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
摘 要:基于提高城市极端降水事件应对能力水平的目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做简单的论述,提出建设策略和方法,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分析运用效果分析,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海绵体”,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能够提高降水处理能力,减少易涝问题,具有推广建设的价值。
关键词:城市极端降水事件;海绵城市;海绵体;城市内涝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31-0168-02
Abstract: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urban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waterlogging, 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nge city 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which can be shared for reference by relevant personnel.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pong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frastructure can improve the handling capacity of precipitation and reduce the problem of prone to waterlogging, which has the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Keywords: urban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sponge city; sponge; urban waterlogging
从2015年开始,国家先后推进30个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提出通过修复城市水生态和涵养水资源能力,促使防涝能力得到增强。海绵城市的建设,推广运用生态型雨洪管理措施,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根据建设的经验总结,在进行建设设计和推进环节,要注重把握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做好城市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分析,保障海绵城市的建设价值与效益。
1 城市极端降水事件的概述
关于极端降水事件的定义,指的是降水量超出阈值时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果城区突然发生暴雨天气,短时间内强降雨,大量降水无法快速渗透,那么会出现径流突然增加的情况。除此之外,暴雨持续时间比较长,受到河道回水的影响,造成增加的管道失效,或者扩大的管道直径失效。若城市积水无法得到快速排放,那么将会造成很大损失。以2020年6月23-26日出现的大规模暴雨为例,具有以下特点:(1)过程累积雨量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共计26个县区累计雨量超出200mm,其中共计5个县区累计超过300mm,最大值为413.9mm。(2)此次强降雨的范围广。降雨量超过100mm的共计13市60县336乡镇,覆盖的范围广泛。(3)局部强度强。根据降雨量的统计结果分析,1h雨量超过80mm共计10个站,覆盖6个市9个县区;3h雨量超过100mm的共计66站,覆盖12个市28个县区。此次强降雨过程,造成11个市、34个县区发生洪涝灾害,共计4844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220公顷;倒塌房屋共计25户;降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470.5万元。近年来,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地表蒸发量以及蒸腾量不断增加,促使水循环加速,使得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呈现频繁性特点,增加各类灾害的发生几率,威胁着城市安全以及发展。除此之外,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比如不透水表面建设等,使得城市承受极端降水事件考验能力降低,极易发生各类问题,比如内涝等。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基于提高城市极端降水事件应对能力的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2.1 案例概述
以某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例,围绕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以及热岛问题得到缓解的目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如今海绵城市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正在经受考验。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通过老旧小区、新区、道路湖泊等的改造,消除试点范围内的易涝点共计9个,试点区域内没有黑臭水体,达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现结合其实践,进行细致分析。
2.2 老旧小区海绵化
从最近几次强降雨情况分析,经过海绵建设改造的老旧小区,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以及植草沟等,打造海绵系统,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既解决降雨带来的积水问题,同时满足绿地浇水以及道路洒水等的需求。改造前降雨时居民出行不便,改造后铺设透水路面,解决了“看海”问题。使用的透水路面,就是海绵型道路,使用特殊地砖,实现“海绵吸水”。老旧小区改造打造的系统,雨水可以从上游的截流沟进入到下凹式綠地,同植草沟中收集的雨水经过分级处理后存储下渗,排放到蓄水装置中,借助净化装置处理后,实现再利用,满足绿地浇水和道路洒水等需要。实施的海绵化改造,全面贯彻渗、滞、蓄、净、用以及排的理念,实现海绵建设的目标。此试点建设实践中,创新采用1+N模式,同步开展棚改和旧改等工程,兼顾雨污分流以及管网提质等。
2.3 消除城市易涝点
从海绵城市的建设角度分析,结合城市的内涝情况,围绕道路行洪问题,提出排洪解决方案。考虑到各条道路的情况差异,部分道路更换透水沥青,部分道路则建设雨水公园,部分道路则设置雨水桶等,为确保泄水通道达到安全要求,创新应用“雨水簸箕”的手段,通过连通道路和河道两条雨水行泄通道,使得道路上的水可以快速进入到河道,进而解决行洪问题。采取上述措施,使得内涝和看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减轻城市防洪压力。除此之外,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城市功能得到有效增強。
2.4 积累了建设经验
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分析,由于缺少可借鉴的经验,使得很多建设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此试点城市通过实践,为其他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建设工作的推进中,构建统一指挥、整体联动、部门协作的建设工作机制,通过组建项目部,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细化落实建设职责和内容,发挥管理力量和组织规范作用,实现阶段性建设和常态化建设的有效衔接。除此之外,积极调动社会资本的参与,推行PPP项目模式,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经验,推进此项工作,要注重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研发,不断提高建设的水平,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3 基于提高城市极端降水事件应对能力的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3.1 做好气候调查和分析
城市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考验着海绵城市系统的性能和水平,要做好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质量把控,保障海绵体的作用与价值得以发挥。建设前要组织开展气候调查,搜集城市降雨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城市极端降水的规律和特点分析,针对事件下的城市排水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出应对和解决措施,最大程度上提高应对城市极端降水事件的能力,构建高水平的海绵系统,通过吸收、滞留和处理等,实现对降雨不利影响的有效处理,减少极端降水事件带来的损失。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要高度重视前期的调查和资料搜集,为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支持,达到有效应对城市极端降水事件的水平,创造更多的效益,防范问题的出现。
3.2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从海绵城市的建设角度分析,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建设工作。一般来说,老旧城区为重难点,面临很多挑战,具体如下:(1)人口密度偏高,区域内建筑密度很大,地表硬化率很高,可利用的绿化面积很少,且综合径流系数很大。(2)土地已经基本开发,可进行改造的空间很小,若想充分应用海绵设施,面临很大困难。(3)环境基础很差,以河流制管道为主且污染严重[1]。除此之外,城市内涝以及水体黑臭问题严重。基于此,面对建设的形势,要坚持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建设方案为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除此之外,要做好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的统筹,打造源头-过程-系统的海绵城市体系,防止碎片化问题的出现。对于老旧城区,开展建设时,可建设LID设施,比如透水铺装和下沉式绿地等,此类设施建设规模很小,同时占地面积不大,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能够实现对径流的有效控制。通常来说,新区的绿化率很高,可利用空间资源很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时,要做好系统与科学的规划,坚持目标导向基本原则,以面带片。实施径流总量控制以及径流污染控制,利用绿色设施,发挥灰色设施的作用,实现海绵城市的价值。贯彻保护自然生态底色的原则,结合区域环境承载力以及资源承载力,构建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在开展城区规划设计环节,结合道路和绿地的特点,设计行洪排泄系统,同时开发公园和湿地等的开放性蓄水空间,形成高水平的大排水系统,切实发挥海绵体的价值与作用,解决城市当前的问题[2]。
3.3 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把控
若想保障城市极端降水事件的应对能力得到提高,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做好严格把控,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城市极端降水事件引发的灾害来说,洪涝为主要灾害,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则会引发系列问题。除此之外,不同地区城市极端降水事件引发的灾害差异,还包括地震和地质灾害等。基于此,为提高应对能力水平,要注重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把控,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发挥基础设施的价值[3]。建设实践中采取以下质控措施:(1)制定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细化分解海绵城市建设质量把控任务,为质量和安全控制提供有力依据和支持,保障海绵城市价值实现,减少灾害和损失的发生。(2)落实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把控措施。根据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需求,配置充足的人力资源,为生产质量和价值的控制提供支持。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质量检验规范,严格把控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建设效益目标的实现,减少城市极端降水事件的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极端降水事件会引发系列灾害,若没有得到有效防范和应对,会造成很大损失。文中结合实践,对海绵城市这一应对方案的应用效果,做了简单的分析,围绕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质量把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许丁晓.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20(04):290.
[2]李新建.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施工风险分析与应对[J].建设科技,2020(07):20-22.
[3]程涛,徐宗学,宋苏林.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兴隆示范区降雨径流模拟[J].水力发电学报,2017(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