展本市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工作的函》被颁布执行,文件中提出,为了保证上海市在2020年能够完成建成区200km2面积满足海绵城市建成标准的目标,本市将举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工作。今年颁布的《关于开展本市海绵城市建设达标评估工作的函》中明确指出,上海市各区需要有序举行截至去年年底的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活动,并一同开展截至今年年底的海绵城市建设达到相关标准等工作。
1.2绿化状况
本文以上海市长宁区为实际案例,直至去年年末,该地区的绿地面积一共为1113.55公顷,占总面积的31.51%左右,依照该地的户籍人口计算得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约为8.81m2。截至去年,区内已经建成的公园为17座。
2、绿化建设措施
2.1颁布《上海市城市绿线管理方法》
该方法中有指出,规划管理部门需要与同级别的绿化管理单位按照控制性制定单元计划、城市绿化系统计划、区县绿化计划,明确不同类别绿地的控制线(下文将统一简称为绿线),同时将其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开公布。对于绿线,不可随意变动,若是由于城市建设而不得不进行变动的情况,规划管理部门需要先向市级绿化管理单位商讨,经其同意且有依照规划审批规定汇报给原审批单位批准之后,才能进行绿线的调整。
2.2提供补贴政策
在建设项目立项与设计阶段,可利用屋顶绿化率折算补贴政策,以此促进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更好的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屋顶绿化技术规范》,此规范中要求,新建设的公共建筑体必须要以十分之三的建筑占地面积为最低面积实行屋顶绿化,若是其屋顶绿化建设能够满足规定要求,则能够参与绿地率折算。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公共建筑,其他类型的建筑工程,只要建筑属于平屋顶类型的,都鼓励其进行屋顶绿化。该政策对于提升上海市屋顶绿化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起到了较大的鼓励作用。
2.3加强技术应用
在绿化项目的设计与验收阶段,需结合技术导则、技术规范标准来实现对海绵城市绿化技术的高效应用。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展现城市绿地生态化、景观以及服务功能,指引绿地建设结合“渗、滞、蓄、净、用、排”等多项先进技术来提升绿地体系在雨水方面的调控作用,持续加强城市绿地的生态修复效果。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长宁区融合了绿化景观、公园与街心花园改造等工程,实行公园的海绵改造,结合应用了透水铺装、生态旱溪、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削减自身及附近区域的雨水径流。
2.4绿化项目日常运营维护费保障机制方面
上海市的绿化养护费用主要是通过“绿化养护经费定额”来实现对全市范围内各项绿地养护管理经费的控制,由各级别的财政与绿化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到位。此外,对绿化养护的标准与定额应当充分结合各种类别绿地的内部因素构成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绿地内海绵设施设备的养护管理需求,方便对材料与人力费用进行合理变动。
3、建议
3.1调整优化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深入分析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在能够有效实现绿地生态、景观、休息以及其它功能的基础上,适当的预留或是设计空间条件,对绿地本身与附近硬化区域的径流加以渗透、调整与净化处理,同时和雨水管道体系、抄表雨水排污体系实行连接,调整优化的注意要点主要有:
(1)依照绿地自身的特点与类别,确定不同类别的绿地低影响开发设计建设目的、控制标准与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种类,而设施方面可按照此设计方案中的对应内容加以补充;
(2)选择合适规模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做好布局设计,要能够充分实现绿地的渗透、调蓄以及净化等功能。要结合绿地系统实现对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可结合防护绿地中比较宽敞的空地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存蓄,以便进行利用;
(3)对径流污染比较恶劣的区域,可对其初期雨水进行弃流、沉淀、截污等初步的净化处理,然后在径流雨水流入绿地之间对其中含有的污染物质实行截流净化。
3.2优化绿化建设项目立项、设计管理
对于政府出资建设的绿化工程,在其项目建议书内,需要有详细的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可行性的有关描述,要深入了解海绵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实际建设目的。在可行性分析环节,需要指出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与建设方案,从技术角度与经济角度实行全方位分析,再给出投资预算。而且,在设计方案与初期设计文件内,要专门编制出海绵城市的设计内容,要涵盖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与内容、投资预算等要素。
结语:
最近几年,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持续深化,被更多的人熟知、了解,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城市绿地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建设城市绿地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充分解决居民对于日常休息与优化当地生态环境方面的需要,而是具备较为深刻的实际作用,譬如,能够起到预防城市积水与内涝等自然灾害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大绿地建设力度,推动城市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叢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20,6(03):111-112.
[2]范晓艳.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