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微囊性纤维黏液瘤一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2020-11-06 12:14许海敏陈晓炎杨晓群王朝夫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微囊上皮免疫组化

许海敏,陈晓炎,张 静,杨晓群,王朝夫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放射科,上海 201801)

肺微囊性纤维黏液瘤(microcystic fibromyxoma,MFM)是一种罕见的肺肿瘤。2006 年,Shilo 等[1]首次报道了3 例MFM 患者,由于这3 例均为黏液性肿瘤,并具有显著的微囊形态,因而被命名为“微囊性纤维黏液瘤”。其后,2015 年Ahn 等[2]报道了1 例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相似的肿瘤,但作者将其命名为“肺微囊性黏液瘤”。目前,国内关于肺MFM 的文献有2 篇[3-4],可见肺MFM 非常罕见。本研究拟报道1 例肺MFM 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患者为63 岁的男性,因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而在常规术前胸部X 线检查时发现肺结节。胸部CT检查示,两肺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灶,最大者位于左肺上叶(见图1),大小为1.6 cm×1.5 cm,边界光整,增强后轻度强化。心脏超声及腹部B 超检查未见异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 检查示全身骨骼未见异常。患者行左肺上叶切除术。

二、方法

手术标本切开后予4%中性甲醛固定24 h,常规取材、脱水、石蜡包埋,行4 μm 厚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采用Roche 公司Bench Mark 免疫组化自动染色机进行染色,所选一抗包括波形蛋白、AE1/AE3、EMA、CK7、TTF-1、Napsin A、P63、P40、SMA、Desmin、Calponin、S100、GFAP、突触素(synatpophysin,Syn)、嗜铬素 (chromogranin A,CgA)、CD56、CD34、ERG、calretinin、inhibin、CD117、Ki-67。所有一抗均购自DAKO 公司。以已知阳性组织作为阳性对照,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采用EWSR1 双色分离探针检测试剂盒(北京金菩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结 果

一、巨检

患者术后送检左肺上叶标本,肺叶体积为20.0 cm×15.0 cm×2.5 cm;距支气管切缘3.0 cm、胸膜1.0 cm 处见一结节,体积为1.5 cm×1.1 cm×0.7 cm,切面呈灰红色,质地软,边界尚清。

二、镜检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肿瘤边界清晰,无纤维包膜,肿瘤背景富于黏液样基质,可见大量微囊结构形成(见图2A)。高倍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呈长梭形至星芒状,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大部分核仁不明显,少数可见小核仁,细胞异型不明显,未见核分裂相,未见坏死;肿瘤细胞之间界限不清,呈网络状互相连接,形成大小不等的微囊结构,微囊中央为黏液(见图2B),微囊之间有大量毛细血管间隔,间质散在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靠近瘤体边缘可见被卷入的肺泡上皮,细胞无异型(见图2C)。距主瘤灶0.2 cm 处另见一小瘤灶,最大径为0.2 cm,组织形态与主瘤灶一致(见图2D)。

图1 胸部CT 图像

三、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波形蛋白呈弥漫强阳性 (见图2E),Ki-67 低表达(<1%),其余标志AE1/AE3、EMA、CK7、TTF-1、Napsin A、P63、P40、SMA、Desmin、Calponin、S100、GFAP、CgA、Syn、CD56、CD34、ERG、CD117、calretinin、inhibin 均为阴性。CD34 及ERG 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富含毛细血管 (见图2F);AE1/AE3及TTF-1 染色显示,肿瘤外周存在少量卷入的肺泡上皮;CD117 染色显示,肿瘤间质中见散在的肥大细胞。

四、诊断及随访

FISH 检测提示EWSR1 基因未见易位,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左肺上叶MFM。患者术后12 个月复查CT 示,两肺多发小结节,右肺结节数目稍增多,部分稍增大(见图1B 及图1C);术后18 个月复查CT 与术后12 个月复查结果无明显差异。

讨 论

一、MFM 临床特点

肺MFM 是一种罕见的肺肿瘤,迄今为止,共检索到5 例患者(加本例共为6 例),临床资料见表1。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3~71 岁,中位年龄为60.5 岁,男性及女性各3 例。肿瘤无明显好发部位,各肺叶均可发生,最大径为1.0~2.3 cm。临床上,多为体检或其他原因偶然发现,个别病例表现为咳嗽、咳痰等非特异性症状。该病的发病与吸烟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胸部X 线或CT 检查提示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常位于肺外周。除本例患者为多发性外,以往文献报道均为单发性。1 例术后随访2~72 个月,术后2 个月发现同一肺叶腺癌,并行化疗;本例患者于术后12 个月及18 个月2 次复查CT,显示肺内其余结节稍增多并增大;其余4 例均无复发、无转移。

图2 肺MFM 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图

表1 肺MFM 临床特征文献复习列表

二、病理特征

肺MFM 大体上表现为位于肺外周的小结节,切面为灰白或灰红色,边界清楚,质地偏软,常伴黏液或黏滑感,个别病例大体可见微囊结构,其组织学形态特点归纳如下。①生长方式,肿瘤边界清楚,但无明显包膜,呈膨胀性生长,肿瘤外周部可见卷入的肺泡上皮;②组织结构,肿瘤具有广泛的微囊结构,微囊大小不等,无明确的内衬细胞,由肿瘤细胞相互交织而成,部分区域微囊可不明显,低倍镜下似疏密不均的“网眼”;③细胞形态,肿瘤细胞呈梭形、星芒状,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相难以查见;④伴随现象,肿瘤间质富于黏液,伴有丰富的小血管,有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

三、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特征

肺MFM 免疫表型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波形蛋白,Ki-67 呈低表达;其余上皮标志(AE1/AE3、EMA、CK7)、肺泡上皮标志(TTF-1、NapsinA)、鳞状上皮标志 (P63、P40)、肌源性标志(SMA、Desmin、Calponin)、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标志(S100、GFAP、CgA、Syn、CD56)、血管内皮标志(CD34、ERG)、间皮标志(calretinin)均为阴性。CD34 及ERG 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AE1/AE3 及TTF-1染色显示肿瘤外周存在少量卷入的肺泡上皮。肺MFM 免疫表型表明其微囊成分既不是上皮性囊腔,也不是血管腔隙。文献报道提示示,肺MFM 肿瘤组织经阿辛蓝染色后黏液呈蓝色,但但组织经透明质酸酶预处理后,阿辛蓝染色不着色[1]。

四、鉴别诊断

1.肺部原发性肿瘤:①肺错构瘤(黏液亚型),肺错构瘤软骨分化不明显时可呈广泛黏液样形态,与肺MFM 有相似之处,但广泛取材总能观察到脂肪等其他间叶成分及内陷的呼吸性上皮。②伴EWSR1 易位的肺原发性黏液样肉瘤(primary pulmonary myxoid sarcoma,PPMS),PPMS 是2015 版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中新增的肺间叶源性肿瘤[5],其起源于气道,呈分叶状结构,肿瘤细胞为圆形或短梭形,有轻到中度的异型性,肿瘤细胞呈网格状或条索状排列,伴有明显的黏液样间质。PPMS 与MFM 均由梭形细胞构成,且间质均富于黏液,但前者起源于气道,呈分叶状结构,细胞具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部分病例可见坏死;而后者多位于肺外周,无分叶状结构,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相罕见,无坏死。另外,60%的PPMS 病例弱表达EMA免疫组化标志,FISH 检测提示70%的病例具有EWSR1 基因重排,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提示77.8%的病例具有EWSR1-CREB1 基因融合[6],而MFM 细胞表达波形蛋白,不表达EMA,且尚未发现有特殊的基因改变。③类癌,肺类癌形态有多种变异,肿瘤细胞可呈梭形[7],间质富含血管,亦可富于黏液[8],但类癌表达CgA、Syn、CD56,可与MFM鉴别。

2.肺外以黏液为特征的肿瘤继发或转移至肺部:①心脏黏液瘤栓塞于肺,右心黏液瘤脱落可引起肺栓塞[9]。心脏黏液瘤虽富于黏液和小血管,但瘤细胞形态及排列方式均呈多样性,间质常伴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及炎症细胞浸润,可继发纤维化、钙化。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alretinin。②以黏液为特征的软组织肿瘤转移至肺部,如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0]、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11]、黏液纤维肉瘤[12]、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13-14]、黏液性脂肪肉瘤[15]、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等。其中,侵袭性血管黏液瘤、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亦有原发于肺部的报道[16-18],但非常罕见。转移性肿瘤常表现为多灶性生长、细胞具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尤其是病理性核分裂相,甚至出现坏死,可为诊断提供线索,必要时可借助分子遗传学手段辅助鉴别。

肺MFM 病例罕见,目前的随访数据非常有限,其生物学行为尚不十分明确。以往文献报道的5 例病例在手术切除后随访了2~72 个月,其中1 例在术后2 个月时发现同一肺叶存在肺腺癌,并予行化疗,其余4 例患者均无复发、转移。本例特殊之处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手术标本中亦可见2 个肿瘤灶,且术后12 个月及18 个月2 次复查CT显示肺内结节稍增多并增大,但患者无临床症状,因此继续随访观察,未行进一步治疗。本病例提示肺MFM 不一定是纯良性肿瘤,可能具有一定恶性潜能。Shilo 等[1]及Ahn 等[2]认为,肺MFM 是肺黏液瘤的微囊变型,且Ahn 等[2]提出微囊的形成可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活性增加进而过度降解细胞外基质有关,因此有必要积累肺黏液瘤中MMP2 与MMP9 免疫反应性的数据,以评估其与患者预后的间相关性。

总之,肺MFM 是一种以微囊和黏液为特征的罕见肺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测表达波形蛋白,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肺部原发及继发性以黏液为特征的肿瘤。目前尚无复发、转移的报道,但本例患者为多发性,随访影像学检查提示其肺内结节略有增多及增大,提示该肿瘤可能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由于目前报道的MFM 病例数少,对该肿瘤的认识仍需更多病例的积累。

猜你喜欢
微囊上皮免疫组化
微囊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BMP⁃2缓释型PLGA微囊作为引导骨再生支架的初步研究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SOX6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标志物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