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徵
2020上海“在线新经济”论坛,虹桥峰会。中新社记者张亨伟摄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经济遭遇“寒冬”,但同时催化了以移动支付、智能制造、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在线新经济”迅速发展。在线新经济不仅是疫情期间有效保障日常生产生活的“缓冲带”,同时在危机中彰显出了巨大的创新能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开辟了市场竞争的“新赛道”
眼下,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中国则释出从疫情中复苏的最清晰信号。经济回暖,离不开在线新经济。上海市委书记李强4月在企业调研时指出,在线新经济是当前防控疫情的支撑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也是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发力点。
今年4月13日,上海率先出台《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在线医疗、金融服务、展览展示、工业互联网等12大领域,重点打造4个“100+”,到2022年末,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10月13日,正是上海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印发半年的日子。由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中国新闻社与上海长宁区政府联合主办的以“新经济·新动能”为主题的2020上海“在线新经济论坛·虹桥峰会”在沪举行,政府官员、学者与企业家对在线新经济的发展趋势予以总结探讨。
在线新经济带来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革命性提升,也为上海经济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上半年,上海在线零售额1227亿元,同比增长5%;在线信息消费增长50%,在线数字内容产业增长20%,新一代信息技术逆势增长10.5%。
目前,上海占据了全国70%的O2O生活服务市场,60%的金融信息服务市场,30%的网络游戏市场,不断兴起云买菜、直播带货、生鲜冷链等新业态新模式。比如叮咚买菜通过“产地直采+前置仓配货”,实现快速送菜上门;达达集团携手“京东到家直播间”,开创业内首个“直播购物1小时达”模式;晓黑板积极配合各地教育部门推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指出,在线新经济作为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不仅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创新,更是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不仅是行业和领域的拓展创新,更是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科创中心,上海率先培育和推动在线新经济并非“权宜之计”,其内在逻辑是产业升级。而将提振内需与加速科创发展紧密链接,上海此举也具有先行先试的价值。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指出,上海有着全国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极具活力的人才资源,天然符合在线新经济发展的环境需求,具备新经济率先萌发和成长的肥沃土壤。
目前,上海各级政府都聚焦在线新经济的“新赛道”,预备“加速跑”。“我们将加强‘容缺、容错、容新,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特色牌,以善改革、勇创新的奋进姿态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区。”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表示。
上海市长宁区区长王岚发布长宁区“在线新经济白皮书”称,到2025年末,该区将集聚10家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100家具有相当能级的创新型企业,营造1000个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推动1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集聚一批市值或估值万亿级的龙头电商平台。
“我们现在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这三者实际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如何探索新的经济成分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并在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在这个方面,上海走得比较靠前,需要探索走出‘上海道路。”
面对疫情冲击,拼多多、携程旅行网、叮咚买菜、盒马鲜生、轻轻教育、联影医疗、哔哩哔哩、喜马拉雅、途虎养车、共轨之家等一批企业经受住了考验,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扛起了上海在线新经济的大旗。
拼多多CEO陈磊在论坛现场表示,过去5年,拼多多平台上农副产品成交额连年翻番,2019年达到1364亿元,今年将会突破2500亿元。
在线新经济为旅游行业带来了新机遇。携程旅行网CEO孙洁认为,“疫情下无接触服务渐成主流,数字化触点因而大增。携程在在线搜索、在线选购、在线咨询、在线自助服务等领域发现了新机会,并实现了质的突破。”
“疫情加速了途虎数字化的进程,这也让我们复工复产开始后门店迅速实现了一波增长,增长速度甚至比2019年同期要快。”途虎养车联合创始人、总裁胡晓东如是说。“在線教育已经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轻轻教育联合创始人、CEO刘常科说,年初疫情的暴发,让诸多行业停摆,却为在线教育按下了快捷键。
“当年线上买菜的渗透率是3%,我们认为有可能做到30%”,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叮咚买菜的生鲜数字化能力,推动商户的收益确定性,从而实现农产品生产端和消费端的两头获利。”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平将上海涌现出的在线新经济总结为三大类。第一类“无中生有”,指的是因疫情而催生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包括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等。第二类“有中启转”,将线下业态模式转到线上,体现“转”,比如在线展览展示、在线教育等。第三类“转中做大”,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间得到发展壮大,包括在线文娱、生鲜电商零售等。
在圆桌论坛环节,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熊世伟、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徐洪海与来自上海电气集团、共轨之家、长阳创谷、宝库匠心馆和小红书等企业的代表一同探讨了上海发展在线新经济给予制造企业、文化产业和产业园区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熊世伟指出,在线新经济顺应了产业发展智慧化、智能化、数字化、共享化的趋势,新冠疫情的暴发则加速了这一趋势。他特别指出,在线新经济非常重要的作用还体现在对传统优势企业的优势再造。
“例如汽车这一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可能成为一个生产制造加服务的企业,发展共享汽车或无人驾驶汽车,生产加消费,制造加服务,将带动传统产业向更高端演变,由原来的产业链转向价值链,甚至创新链。” 熊世伟认为,在线新经济时代,一二三产业必然是融合的、无边界的,很多领域都会出现产销、服务、研发等的一体化整合,使产业从低端慢慢向两端延伸,迈向高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