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观察

2020-11-06 11:47安颂歌段倩倩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内痔熏洗痔疮

陈 冲,安颂歌,魏 方,段倩倩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宿州234000)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以内痔与外痔共存的混合痔较为常见。现代医学对于混合痔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外剥内扎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伤口感染风险大,可能导致肛缘水肿、疼痛等并发症,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手术后如何改善伤口情况、减轻疼痛及促进伤口水肿吸收、加快伤口愈合成为该病治疗及预后的关键。中药熏洗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是将中药饮片用开水浸泡或水煎后产生的热气对患处进行熏蒸,待药液变温后再清洗患部[1]。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41.50±11.73)岁;平均痔核数量(1.87±0.82)个;Ⅱ期痔疮15例,Ⅲ期痔疮15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59岁,平均(41.93±10.67)岁;平均痔核数量(2.07±0.74)个;Ⅱ期痔疮11例,Ⅲ期痔疮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2]。混合痔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但同时多具有内外痔的表现。内痔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脱出,临床根据是否有痔脱出、脱出程度、是否自行回纳及出血情况分为4度。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并伴有软组织团块或异物感。无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均有疼痛的表现。

(2)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拟定湿热下注型痔疮的辨证标准[3]。肛内有肿物脱出,可自行回纳或不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伴便鲜红血、量多,部分患者有肛门重坠感,苔黄腻,脉弦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混合痔中内痔以Ⅱ、Ⅲ期为主;年龄18~7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合并恶性肿瘤、直肠息肉、肛裂及炎症性肠道疾病等直肠肛管疾病者;既往做过1次或1次以上肛门手术者;严重心脑血管等原发性疾病者;传染性疾病或严重精神疾病者;过敏体质及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妊娠、哺乳或月经期女性;依从性差者。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以下手术方法:常规手术前准备完毕后,在截石体位下消毒肛周及肛管,对肛周行局部浸润麻醉,使用扩肛器、肛门镜对痔疮情况、痔核的数量及位置进行术前观察,然后使用手术钳夹住外痔顶部并轻轻向外适当牵拉,使内痔痔核充分暴露,同时夹住内痔基底部,在外痔两侧皮肤做“V”形切口,在括约肌层和皮下静脉丛之间进行手术剥离,剥离至齿线上约0.3 cm处,用10号丝线结扎内痔基底部钳夹处,常规止血处理,修剪创缘皮肤后缝合、止血,用油纱布进行填塞,随后放置排气管。

2.2 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均采用以下常规治疗方法:①患者手术当日绝对卧床,不可随意下地活动。②术后3 d常规口服抗生素。③术后2 h进食流食,1 d后给予普食,忌辛辣、肥甘厚味食物。④注重情志护理,避免紧张等不良情绪。⑤采用碘伏消毒肛门,每日3次。

2.3 熏洗治疗

(1)对照组 采用加热的高锰酸钾溶液熏洗15 min,每日2次,熏洗后采用碘伏消毒。治疗7 d。

(2)观察组 给予中药熏洗,处方:透骨草40 g,荆芥、大黄各20 g,艾叶、黄柏、苦参、马齿苋、蛇床子各15 g,土茯苓、黄连片各12 g,川椒、冰片各10 g。加水熬煮后熏洗15 min,每日2次,熏洗后采用碘伏消毒。治疗7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疗效指数≥90%;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部分改善,50%≤疗效指数≤89%;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疗效指数≤49%。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水肿情况。Ⅰ级:创缘无水肿;Ⅱ级:创缘水肿占1/3圈;Ⅲ级:创缘水肿大于1/3圈且小于2/3圈;Ⅳ级:创缘水肿大于2/3圈。水肿消失:手术创面肉眼可见新鲜红润肉芽,无肿胀、苍白现象。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水肿情况比较 经秩和检验,两组术后水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3,P>0.05)。见表2。观察组术后水肿消退时间为(3.77±1.55)d,短于对照组的(8.00±2.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水肿情况比较(例)

4 讨论

民间常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说明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痔疮中大部分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痔疮的常用手术方法,临床疗效确切,但因术中切除肛门部位痔组织,必然离断血管与淋巴管,导致局部循环障碍,从而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细胞坏死、局部组织胶体渗透压升高,从而造成水肿[5]。

中医称痔疮为“痔病”,包含范围较广,正如《医学纲目》言:“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痔。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独于肛边也。”因此,凡是生于隐蔽地方的疮疡、突起,都可称之为痔。《丹溪心法》云:“痔者……结聚肛门缩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由此,后世称痔为痔疮。《中医外科学》中痔的概念是肛管皮下和直肠末端黏膜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增生的结缔组织,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俗称痔疮[6]。痔病的病因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言“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成为中医最早认识痔的基础理论。后世医家也对痔的病因病机进行了阐释,多认为痔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气血不足、情志不调、饮食不节、久忍大便,感受外邪如风、湿、热等邪气,久坐久行、负重远行、房事过度、妊娠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所以,湿热有形之外邪侵犯人体而致肛门处经络损伤是混合痔术后水肿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7]。因此,中医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关键在于行气利湿、活血化瘀。

中药熏洗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又称为“气熨”“淋洗”等[8],其借助直接作用于病灶的热力和药力使病灶部位皮肤血管扩张,加速局部组织微循环,促进水肿吸收[9]。目前中药熏洗疗法在肛肠科领域普遍应用,尤其对于治疗各类肛肠手术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本研究所用中药熏洗处方中,透骨草为君药,归肺、肝经,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祛风的功效。研究显示,透骨草具有抑菌、抗炎、抗过敏和镇痛的效果[10]。艾叶味苦、性温,具有除湿、温经、止血的功效,《唐本草》记载艾叶“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此外,艾叶通络活血,可有效缓解痔局部的瘀血凝聚,血得温则行,舒张血脉经络,防止气血瘀阻,有行气止痛之功。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善清下焦之热,可通降大肠湿热。《本草择要纲目》称荆芥为“风病血病疮病之要药”,荆芥善于止血,可用于治疗痔漏肿痛、便血等多种出血证。黄柏善于沉降,清泄下焦湿热,《神农本草经》称其“主五脏肠胃中结热……肠痔”,《伤寒论》记载“黄柏善除大肠湿热”。苦参、马齿苋、蛇床子、土茯苓四药苦寒,共奏清热解毒燥湿之功;川椒具有止痛止痒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因过度熏蒸、直肠伤口等分泌物引流不畅形成的肛周湿疹或瘙痒问题。《医林纂要》记载冰片“治惊痫……杀虫、痔疮……亦能生肌止痛”。研究发现,冰片具有抗炎止痛、抗病毒、抗菌的作用,能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血管壁通透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疗效[11]。又因混合痔术后易并发便秘,而伤口水肿又进一步增加便秘及疼痛等并发症的程度,治宜佐大黄以通腑泻下。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自拟中药熏洗方在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水肿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自拟中药熏洗方在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能明显减轻其术后水肿程度,加快水肿消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内痔熏洗痔疮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扭伤、痔瘘、荨麻疹…… 中药熏洗疗法 在家也能进行
中西医护理技术预防痔疮术后便秘的研究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细菌性阴道炎应用中药熏洗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的效果研究
痔疮与痔病是两个概念
内痔一般如何进行诊断呢
经肛周彩超与经直肠内彩超对内痔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