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红
1944年,画家陈佩秋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艺专学画时,陈佩秋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停地临摹、写生、画素描。恩师郑午昌先生为她带来许多明清的印刷品和照片,陈佩秋就逐一临摹。不到三年时间,陈佩秋已临摹了近百幅作品。
原本,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三年就可以毕业,可郑午昌对陈佩秋说:“三年太短,学不到什么东西。”于是让她去龙华苗圃写生、体验生活,并嘱咐她仔细观察兰花的习性。
由于兰花的花期長,苗圃的生活又十分艰苦,大部分人都中途放弃了,只有陈佩秋每天和苗圃女工一起吃住,坚持了三个多月,并最终发现了兰花的秘密——兰花都是从下往上开的,顶上最高的蓓蕾最后开放,也最惹人注目。她终于明白了恩师的苦心。
回校后,陈佩秋主动要求延长留校学习时间,前前后后共读了七年。
1955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陈佩秋被聘为画师,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专业画家之一。1956年,陈佩秋凭借工笔画《天目山杜鹃》获得上海青年美展一等奖,参加全国青年美展获得二等奖。
高花枝头晚始开,香在琼楼最顶层。一个人学本事、做学问也是如此,厚积方能薄发,大器不怕晚成。
大浪淘沙摘自《劳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