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典范 历史见证 有故事的颐和园

2020-11-06 07:33林若枫
炎黄地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颐和园北平园林

林若枫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朝,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之一,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作。在其内部构造上,颐和园堪称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品;在对历史的见证上,颐和园的命运更迭,辉映着近代以来中国的兴衰。通过一个园林的变换历程了解自己民族与国家的一段命运,是当代国人了解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主要从颐和园的文化风貌、蒙难历程、与样式雷的奇妙缘分以及新发展等方面简要地对该园林的历史进行回顾、对未来进行展望,旨在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这个能够作为国家名片的园林的过往,并给予读者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是晚清时期备受关注的政治场,园林的盛衰昭示着帝王家的起落,园林的变换影缩着国家的动荡。数百年来,颐和园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妙的建造结构而享誉世界,却也因那许多年的蒙耻而饱受摧残。无论是其辉煌的文明还是屈辱的过往,都是对一段民族历史的深刻记载。无论什么时候去考察、去探究,颐和园都像是一位饱经风霜却又充满耐心的老者,一遍又一遍地用那些历史遗留或文字材料诉说着自己的、也是国家的历史和现在。在这个园林的生命中,又与许多人和事发生过、或发生着深刻的联系,这更使颐和园仿佛一坛越酿越浓厚深沉的酒,历久弥香。

文化名片

在二次北伐成功的背景下,首都南迁,过去的北京开始更名为北平,标志着其不再是政治要地。因此,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决心振兴北平,将北平打造成为文化重地。而颐和园则被看作是最为关键的建设对象之一。

北京市政府正式接管颐和园后,对园内的环境进行了全面清理,以整顿风气,并设置了相关的事务所对园林进行管理。然而,当时园林的发展受诸多发展的不利因素的影响。首先,园林的财政收入极为有限,原先的主要收入源又因故被截断,这直接影响了其经营运行。幸运的是,由于事务所人员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且秉持建设文化园林的理念,其多次请求恢复收入的意见终于得到采纳。后来,由于恶劣天气因素的影响,颐和园内的多处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由于北平市政府对建设颐和园的重视,很快便将被严重损毁的地方尽数修复。

除此之外,园林的管理人员还公开面向社会招标,将部分建筑对外出租为照相馆等小店,增强了园林对游客的吸引力。自接管颐和园以来,政府对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态度,昭示着北平市政府将颐和园打造成为“文化名片”的决心。

蒙难后的园林

七七事变后,颐和园一连数月无人前来。后来虽然逐步恢复接待游客,但前期因战争而有不少物件被移送别处,许多建筑也封闭管理。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园林内仍旧是一副衰败的景象。八年的蒙难历程使园林丢掉了大部分元气与生机。园外人也只能独自惋惜,为园林好景不再、也为国家而黯然神伤。

幸运的是,在抗战胜利、北平元气恢复后,市政府重拾起了颐和园的建设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缮与恢复,公园的景象大幅改善,部分设施甚至比过去更加完善,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园内又充满了以往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市政府都对园林进行着持续的修建与改造,不断有新的建筑被建成,游园人数与日俱增。

战争的八年间,颐和园饱受摧残,渡尽劫数。然而因其文化象征的地位与重要性,这一时期的国人对挽回其最初的样貌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使其终能保留从前的风貌与底蕴,依旧是民族文化的代名词。一个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能更好地成长,同样,一处曾经遭受破坏的圣地,其劫后的重生才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大抵可以用来形容颐和园吧。从历史走到今天,对于国人来说,这座传奇的园林不仅是风景胜地,更是一部民族更迭史,诉说着一个国家过往的兴衰。

样式雷与颐和园

在颐和园的兴衰更迭中,雷氏家族与这座园林联系最为密切。雷氏因其家族历代精湛的建造手艺而被誉为“样式雷”,现在,在部分講述那个时期的故事的影视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对“样式雷”的致敬。雷氏家族在一百五十余年间的六代传人见证了整座园林的兴起、衰落、重生,并参与了其中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建筑的建造、修缮工程,可谓与颐和园的命运息息相关。在雷氏家族历代的工作中,保留下了大量的图纸等珍贵资料,并于国内外多个博物馆内都有所收藏,供后人参观、考证与研究,进而了解一个家族,认识一座园林,明晰一段历史。

雷氏家族与颐和园的缘分起源于康熙二十二年。当时雷氏家族成员雷发达与堂弟凭家传技艺应聘皇家工程,这便是雷氏与皇家联系的开始;后来,长子雷金玉凭借祖传的手艺、良好的教育背景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雷家的事业也因此而兴盛。乾隆年间,雷声瀓作为雷家与皇室有联系以来的第三代传人,参与了清漪园的建设。乾隆五十七年至嘉庆二十五年共计二十八年间,雷家玺、雷家瑞负责清漪园的翻修、改建等相关任务。近三十年间,他们共修缮了十余处建筑。

道光、咸丰年间,雷景修、雷思起父子经历了清漪园的逐渐没落,在这段时期内,园内的主要活动是因部分建筑难以修复而被迫拆除,因此在这段时间内雷家父子并未留下太多痕迹。后来,雷家后人雷廷昌担起颐和园重修的重任,完成了前辈的遗愿。其子雷献彩继承父业,在参与颐和园重修工作的过程中技术日益精进,获得成长。

从历史走到今天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重新被确定为首都。同时,国家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也十分关注,并在资金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颐和园自此走出了因经费不足而难以保全的困难境地。新中国成立第二年,有关部门计划对颐和园内的文物进行归位。后期,国家从多个方面对园区进行了改造、完善等工作,包括部分对原先构造的大幅修改,使园内的部分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缮后的颐和园使前来观赏的游客不仅能够享受视觉盛宴,还能接受历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人文情怀。

颐和园这座奇妙而盛大的园林,最初隶属于帝王家,后来才逐步地对普通百姓开放。经历了北平市政府对其由内而外的翻新,颐和园被打造成为一座文化氛围浓重的园林,成为一个民族的代表与象征。虽然后期不幸经历外来侵略,但由于完备的预防措施以及后期的及时补救,使其得以最大程度留存完整并延续至今,也使得数百年后的我们还能有机会一睹其盛容。这座古老而深沉的园林,直至今天仍旧拥有鲜活的生命力,像一位阅历丰富却仍旧内心清澈的老者,向后人诉说着一个民族恢弘的过往。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颐和园北平园林
北京颐和园
《园林》
遥想右北平(散文)
北平的零食小贩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园林“缀玉集”
颐和园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