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诚
春天去了两次钱江源国家公园。在古田山,被原始森林中氤氲的雨雾迷住,觉得有如仙境。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小蓝带路,我们沿溪而上,一路只听见水声而不见溪流。空气也仿佛是绿色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所谓的SPA,我做得少,不知道比喻恰不恰当,但是至少很像是置身在一个澡堂中,想象一下:一个充满负氧离子的澡堂。
对于热爱自然的人,原始森林真是美妙的地方。
森林深处的地面,树干上,石头壁,都常见苔藓,成片毛茸茸的,上面附满小雨珠,鲜绿可爱。
奇怪的是,这样的苔藓,似乎只在原始森林中长得好。
我曾在网上买过苔藓,快递到家中,种到石盆里悉心呵護,经常喷喷水雾什么的。果然,苔藓还是死了。后来回到乡下种田,去森林中行走,见到苔藓长得茸茸可爱,采回家养起来,也死了。有朋友送我一盆菖蒲,菖蒲配着石头,很好看,石头脚下有一片苔藓。后来,也死了。所以我的经验是,苔藓极不好养。
再不养苔藓了。
苔藓这种东西,本来也只适合在属于它自己的自然环境中生长。比如古田山这样的原始森林中,从来没有人多看它一眼,却正是有大自在。天地混沌之中,苔藓就来到世间。它的出现,比人类早了何止千万年。所以苔藓的适应能力,比人强多了。
有一次,到西溪湿地参加一个活动,遇到两位热爱植物的人。一位是小意达,花艺师,她在阳台上种花,也让花瓣在手中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另一位是植觉先生潘锐,深居一隅,种苔藓玩苔藓十几年,乐在其中。
植觉先生说,你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大家养的苔藓都死了?
不知道,反正后来都死了。
死于什么?
我们都不知道。植觉先生说:“死于人没有耐心。”
因为苔藓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它一定会跟着发生变化,这有一个适应期。或许它就发黄、发黑、发白,甚至看起来“死”了。或者,进入休眠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人往往是没有这样的耐心的。人看看苔藓,死了一星期了,死了半个月了,肯定就丢进垃圾桶了。
如果半个月还没有丢掉,三个月呢?
六个月呢?你终于把苔藓丢了。于是它真的“死”了。
有时候,苔藓需要一年多时间,才会从那种看起来已经死了的状态中活过来。然后,重新变得绿绿的,充满生机。
对于苔藓来说,几个月、一年时间又算什么?它不赶时间,它有足够的耐心,对付这个世界的浮躁与不安。
但你没有。有一年,在杭州某地喝茶,看到一口石槽,石槽里面养着睡莲,石槽外面覆满了绿苔,印象深刻。附近山上大树参天,树底下也都是随处可见的青苔。
静气,大约是与苔藓最为相宜的吧。
摘自《意林》原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