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要素发展,精准确立教学目标
——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为例

2020-11-06 08:02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小学杜海英
青年心理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体要素人文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小学 杜海英

知识指生活经验、文化习俗与课文内容知识以及语文知识。语文专门知识主要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技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编者用心将知识技能每一项的要求分层,再细化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构成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被有序编排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既便于有序落实又呈螺旋式上升,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语文要素体系。

语文要素的逐项落实,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知识技能的积累水到渠成,完成“语言建构与运用”,将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教师教学中将语文要素落实到位,完成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就是通向核心素养的手段,也就是说语文要素是实现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转化的桥梁。为此,教师需要聚焦语文要素,立足发展,精准确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将语文要素如盐入水,无痕渗透。

一、利用助学系统,尊重编著方式

统编版语文教材课文内核的组合规律,是以语文要素为基准,每一个语文要素通过单元的内容学习达成。有的单元内容选编体现阅读要素的不同侧面;有的单元编排是从认知角度出发,逐步深入,让孩子在梯度训练中习得。在单元知识体系中,教材编著提供了完善的助学系统:

泡泡、课后练习、批注、资料袋、阅读链接,同一单元的不同助学方式指向同一语文要素的各个层面,单元各部分学习内容均协同一致地服务于同一要素,这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提炼阅读话题、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抓手。助学系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提出到具体方法的指导,再到梳理总结、迁移运用,构成一个既与已学知识相联系,又围绕新的语文要素自成一体的系统。教师要从单元视角横向比对,结合单元内部文本的关联点,将教学目标的设定精准化、具体化。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特殊的“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有目的阅读”。纵观阅读策略单元纵向安排:

预测(三年级上册) → 提问(四年级上册) → 提高阅读的速度(五年级上册) → 有目的阅读(六年级上册)

阅读策略既提出不同的方法,又互相策应,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单元安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出发,但都指向同样的阅读方法:根据阅读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确定内容后,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据此,制定本单元每一课语文要素的实现目标:《竹节人》——根据目的,选择细读的内容;《宇宙生命之谜》——利用旁批来呈现思维过程,提示多种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迁移阅读策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指向同一语文要素,层层深入,从选择内容到掌握思维方法到实践运用,指导学生学习“有目的阅读”这一语文要素。

教师依据单篇课文目标,如:《竹节人》——根据目的,选择细读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设计如下表格:

?

学生在完成表格时,已经完成从学习任务出发去选择、关注相应的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策略的选择简单高效。

二、统整人文主题,契合认知规律

众所周知,语文承载着人文主题,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学会关心当代文化。落实一个要素是一个系列化的任务,是语文知识的获取,语文能力的形成,人文主题的契合等,要学会从全方位的视角,综合性设定教学目标。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人文主题鲜明突出,革命文化、传统文化、成长文化和异域文化等,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围绕一个比较宽泛的人文主题进行选编,为学习者的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学生学习语文方法过程中,与作品、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感受美好,内化为审美鉴赏、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互交融,方能形成完整的教学目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大多为叙事性作品,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学生在内容上理解的困难不大,但对表达方法很陌生,对其表达效果的感悟需要教师的指导。每一项语文要素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必须与所承载的人文主题一起,全方位、综合考虑。如:《小英雄雨来》(四年级下册)课后练习“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十六年前的回忆》(六年级下册)课后练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这样练习都指向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目标制定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发现表达方法在实现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得到精神成长。

三、依据文体而异,凸显最大特色

教材涉及的文体很多,根据文体特征结合语文要素拟定教学目标,才能聚焦文体表达的最大特色。教师自身要具有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是主体对某一定文体的主题、材料、功能、技法、语言、结构等表现形式规范的自觉理解和熟练把握。有这方面的意识,在阅读或者表达的时候,才能依据文本的文体特征,理解、接受文本携带的某种语言的审美信息。教师应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去学习,去感受、体会不同文体的独特形态和鲜明特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立层级目标,培养学生文体意识,感受不同文体的独特魅力。

统编版教材中,不再对文体中的专业术语讳莫如深,如: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时阅读中,学生读一些儿童小说,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中心的把握不难,但是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的了解不多,对小说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不了解。所以,学生阅读文本时,在感悟小说基于现实情节的虚构性时会面临困难。因此教师将“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关注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作为教学目标。《桥》一文中,“雨”的描写别具一格,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出人意料的结尾,烘托人物形象,凸显小说的主题。

学生通过课堂大体把握某一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形成有关该文体的大致轮廓和粗浅印象。在之后的阅读中,在同类文体文章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下,感知不同类型文体的基本形态、内在结构和本质属性。学生的文体意识就这样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探寻其创作秘诀,在表达时,能为自己的语言输出选择合适的文体,形成鲜明的个性。

统编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宏观把握教材的整体编著理念,纵向把握语文知识技能的层级目标,横向理解语文能力的多个纬度,纵横比对,综合性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把握每单元呈现的语文要素,结合课文承载的人文主题,精准确立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把握语文要素,完成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扎实提升语文能力,就能实现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转化。

猜你喜欢
文体要素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另类文体巧谋篇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人文社科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