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业务及经营绩效影响研究

2020-11-06 06:01杨炜苗
市场观察 2020年9期
关键词:金融脱媒经营绩效商业银行

杨炜苗

【摘要】本文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探究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业务及经营绩效的影响。运用描述性分析法分别就资产、负债以及表外业务的影响做出分析。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年—2017年的数据以及构建不同的检验指标,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针对检验结果,分析了不同脱媒因素对各家商业银行ROA的贡献度。最后从五个角度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表外业务;经营绩效

最早提出“金融脱媒”概念的是Hester(1969),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他观察到“美国各家银行的净业务收入在1960年达到峰值,1960年后连续多年便呈下降态势”,于是将此现象称作金融脱媒,Hester发掘的脱媒专指银行脱媒,这一界定一直被沿用至今。Charles Goodhart(2018)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将“Disintermediation”界定为最终借款人和储户不经过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资金借贷的活动。Paul S.(1998)首次提出“脱媒校正理论”,他认为脱媒给银行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在脱媒压力下,商业银行为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以强化自身盈利水平。

辛琪(1990)首次将金融脱媒概念引入国内,具体指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缺乏者绕过传统中介的转手,直接进行资金借贷活动。涂晓兵(2011)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从表内与表外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银行须转变利润增长方式以弥补存款的大量流失。徐胜、司登奎(2013)突破传统角度,对人为因素投资者情绪与金融脱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其应对宏观经济周期改变的能力较弱,会对投资者情绪造成影响,他们运用非线性阈值协整模型证明,在不同经济周期条件下金融脱媒与投资者情绪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平衡关系。章洪量,封思贤(2015)将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了综合处理并得到了我国的金融脱媒指数,然后通过DEA法和Mal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实证研究了金融脱媒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果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6年因金融脱媒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影响因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受到强烈冲击。2016年底,商业银行负债总额168.59万亿元,同比增长为16.86%。资产总额1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利息收入占比为73.2%,较去年下降3.1%,创历史新低。为此,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逐步强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整顿乱象丛生的金融市场。如:2016年8月24日,中国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网贷平台资金必须通过银行进行存管;同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于股权众筹,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等行业进行严格整治。2017年存款与贷款规模虽稳步增长,但增速仍然较为缓慢,利息收入占比仍持续下滑。2017年末,据统计商业银行负债总额为182.06万亿元,同比增长7.99%,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78.18%。资产总额196.78万亿元,同比增长8.31%,负债与资产额增速均跌破10%,增速不容乐观。在“金融脱媒”累积效应的冲击下,去银行化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仍然面临较大挑战。据银监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商业银行负债总额181.37万亿元,同比增长6.8%,资产总额196.85万亿元,同比增长7.3%。总资产和负债的增速持续下降,在过去6年中创下新低。

金融脫媒对商业银行业务冲击效应

1.信贷规模增速放缓,储蓄存款占比降低

金融脱媒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速呈现放缓的态势。由于直接融资方式的拓宽以及新兴互联网融资模式的出现,对传统商业银行贷款方式形成巨大的冲击,使得商业银行近几年信贷规模增速出现下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整理得到图1和图2。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两点说明:第一,四大商业银行指:工行(ICBC)、农行(ABC)、中行(BOC)和建行(CCB);中小型商业银行是指资产总额(包含本外币)不足2万亿元的商业银行(以2008年底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资产总量为标准)。第二,从2015年起,贷款规模中包含拆借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所以在以上两幅图中,2015年第一季度贷款增速均出现一个向上的跳点,在此对这项异常点做出说明。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2010-2018年无论是四大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均在稳步提升,2010年Q1四大商行贷款规模542564.76亿元,远超过中小型商业银行312715.47亿元规模,可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自2015年起,中小型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逐渐超过四大商行,2018年Q2已到达到1680231.88亿元,而四大商行同期贷款规模仅为1332768.908亿元。由于中小型商业银行贷款门槛较低、新兴优惠业务较多,吸引了更多投资者从中小型银行融资,银行内部体系贷款结构发生改变,传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霸主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无论是四大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其贷款增速均是稳步下降的。因此,伴随金融脱媒日益深化趋势,商业银行最原始的贷款模式发展遭到瓶颈。

金融脱媒不仅使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速显著放缓,对其资产业务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并且在负债业务方面也造成了影响。由于投资渠道的拓宽,理财方式的多样化,居民不再满足于将其多余资金存放于银行,为将其资金更快增值,转而将多余资金投向股票、债券、基金或其它理财方式中,投资模式的多样性,造成了商业银行传统储蓄存款占比的下降,使其负债结构发生改变。

根据数据显示,从图3、图4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近9年来储蓄存款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四大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占比下降幅度更大,从2010年年初高达95.74%到2018年Q2下降10余个百分点仅为83.91%,显然金融脱媒对传统的商业银行冲击程度更为强劲。此外,关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通过对比两图发现,中小型商业银行存款规模的增速远远超过传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一变化表明,在银行体系内,储蓄存款由大型银行向中小型银行逐渐流动,金融脱媒对储蓄存款的流向也发挥着作用。

2.利息收入占比逐步下降

商业银行成立之初盈利模式——靠存贷利息差获取利润。在利率管制时期,中央银行对所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设有统一标准,借贷资金基本都会经过商业银行,且各家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商业银行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并且仅依靠其传统盈利模式运营无法顺应飞速发展的金融市场。只有通过对银行卡、委托代理、结算、担保承诺、理财以及财务顾问(FA)等表外业务进行模式创新,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正是由于这一变化,使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金融脱媒一方面使金融市场发展模式多样化,另一方面加大了商业银行竞争压力,促使商业银行积极探索新的路径生存。

3.表外业务发展不均衡

银行卡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卡业务收入的持续增加,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中,委托代理业务收入同样重要。数据显示,近8年来商业银行委托代理业务收入基本是逐年递增的,2017年收入1207.3亿元相较于2016年1439.54亿元有所下降。为面对金融脱媒冲击,商业银行积极扩展新业务,对传统的外表业务委托代理业务形成一定的挑战。

另外,商业银行结算业务收入在2013、2014年较高,2014年收入为971.50亿为近8年来最高,自2015年起结算业务收入开始衰退。传统的结算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汇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银行支票、汇兑、托收承付、信用证等,这些业务模式均比较陈旧,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不适应时代发展而面临淘汰。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减少了结算业务,转而去发展更多新型业务以增强其竞争力。

4.理财产品收入发展稳定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有别于其他表外业务,涉及到“资本市场”。商业银行根据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设计各阶理财产品,按照合同规定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向各类细分金融市场,合同到期时将投资收益返还给投资者。

由于获取的数据有限,本文仅统计了三大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及建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近8年来的数据,工商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额为三行中最高,但略有下浮波动。农业银行的销售额增长速度最快,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额虽然在三行中最低,但是其发展却是稳步上升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的稳步上升,进一步增加了其非利息收入,也是金融脱媒带来的一项重要改变。

根据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2018.9.28《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理财新规)相关要求,2018年12月2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作为二者的补充:第一,在股权架构方面,为理财子公司下一步引入境内外专业机构、更好落实银行业对外开放举措预留空间;第二,在自有资金投资方面,允许理财子公司在严格遵守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投资于本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第三,在投资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参照同类资管机构监管制度,在投资管理与交易执行职能相分离、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和异常交易监控机制、对理财产品的同向和反向交易进行管控,以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要求。“三大新规”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了银行理财业务,理财产品收入未来将是商业银行最大利潤增长点。

综上所述,图5直观呈现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效应。

1.模型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商业银行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原中国银监会网站、中国证监会网站以及wind金融终端。

为使样本数据具有代表意义,本文选取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7年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合计128个样本。其中16家上市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农业银行(ABC)、中国银行(BOC)、中国建设银行(CCB)、交通银行(BCM)、中信银行(CITICIB)、中国民生银行(CMBC)、招商银行(CMB)、兴业银行(CIB)、浦发银行(SPDB)、中国光大银行(CEB)、华夏银行(HXB)、平安银行(PABC)、北京银行(BOB)、南京银行、宁波银行。2.模型变量选取及指标构建

本文运用静态面板模型,构建了3个金融脱媒指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具体变量选取如下:

(1)因变量。将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被解释变量,ROA(return on asset)是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所创造利润的指标,且该利润为税前利润,能有效规避所得税率的不同影响。

(2)自变量。本文三大自变量是依据衡量金融脱媒因素角度构建的。第一,直接融资与社会融资规模的比值(df),其中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与企业债券融资两类,这一指标是基于传统视角的“脱媒”,即脱去商业银行改为资本市场融资构建的。第二,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将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tpp)作为金融脱媒的第二个指标。第三,仍是以互联网金融视角构建,选取P2P贷款余额(p2p)作为金融脱媒的第三项指标。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挑选了一些银行内部盈利性指标,这些指标均会对ROA产生影响。净利差(nim)将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与计息负债的平均成本率做差,它是衡量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水平最常用的标准。不良贷款余额(bl),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不良贷款的数量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贷存比(ldrs),即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资产占存款负债的比例,它反应每单位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比例,贷存比越高表明银行资产使用效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最后,引入GDP增长率(gdp)作为宏观角度的控制变量来控制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表1为各变量指标意义。

3.建立面板模型

根据面板模型理论,建立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模型,公式如下:

以上模型中,表示截面个体的数量,代表16家上市商业银行;表示2010-2017年8年的跨度;表示16家商业银行近8年总资产收益率;是直接融资占比,即为股票债券融资之和与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表示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需要取对处理);代表了P2P贷款余额(需要取对处理);表示净利差;为不良贷款余额(需要取对处理);表示贷存比;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随机误差项。

4.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7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将截面个体与时间定义为面板数据。

第一,将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分析,表2显示,F统计量的P值为0.0000,小于1%,拒绝混合OLS模型的原假设,选取固定效应模型(FE)。

第二,进行随机效应分析,表3表明,Wald统计量的P值为0.0000,同样小于1%。在1%水平下RE显著,故随机效应模型(RE)也优于混合OLS模型。

第三,进行Hausman检验,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E)或随机效应模型(RE)。表4显示,Hausman检验中P值为0.0070,小于5%,故拒绝随机效应模型(RE),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E)进行回归分析。

表4為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统计,根据该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在将银行内部经营环境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控制平衡后,资本市场指标即直接融资占比(df)对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并且该系数的绝对值在三个指标中最大。表明传统的金融脱媒——股权债权融资方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造成了负向冲击且冲击程度最大,由于直接融资方式的低成本、低利息、高效率等优势,对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形成挤压。并且居民也逐渐将闲置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使得商业银行大量存款流失。因此,直接融资占比表现出与ROA的负向关系。

第二,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脱媒因素,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tpp)对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但该系数很小。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实现资金划拨,需与各家银行签署协议。通过强化银企间战略合作关系,促进银行完善金融服务开放平台的功能,进一步深化双方在金融理财、代理缴费、小微借贷等方面的合作关系,为各家第三方支付客户办理多层次金融业务提供了强劲支持。正是由于这一影响,银行不断创新业务、提高服务水平,由此带动了ROA的增长。

第三,依旧是互联网金融视角的脱媒因素,P2P贷款余额(p2p)对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P2P贷款由于其较低的准入门槛,解决了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受到冲击,进一步造成了银行ROA的下降。

第四,各控制变量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作用分析如下。净利差(nim)作为影响商业银行收益率水平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对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该系数达到4.054163。净利差是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与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之差,这一指标对商业银行ROA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效果非常显著。不良贷款余额(bl)对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不良贷款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对ROA的增长造成一定程度的逆向冲击。贷存比(ldrs)对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虽然为正,但是其在统计上却不显著。这表明商业银行传统表内业务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虽然对其盈利性仍然具有正向的影响,但是这一影响效果已不明显,现如今表外业务才是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更为关键的因素。GDP增长率(gdp)对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表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在近几年与宏观经济因素呈现了一个反向的趋势,原因可能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越能激发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提高其效益。

结论及政策建议

1.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亟须转型

在资产端,由于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造成较大程度的冲击,所以商业银行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贷款业务,应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前台业务部门如:金融市场部、投资银行部(IB)、资产托管部等部门的业务功能。关于金融市场部应积极发展衍生品交易,利用各类衍生工具进行投资。关于投行部,在一级市场中,优化债券承销、M&A等业务模式,更灵活的运用资产使其快速增值。在二级市场中,依托特殊目的载体(SPV)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ABS),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关于资产托管部,利用专业化人才,发展基金托管、委托类资产托管、合格境内外机构投资者(QDII&QFII)等业务,拓宽资产配置渠道,但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应兼顾风险。

在负债端,由于储蓄存款占比日益降低,商业银行同样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存款这一被动负债模式。应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增强其主动负债能力。第一,成立私人银行部(财富管理中心),挖掘潜在高净值客户,根据不同地域市场的特征,分析客户的需求以及偏好,为客户设计全面完善并具有针对性的资产管理方案。第二,充分发挥国际业务部的作用,建全并优化国际进出口网络系统,扩大国际贸易的投资范围,深入挖掘国际市场,积极探求国际合作伙伴,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2.以客户为中心导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表外业务在银行卡、委托代理、结算、担保承诺和理财业务中,虽然多数业务收入均在增长,但是这些传统的业务模式已越来越受限制。面对金融脱媒,若仅以此传统模式作为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的发展将会持续存在局限性。

积极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理清价值导向,建立基于客户洞察力的客户深度管理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构建管理体系。国际领先商业银行的实践均表明,财富管理业务以确定客户导向和价值主张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设计服务模式、渠道策略、产品组合等,并据此不断优化和调整。以汇丰银行为例,大型零售部门中包括客户价值管理部,其拥有一支专业的客户价值主张、客户关系管理团队,作为“大脑”来指导企业围绕战略客户群需求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也应将客户管理理念渗透到理财业务的各个方面,通过设立部门间客户管理委员会、设立客户价值督导部等,运用体制强化理财业务职能。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财富管理业务的观念,才能吸引到更多优质客户,使得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的大势中得以立足。

3.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互联互通

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客户建立直连关系,掌握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创新意识和动力更强,其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间接带动了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商业银行所推出的移动金融产品、网络金融产品以及新兴二维码支付系统,均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带动影响的产物。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探求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近几年来双方的合作正逐步加强,如:建行旗下子公司“建信信托”与“蚂蚁金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百度与中信银行出资合办“百信银行”。

除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和信贷领域的合作外,商业银行还需积极创新合作关系,规范第三方产品引入能力,包括明确的产品准入体系和标准,系统性的筛选过程和决策,连续的产品跟踪和监控,产品白名单调整体系。利用这些机制,产品选择方式需真正体现客户需求和性能表现,而不仅是考虑产品手续费对短期利润的贡献。此外,这个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不仅要在制度层面有所体现,而且在基金经理层面也应得到落实,从而避免离职的基金经理或管理方式的变化对经风险调整后的产品利润造成影响。

4.推动与中小型企业的战略合作

P2P贷款余额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具有负向影响。P2P等平台贷款门槛较低,小规模、高风险企业从商业银行获贷难度较大,故转而从P2P等平台进行融资,对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造成强烈冲击。

因此,商業银行应加强与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战略合作,降低贷款门槛。商业银行可与政府财政部门合作建立中小型企业风险担保基金,依托国家财政对中小型企业贷款形成担保。积极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揽子、综合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响应国家“推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科技与金融相融合”等号召。这样,不仅能带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还能加快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一步提升,实现双赢。

5.以互联网思维改进原有服务模式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为应对金融脱媒造成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原有服务模式,基于此,必须大力发展交易银行业务。所谓交易银行是在战略上回归银行诞生之初的功能,以交易服务为主要内涵,如今交易银行的外延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基础之上的所有支付结算类服务,包括柜面结算,网银,资金池,票据池,各类托管服务,集中代收付等,同时以撮合为主且不耗用自身资源的业务模式也包括在内。

商业银行应以互联网思维改进原有服务模式,通过自建综合服务平台或嵌入其他服务平台,与互联网企业如:“BATJM”: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等寻求战略合作关系,积累海量信息,深控客户价值,响应客户需求,实现跨时区、全渠道、多层次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针对偏好数字渠道的高净值客户,提供结合线下传统人力投顾和线上新兴机器人投顾的“线下线上一体化”混合投顾模式。

此外,商业银行应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银行体系中,利用专业化人才设计出更为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能够带给客户最佳体验的商业银行才能在金融脱媒的大潮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Hester D.D.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and Policy[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69.

[2] Goodhart C. (2018) Disintermediation. In: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eds)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3] Paul S.. Disintermediation:Longer, Not Shorter, Value Chains are Coming [EB/OL].[1998-05-15]. http://www.saffo.org/ disintermediation.html .

[4]Paul.F.Smith.Economic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 and Markets[M]Richard.D.Irwin,1971.

[5]Hamilton,A..The financial Revolution [M].Harmonds worth: Penguin,1986: 244.

[6]Merton R.C.,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Financial Management,1995(2): 23-41.

[7] Roldos J. Disintermediation and monetary transmission in Canada[M] . IMF Working Paper,2006.

[8] Anthony C. K. Tan,Kim-Leng Goh.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in the 1990s: Implications on Monetary Policy in Malaysia[M].2007

[9]辛琪.意大利金融脱媒与我国金融改革[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0( 12).

[10]涂晓兵.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J].经济管理,2011,3306:140-146.

[11]徐胜,司登奎.投资者情绪对金融脱媒的阈值协整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不同经济周期的数据验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05:96-104.

[12]章洪量,封思贤.金融脱媒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5,3701:78-86+127.

[13]胡红业,刘博.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多样化研究[J].南方金融, 2010( 6) .

[14]卢盼盼,张长全.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3,01:29-33+117.

[15]任碧云,程茁伦.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冲击的动态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3:26-33.

[16]曾力,朱民武.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南方金融,2015,04:90-94+72.

猜你喜欢
金融脱媒经营绩效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银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探讨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探讨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浅谈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