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保罗
蚂蚁科技的上市,让人们惊叹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另外,人们也开始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马云又是赢家?
对的,的确“又是”。螞蚁的实际控制人依然是马云,凭借蚂蚁上市,身家以“数十亿级”暴增的主要人士,依然是那一批熟悉的面孔。他们有民营财团掌门、有横跨中美的国际投资精英、来历神秘的境外大佬,还有拥有一双大眼睛的电影明星以及她的朋友们。
蚂蚁是阿里孵化的一只巨兽,是阿里系除阿里巴巴本身之外最强的独角兽。此外,腾讯系的投资版图也不可小觑,凭借微信这一堪称“国民应用”的大杀器,腾讯要做金融科技,不会输给阿里。的确,腾讯已经将金融板块分拆,正在“悄悄干大事”。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是不是互联网的固化已经不可救药。阿里和腾讯始终都是赢家,要么自己孵化,要么把你收编。到底说得上是固化了吗?
回答这个问题很难。但可以这样说—的确有固化的趋势,但把两个变量考虑进来,那么就不一定了。一个变量是监管,一个变量是技术迭代。
先说第一个。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对监管进行了“炮轰”。比如,他说:“我们现在管的能力很强,监的能力不够,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马氏风格,风趣而有信息量。蚂蚁原来的名字是蚂蚁金服,后来改名蚂蚁科技,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科技”二字带来的资本市场估值比“金服”高得多。另外,“科技”所面临的监管也要少得多,国家肯定鼓励发展科技,但“金融”就可能不大一样了。
再强大的公司和资本,都会对监管畏惧三分,这毫无疑问。至于监管是否会真正成为蚂蚁科技未来发展之路的变量,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另一个变量是技术变革。可以举很多例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诞生了很多原来我们在PC互联网时代根本想不到会出现的公司,比如拼多多、趣头条、今日头条等。
拼多多硬生生从阿里手中抢走了一块蛋糕,但如果不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则很难有拼多多。拼多多最初的用户并非一线城市的写字楼白领,而是众多三四线城市和城乡接合部以及农村地区的用户,他们甚至家里都没有电脑。但是,他们一定会有一台智能手机,这就够了。对一部分收入并不算高的用户来说,他们对价格的实惠非常看重。因为价格足够低,“买十个苹果,只要有七个是好的,那就等于赚到了。”这是很多人归纳出来的拼多多崛起逻辑。的确有几分道理。
同样,趣头条这样的公司也颇为类似。这家公司曾采取“收徒”和收入分成的模式进行推广。比如,“零投入大回报,加入就送现金红包1—10元,只需看文章即可赚钱。”这种模式对城市核心区的白领来说,可能价值不大,但对于很多智能手机不离手,有大把时间的人来说,必然是一招见效的推广神器。
今日头条的崛起逻辑也大同小异,它用算法为每一位读者量身定制比较“特殊”的文字内容,让人欲罢不能,停不下来。在移动互联网上冲浪,原来这么爽!
换句话说,这些公司一开始就锁定了那一批突然被卷进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们,这些用户成为了公司崛起的“第一桶金”,可能赚不到多少钱,但流量来了,市场份额也来了。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崛起的第一步。
总之,固化不是好事情,唯有监管和技术迭代可以改变固化。而且,两者不可或缺。因为,有的公司可能用近似垄断的地位来打压技术进步,那么这个时候,监管就必须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