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平
(伊犁师范大学 新疆·伊犁 835000)
新疆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根据预测2020年新疆旅游从业人员将达250万人,而目前全疆旅游从业人员只有190余万人,缺口达60万人,人才供需严重不足,影响了新疆旅游业的立体式、全域性、多元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对新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起着重要作用。
培养创新应用性人才是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具体任务,服务地方和区域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则无旁贷的的使命。伊犁师范大学作为伊犁州区域唯一的高等院校,办学的使命之一就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地方需求为导向,面向建设、管理、经营和服务的行业需要,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应该如何提高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塑造和培养旅游产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当务之急。
应用性人才培养强调教育中学科知识平台对应用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培养特色是学科与应用并重。为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建设的要求,通过《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起到引领和示范效应。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掌握了解旅游相关文化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必修课程,又是全国导游资格证的必考课,同时课程有效衔接和结合前期《旅游学概论》课程和后续的《导游业务》专业课程,是专业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素养、参加全国导游证考试和未来就业的关键支撑课程。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各方面基础知识能力,为学习其它旅游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备较强的旅游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在区内外及中亚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管理、规划、服务、咨询等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旅游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和“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必考科目,必须把握地域环境特点和评估优势师资力量,整合和充分利用最优势的资源培养打造应用型人才,形成特色。
该课程自2012年至今,已连续开设7年,课程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形成具备一定理论积淀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的3名主讲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职业行业的经验技能积累;同时有在旅游行业资深专家作为外聘教师参与指导教学;校内实训室《旅游专业模拟实训室》为该课程的实训实践提供了条件保障;已与疆内外的70余家旅游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建有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补充、更新课堂教学及实践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18年10月重新作了修订,强调培养适应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较强的旅游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突出实践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目前课程建设中强调理论讲解和知识陈述,在实践方面设计的较少,忽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缺乏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2、课程建设中讲授涉及内容较广,目前教学课时为54学时,教学学时明显不足;3、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未设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环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未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导游”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确定的重要依据是行业中合格导游的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素养。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知识和技能,能顺利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书;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为其以后的导游实际工作进行知识上的准备;具备导游讲解能力,整理基础导游词并创作导游词;能够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能够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编写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手册。具备收集和整理编写某个区域的专辑,形成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具备较强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塑造良好旅游职业道德和健康人格。
教学改革实施的主要内容是打破传统课程知识的内容、结构和体例,使其知识架构和教学与行业的实践应用及需要对接,不同课程的横向调整和整合,部分章节实行专题化教学,将全国导游基础与新疆导游知识更好的衔接;在课程理论性与应用性结构安排上,以理论为纲、实践为目,注重两者的关联性、融合性与系统性,增加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将之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4:6调整至6:4,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突出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做中学”“学中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法的核心,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采用纸质、网络,案例、微课等方式,核心、外延拓展等多项知识能力;课程评价内容上侧重教学内容的准备、呈现和实用性,评价内容主要体现教学的逻辑性、直观性和实用性要求改革考核知识取向,增加能力评价标准,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重点是课程项目设计。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首先与行业及职业岗位紧密结合,针对区内外各实习合作旅游企业、旅游景点近20家,以及资深导游、本专业历届毕业生共计30余人次,进行了大量调研。之后结合旅游企业岗位工作的调查结果,依据导游职业的岗位任务及其工作流程,精心设计课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最后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采用学任务模块设计采用分总式的方式,分8个单元项目和1个综合项目,以主题项目作为每章节学习的抓手,以实践活动带动带动整个章节的学习,设计综合训练项目,让学生将课程的知识系统化,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实践实训的“主题模块”计划实施与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同步进行,实训报告、调研报告、讲解词等作为课程的考核依据内容,占期末考试总分的30%。同时在专业实习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开展课堂教学之外的课程知识内容的训练。
本课程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的单一方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设计工作岗位情境,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通过收集整理相关导游知识、写作导游讲解词、模拟导游讲解等方式达到巩固导游基础知识的目的,采用旅游景区资源考察、模拟实训室综合训练、专业大实习和社会实践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
课程设计淡化专业学科的完整和系统,突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服务性,根据学习任务模块选择讲授内容和开展教学,加强了学生阶段性能力训练,同时也完成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课程教学改革旨在结合行业对旅游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课程学习训练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的无缝对接;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为相关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基础,实现课堂到岗位的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