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欣 苏苏 扁舟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大家对于自身健康日益重视,吃什么、做什么能预防感染,成了每个人每天最关心的事。其实,不能出门旅行,各大商场也都关门休假,连网店也没办法按时发货,这正是一个让自己头脑清醒的好机会。为你整理了一些可能在你旅行必购物品清单,或是收藏在你购物车里的网红智商税产品,带大家理智拔草。别让它们借着健康的名义,让你白白损失银子。
1纳米补水仪
干燥的冬春季节,保湿的概念除了催生了各种保湿霜、面膜之外,更让人种草的恐怕就是补水仪了。所谓“高科技”的纳米蒸脸仪,其宣传理念确实让广大女性动心:“它是专业家用补水美容仪器,基本原理是通过科技手段,把水转化成纳米级较高温度的雾状粒子,使毛孔打开,疏通毛孔,帮助肌肤排毒,加快血液循环,消除污垢,消减黑斑与皱纹,使面部红润细腻、洁白光滑、健康饱满”。另一种冷喷的“纳米补水仪”,小巧便携,按照宣传“纳米级雾状水颗粒”,可以“让肌肤喝饱水”。然而这些玩意真的有用吗?
拔草时刻:
事实上蒸脸器并不能真的保湿,它的原理是用热喷的方式将水变成活跃的雾状,让细小的水分落在皮肤表面,类似热水烧开后打开壶盖热气扑上脸一样。有很多人说,蒸完脸确实很舒服,黑头、白头也都浮出来,有清洁的效果,但其实你在浴室呆久了,蒸汽促进血液流通,温度增加,角质一样会变软。另外,水分子的直径为0.4纳米,本来就属于“纳米级”的,它所谓的镇静补水,实际和你用自来水洗把脸的效果差不多。
关于补水,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成立的概念。角质层的存在,让水分无法进入皮肤深层,只能很快蒸发。而护肤品对于补水的宣传,只不过是一种成功的营销而已。
2排毒足贴
去泰国和日本旅游的人的购物清单上,各式足贴必不可少。搜索购物网站,月销量最高的一款足贴竟达17万!该产品的介绍看上去非常神奇,说是“在旅行暴走、熬夜加班后会贴上一片,当第二天早起看到足贴变得黑糊糊时,仿佛全身毒素被吸出一样,疲惫也一扫而光。”或者“睡前将足贴在脚心,第二天一早就会发现,大量黑褐色的‘毒素被吸出来了。”那么,足底贴一贴,真的能“排毒”吗?这些黑乎乎的东西究竟是不是“毒素”?
拔草时刻:
足贴变黑与它的主要成分有关。足贴内一般含有竹醋、竹炭、桔梗、葡萄籽、电气石、薰衣草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成分,被水浸湿氧化后自然会变色。也就是说,足贴变黑,出现的黏状物根本不是体内的毒素或湿气,它只要遇水就会变黑变黏。人体含70%的水,无论你是贴脚底,还是手臂,只要是在含水的物品上贴足贴,并保持一定密封,都能排出所谓的“湿气”和“毒素”。足贴发黑,只是发生了氧化反应,并没有真的帮你“排毒”。你把足贴盖在装了开水的玻璃杯口上,蒸汽熏久了也会变黑。从此可以不要再为这样无效的“化学实验”买单了。
3防脱产品
别说80后,现在的90后,请问谁还没个脱发的烦恼?长期的熬夜,工作压力大,导致脱发已经不单单是中年人的日常抱怨,众多小年轻也一步步沦陷了。“秃如其来”的头发危机,也催生了巨大的生发市场。阿里发布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显示,在阿里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用品的人群中,90后占了36.1%。而在脱发人群中,男性又比女性更为严重。《2018年淘宝男性消费报告》显示,防脱品类销量增长104%,其中90后增长192%。
防脱洗发水:市面上有很多洗发水打着防脱的概念,一般主打其成分为无硅油、含生姜或其他中草药滋养成分,很多人用完后都声称脱发确实减少了,这是真的吗?
拔草时刻:
防脱洗发水其实只是一个神话。脱发因人而异,有着各种原因。而且人的一生中毛囊一直在减少,新生儿是一千多个,到了30~50岁的时候,毛囊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毛囊是随着年龄逐渐凋亡的。如果潜在的脱发危机已经存在,半路是阻止不了的,尤其是生理性的休止性脱发。所以说脱发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在防脱方面洗发水的作用基本没有,因为洗发水停留在头皮上5分钟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何况很多人洗头发时间更短。
所以,今后你只需要把洗发水当成日用品而非药物就可以,不要再为商家的营销策略多掏更多银子了。
激光防脱生发仪:微博上各大网红都说激光防脱生发仪有效,各种付费推广满天飞,请问谁不心动?激光生发仪的热销除了环境因素导致部分人群出现“早脱”的生理症状。更多还是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对美丽、时尚、自我形象提升要求的增加。据网络信息显示:天猫在2018年5月底联合各大品牌定制首发的60款产品中,成功孵化出了生发仪品类,定制款激光生发仪首发成交超1000台,销售同比增长近200%。激光生发仪一时间成为“脱发大军”抗争脱发的“黑科技”武器。
拔草时刻:
激光治疗通过低能量激光直达毛囊根部为毛囊提供营养、修复毛囊组织、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达到防脱生发的效果。但仅仅适用于毛囊受损初期的情况。且对物理性脱发、化学性脱发等没有效果。另外需要长期的照射使用,约半年才能看到效果。
目前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证的激光生发类产品只有3款。若是不合格的激光生发类产品有可能会造成毛囊不可逆转的损伤,对消费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激光防脱生发仪属于医疗器械,购买时要注意,首先,要核实产品的合法性,医疗器械产品应具备《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www.nmpa.gov.cn/)查询产品是否有注册备案信息。其次,要核实销售方经营资质情况,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需要进行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取得《醫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总之,导致脱发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有严重的脱发问题,这些所谓的黑科技不仅让你花费不菲,还有可能耽误了治疗时机。所以,不如去医院看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靠谱。
4除螨仪
螨虫一直像是人们心头的刺,各种除螨产品则正中人们“下怀”。不仅有除螨美容产品,宣称除螨能去黑头、痘痘、毛孔粗大。各类除螨仪广告更是铺天盖地,199元~1999元各种价位全都有,各种使用反馈也都是说好用,一吸全是脏兮兮的灰色絮状物。
拔草时刻:
说到除螨产品,必须先介绍下螨虫。自然界中的螨虫是一个大家族,有很多种分类,与我们的皮肤息息相关的主要是毛囊螨和尘螨。
毛囊螨虫:
顾名思义,毛囊蠕形螨寄生在毛囊中,皮脂腺蠕形螨寄生在皮脂腺中,它们统称“毛囊虫”。当然了,作为寄生生物,它们离开寄生环境就难以继续生存下去。
1有少量的毛囊螨正常,没有症状可以不用处理,医学检查到皮肤中螨虫的存在没有太大意义,但是可以混淆视听。比如,一些不法美容机构或个人利用求美者医学知识不足并且求美心切的心理来达到牟利的目的。所以“黑头、痘痘、毛孔粗大都是因为螨虫在脸上作祟”、“XX产品是螨虫克星,彻底消灭你脸上的螨虫”这类宣传语,你并不需要太认真。
2特殊情况下(比如免疫失衡等疾病),蠕形螨数量会不正常的增加,并可以继发细菌感染,这时候就需要治疗了。外用甲硝唑凝胶、硫磺软膏,内服替硝唑。这些治疗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痤疮、出油多、毛孔大等等皮肤问题,就临床经验来讲还是与痤疮丙酸杆菌等有关,与毛囊螨关系不大。
4如果酒渣鼻的受损皮肤中检查出有超过正常数量的毛囊虫,那么外用甲硝唑凝胶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5在日常生活中,毛囊虫从毛囊跑到毛巾、枕被、化妆棉等这些与皮肤密切接触的物品上面,也不会立刻死亡(5℃时成虫可活一周左右,而在干燥空气中能活1~2天)。所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共用衣被、毛巾等物,也是非常重要的。除螨仪确实可以吸出很多尘絮,但对于除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其实还是定期更换床品,并且在太阳下进行暴晒。
尘螨:
尘螨大小约0.2~0.4mm,其实肉眼是可以分辨的,只不过它们藏身于粉尘和衣被之中,颜色也比较“朴素”,所以很少被注意到。尘螨与毛囊虫常被大家混淆都叫做螨虫。实际上两者完全不同。尘螨不是寄生生物,它们以粉末性食物为食(如面粉、动物皮屑、真菌等)。
1尘螨的分泌物、排泄物、蜕壳、尸体等会成为人类的过敏源。患者往往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对尘螨过敏常表现为“尘螨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需要远离过敏源并且立即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
2皮肤被尘螨叮咬会引起“虫咬皮炎”造成红肿瘙痒,解决办法是使用炉甘石洗剂等。
3想避免尘螨的危害,应该注意卫生,常清除室内尘埃,勤洗衣晒被褥;屋内保持通风、干燥、少尘;使用杀螨剂灭螨,虫螨磷等都有一定作用;现在还有新兴的隔绝螨虫的布料,也可尝试。市面上的除螨仪无非是个多加了紫外线灯,紫外线灯确实具有杀菌功能,但除螨仪的照射剂量和时长都不足以杀死螨虫。
5暴汗服
想要减肥的你不知道有没有被“暴汗服”种草。暴汗服又称“发汗控体服”,号称有“五倍暴汗”之功效,能使瘦身、健美的效果事半功倍。
拔草时刻:
暴汗服衣服内层的化学涂层不透气,隔绝了外界空气,所以不散热,让你的出汗速度和出汗量加倍,造成了减肥的假象,简单说就和当年网传用保鲜膜减肥是一个原理。通过物理的方式让你多出汗,而不是化学的方式让脂肪分解。穿暴汗服大量出汗后,有一种很爽的感觉,好像自己锻炼掉了双倍的能量,体重也迅速降低了。但实际上你只要喝够水,没几个小时,体重又回来了。减肥消耗的能量应该是脂肪,而不是水分,所以出汗并不等于减肥。完全依靠暴汗服来减肥,当然是不可能的。减肥还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尤其是在当下疫情还没有解除的特殊时期,宅在家里更要注意饮食健康和适当运动。
6迷你榨汁机
虽然家用料理机买了之后经常束之高阁,但最近火遍微商平台的可随身携带的迷你榨汁机宣称其小巧便携,随手放进包包拿去上班也无压力,操作简单,只需启动按钮,等待几秒就可享受一杯新鲜的果汁。榨汁过程中无须插电,省去外出无法使用的烦恼。另外,容器本身就是杯子,所以,清洗时,只需用水冲一冲杯子和搅拌刀头就行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健康方面更是优于传统榨汁机,能将果肉果汁混合,饱腹感更强,营养保持良好,是“提升幸福感的好物” 。
拔草时刻:
1买了榨汁机后,幻想中可以随时随地喝到果汁,经济又实惠。但实际上洗水果、去皮、切块、去核,打汁……前期准备半小时,喝时不到两分钟,直接吃它不好吗?而且便携式榨汁机主推就是方便随身携带,但实际上这种便携的果汁机电机都一般,水果要切很小块,有时甚至要加水才可以完成,口感上也会差很多。
2再来说说鲜榨果汁,水果在榨成汁的过程中丢失了不少营养,即使没有丢掉膳食纤维,直接喝果汁,升血糖速度也会比水果更快。打成果汁后,能量上来说虽差别不大,但把水果换成果汁时,不自知就会摄入更多热量。譬如一杯橙汁,需要5个橙子,但如果你吃橙子呢?最多1~2个就吃够了。
3另一方面,果汁往往都很甜,没有人喜欢喝那种酸涩的果汁。苹果汁、橙汁的含糖量都在8%以上,而葡萄汁的含糖量甚至可高达15%~20%,是普通甜饮料含糖量的两倍!喝一杯纯果汁,就能喝进去20~40克的糖,40克糖相当于半碗米饭,每天在三餐之外额外喝进去,怎么可能不发胖呢?而发胖当然会增加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病率。
4再有,水果是固体状态,需要咀嚼,胃排空的速度较慢;而果汁是液体状态,不用咀嚼,在胃里的排空速度很快,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也很快。喝果汁的饱腹感自然也不如水果。 所以从营养、健康的角度,更推荐吃水果本身。
7乳铁蛋白粉
当下,关于“xxx能预防新冠病毒”的謠言随处可见,尤其是包装了科学的外衣之后,一般群众确实很难辨别真伪。关于乳铁蛋白粉,看了无数微商的广告,他们的逻辑基本都是这样的:乳铁蛋白=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看起来逻辑自洽,却是一派胡言。
拔草时刻:
乳铁蛋白粉不但无法预防新冠病毒,连提高免疫力都缺乏可靠证据。乳铁蛋白存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母乳中,确实和人体免疫力有一点点关系。但是那是人乳铁蛋白,不是牛乳!目前市面上的乳铁蛋白粉主要是从牛乳中被分离出来的,牛乳铁蛋白和人乳铁蛋白是不完全一样的两种蛋白质。把乳铁蛋白分离出来后食用,经过胃肠消化的乳铁蛋白还能保持多少生理活性,这些活性是否还能产生所谓的“刺激免疫系统”、“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都没有可靠的科学数据来验证。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病毒,目前对于其他病毒有效的药物都无能为力,宣称“乳铁蛋白粉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完全就是没有根据的臆想。
8便携消毒卡
把疫情当商机的“热门商品”中,挂在脖子上的便携消毒卡(或者叫便携空气净化器)更是击中了人们心中的恐慌。该产品声称其可以持续散发二氧化氯,并中和分解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使其失去传播能力。与口罩一起佩戴,起到双重防护,而且可以连续使用30天。淘宝上以“消毒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绝大多数品牌的“消毒卡”产自日本,个别品牌产自新西兰,每一个的价格为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卖得好的淘宝店月销量超7500件。这些“消毒卡”的原理介绍大同小异,主要是“消毒卡”内的有效成分(亚氯酸钠)与空气作用,持续散发出稳定浓度的二氧化氯,可有效灭杀1米范围内99.99%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更有商家宣称,“消毒卡”可替代口罩,隔绝细菌侵害。
拔草时刻:
这些产品的核心主要是会散发出二氧化氯(ClO2)气体,就是日语中的二酸化盐素。二氧化氯的确是世界上通用的氧化剂和消毒成分,可以杀菌消毒,安全性也不错,但它的主要使用方法,是放到水里消毒,或者用高浓度熏蒸。在脖子上挂个消毒卡,生成一点低浓度二氧化氯,是不可能有实际消毒作用,更不可能生成什么广告中宣称的“防护罩”的。
目前确认的新冠病毒传染主要途径是“飞沫”和“接触”。“飞沫传染”的风险是近距离接触病毒携带者,然后吸入了对方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方式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导致感染病毒。“接触传染”则是我们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而被感染。减少接触传染风险的核心是及时好好洗手,不乱摸口鼻眼这些部位;而减少飞沫传染风险的方法之一就是戴口罩——这是我们要佩戴口罩外出的原因:减少因为近距离接触病毒携带者而被飞沫感染的风险。
但这种脖子上戴的“消毒卡”主要是通过高压静电,试图让空气中的颗粒物带上静电,所以如果是在极小的空间,带静电的颗粒物会被吸附在其他物体上,从而产生一定的“净化效果”。但在真实使用空间中,这种“净化”的意义不大,即便是空气流动缓慢的室内,想用高压静电实现净化,也必须是体积很大的家用净化器才可以。而在室外空气流通较快,尤其是人在运动行进中,就算你抱着一个真正的家用空净,都很难做到有效净化(别忘了家用净化器的使用都是要求先密闭房间),更何况脖子上挂个这种简陋版的概念产品呢?
因此,无论是消毒卡还是便携净化器,都不可能替代口罩,因为病毒不是漂浮在空中,而是通过飞沫传染,这些产品的所谓隐性防护罩无非是日本黑科技版的“皇帝新衣”,没办法帮你抵挡别人的唾沫星子。
另外还需要提醒,卡片上含有亚氯酸钠以及缓释剂,亚氯酸钠对皮肤黏膜有强烈刺激性,万一孩子拆开玩,不小心吃下,撒入眼睛或接触敏感部位,都会让孩子陷入危险。买病毒防护卡来防病毒,拿钱打水漂不说,被孩子给舔了吃了更要命。
9电动口罩
几年前开始的雾霾热点,促使诞生了一大批不同品牌、样子迥异的电动口罩,虽然因为价格、舒适度、操作复杂等问题,这两年一直没有普及开。但近期的疫情让口罩成为了“硬通货”,国家推荐的N95、一次性医疗口罩的全面告急,急需口罩的民众也好,还是需要卖货的商家也好,都只能把目光投向另外一些替代产品。于是电动口罩突然又红火起来了。在广告中,不管什么品牌的电动口罩,都在宣传自己有明确有效的防疫作用,甚至还有说自己比N95还厉害。但为什么电动口罩没有被列为此次疫情的推荐防护产品呢?
拔草时刻: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中的说明,针对本次疫情,推荐的口罩类型及使用对象/场景为:普通公众外出去如果去人员不密集的地方,可以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如果去密集或者封闭场所,可以佩戴KN95/N95口罩;如果是疑似病例或者公共服务人员则建议日常使用医用外科口罩。这里并没有提到电动口罩,但在指南不推荐的口罩名单——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里,同样也没提到电动口罩。
不是国标产品。这是因为电动口罩本身并不是什么常規口罩,算起来这其实是一种便携空气净化电器。作为一个新兴的“空气净化电器”,电动口罩并不在这些国标的管理范围内。因为没有标准,所以每个品牌的电动口罩的外观、材质、结构甚至功能多有巨大的差异。目前的电动口罩行业,实际上都是在野蛮生长的状态,虽然在广告中的描述都很厉害,但在缺乏统一标准考评的情况下,一个针对雾霾设计的产品,在防病毒上效果如何,即便是厂家自己,估计心里都只有一个未知数。
防病毒和防雾霾原理不同。之所以疾控机构推荐使用一次性口罩,并且还详细说明如何使用和用后处理,是因为抵挡飞沫的口罩使用后上面可能就带有病毒,如果不注意,本身反而会成为传播病毒的物品。如果是佩戴一次性口罩去医院,人群密集等可能遇到飞沫污染的地方,接触到了有病毒的飞沫,那只要注意如何按规定扔掉就好了。但电动口罩不是一次性的,这就意味着必须进行充分清洗消毒,如果忘记消毒,或者消毒之前就接触表面,那么就有接触感染的风险。
不便与消毒。电动口罩的结构并不是为了日常消毒而设计,消毒一般会很麻烦。如果遇到飞沫,那飞沫不仅仅会接触到外壳,还会穿过表面的空洞,直接接触到里面的滤网上。所以如果要清洁消毒,除了消毒表面这个遍布小孔的塑料壳,还需要更换里面的滤网。电动口罩的滤网价格并不便宜,而且在目前的情况下,买到替换滤网也并不容易。所以真是花钱难买安心。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虽然我们能够理解大家对于口罩的看重甚至依赖,但是请千万别忽略了一个问题:飞沫传染的可能性要低于接触传染,所以别乱摸口鼻,认真洗手,是比口罩更需要注意的事情。
10维生素C补充剂
最近,由于网上热传的一位美国华裔教授提倡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冠肺炎的讲座,又把维生素C补充剂的销量带了起来,这位教授的宣讲逻辑是,此次新冠肺炎过程中激发免疫因子风暴(在重症病人中常见)的主要罪魁祸首是自由基,而维生素C可以清除自由基。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以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拔草时刻:
人们对维生素C总是寄予很多美好的期望,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关维生素C的临床试验以千为单位计。遗憾的是,目前还没发现它在治疗哪种疾病上有神奇疗效。截止目前,也没有证据证实维生素C对治疗新冠肺炎有用。
临床治疗疾病讲究用证据说话,证据金字塔越往顶层走,证据质量越高,越往底层走,证据质量越低。所谓的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理论属于证据金字塔底层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级别的基础研究,不具有临床意义,离指导临床还有很远的距离。你可能又会说,说维生素C有用的人可是美国教授。但这位教授是一位实验室里做基础研究的教授,不是临床看病的专家。对于临床实战来说,从来不听信某种基础理论就拿这种产品治病救人,药品有没有效要看临床试验结果。如果基础理论就能符合临床实际,那还花那么大力气做临床试验干什么?本质上,它和双黄连、阿比多尔、瑞德西韦等药一样,目前没有可靠证据证实它们的疗效,因为它们都才开始临床试验。另外每日饮食中可能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C,除非十分缺乏这种元素,否则没必要刻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