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描述:徐世昌草书“梅初破蕾行江路,灯无成花听雨声”七言联轴,纸本(精制玉版宣。玉版宣为宣纸中的上上之品,质地坚厚、光洁坚致、莹润如玉),尺寸158×31.5×2,每幅约4.5平尺,民国时期精工原裱,裱后具有典型的久藏未悬挂之明显特征,包手处自然包浆痕迹显著;画面完整、挺括,局部稍有水渍、“梅”字左下空白处有一点人为的刺裂痕(无大碍,请认真察看本原作图片),自然包浆、字体墨透裱褙、岁月气息明显。此作尽显其对孙过庭《书谱》技法的娴熟,结构、运笔及用水用墨都非常精到,是徐世昌经典草书之精品,并选用了精制玉版宣,尽管局部稍有水渍等瑕疵,但其品质还是非常诱人、甚为难得!
作者简介:徐世昌(1855—1939),直隶(今河北)天津人。其曾祖父、祖父在河南为官居,出生于河南卫辉府(今卫辉)府城曹营街寓所。字卜五,号菊人、鞠人、菊存、东海,晚号水竹邨人、韬斋、弢斋、石门山人、退叟、退耕老人、新庵斋主,斋号书髓楼、归云楼、退耕堂、晚晴簃、谈风月馆、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之斋等。清末,官至一品、丞相;中华民国大总统、国务卿,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幼年读私塾,成年后于河南太康、睢宁当文书和家馆教师。光绪五年(1879)结识袁世凯,由袁资助北上应试,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商部右丞、兵部侍郎,内阁协理大臣,邮传部尚书,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东北三省首任总督。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被封为“嵩山四友”之一,退居河南辉县樊家寨水竹村,自署“水竹邨人”。1918年,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1922年通电辞职,退隐天津,以编书赋诗书画遣兴。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著作甚丰,而且书法学苏轼,略变其体,有侧媚之态。晚年草书学孙过庭《书谱》,亦能入格。画工山水、松竹,画风清秀。能詩,设晚晴簃诗社,罗致诗友,编印清诗汇。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如《大清几辅先哲传》(40卷)、《清儒学案》(208卷)、《东三省政略》《欧战后之中国》《历代吏治举要》《水竹邨人集》《弢斋述学》《韬养斋日记》《退耕堂集》《书髓楼藏书目》《晚晴簃诗汇》《归云楼题画诗集》等。
款识:水竹村人。
钤印:徐世昌印(白)、鞠人(朱)。
人物轶事:徐世昌到天津过起了寓公生活。他出身翰林,博学多才,文章诗词书画皆精,传统文化造谐很深。退隐后,在北京班大人胡同设立“徐东海编书处”,历时年,编《清儒学案》208卷,并创作诗词5000余首,楹联一万余对,多为质量上乘之作。如不从政,成为国学大师,或书画名家,当无问题。
自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徐世昌开始关心政治,静观时局的发展。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徐世昌过80岁大寿。早在1930年,他就亲笔写了几百幅对联,准备届时赠送来宾。寿辰前几日,徐家就高搭彩棚,大张筵席。当日,从早到晚,贺宾盈门,络绎不绝,大多为北洋军阀及旧官僚,也有工商和教育界人士,还有清朝遗老、贵胄以及以“中国通”而闻名的美国人福开森等数百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不请自到的南京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华北党务的方觉慧了,他的到来让徐世昌格外紧张和警觉。席间,徐家人特为方觉慧敬酒,并送他对联、条幅等,以表谢意。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徐世昌非常关注,为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每天都让侄女给他读报,并对外声明了自己立场:“中国只有团结抗战,才能救亡。”当听说蒋介石已接受了张学良的八项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后,徐世昌不无忧虑地说:“纵然有些诺言,也许是权宜之计,过后未必就能算数。”蒋介石后来的所作所为,果然未出他之所料。
徐世昌对日寇一贯深恶痛绝,曾在华盛顿会议上利用矛盾,“拆散了英日同盟”。日寇对东三省的野心,早在他担任东三省总督时就已领悟很深,为此他曾进行全力抵制和反对,收回了部分主权。而今日寇又卷土重来,吞并东三省之后,成立伪满洲国,进而发动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于日寇之手。作为政治家,徐世昌虽然寓居津门,但对亡国灭种的局面也是忧心忡忡。他一再对身边的人或者来访的人说:“大敌当前,国内应团结协作,一致对外,方可挽救民族危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约见徐世昌,仍遭到拒绝。金梁等人曾是徐世昌门生,任职于伪满洲国,他们秉承溥仪意旨规劝徐世昌:“老师千万别丧失良机,出任华北首领,这是为了老师的晚节。”徐世昌闻言愤然大骂,然后推辞。是年冬,徐世昌的膀胱癌日趋严重,当时曾从北京协和医院请来泌尿科专家谢元甫来津诊治。谢元甫检查后说,必须做手术,并提出去北京住院治疗,徐世昌恐去北京遭日本人暗算,没有答应。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85岁的徐世昌病逝于天津,归葬辉县,未修墓,仅竖一块“水竹邨人之墓”碑。
(文/行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