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学生敬畏意识提升的策略研究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工作为例

2020-11-05 02:53陈雨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敬畏江西价值观

陈雨英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受外部文化的冲击,中国学生也向往追求“自由平等”,敬畏意识缺失较明显。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紧扣“四个自信”,建立高校、社会、学生“三位一体”的文化自信教育实践管理机制体系,多渠道多方位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在各方面的敬畏意识,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1 高校学生敬畏意识缺失现象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乃中国文化的精髓,传承优秀文化是维系和发展优良的社会秩序与生态和谐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对万事万物怀揣敬畏之心是中国人的优秀特质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在思想、文化、精神上受到不小的外部冲击。当下全球疫情肆虐,某国青年在网络直播舔马桶,以示不怕新冠病毒。然,某在国外留学的中国高才生在网上大肆发表不当言论,也着实让国人大跌眼镜,连爱国精神都没有的高才生,即便学术上造诣颇高,能力非凡,也是目中无(国)人的文化败类。在追求思想解放,融入全球文化的同时,中国人的文化文明礼教等方面退化明显,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当前学生群体中映射出追捧“娱乐至死”的网络“文化”,甚至有些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拎不清,中国人秉承的优良“敬畏”心的价值观正在被不正之观影响甚至代替。

2 对高校文化自信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十九大报告第七章节“坚定文化自信”中,习总书记作出了总体的部署。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多彩文化,以及创造出了众多中华文明。文化自信并不是对所有文化及其价值的认可和践行。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指的是通过时代的筛选和创新后传承和产生的优秀文化,其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为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在曲折艰辛探索中形成的“中国革命文化”;三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革命文化”下,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征程中产生和发展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则主要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自信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让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得以正确认知。

3 价值观与敬畏意识的关系

价值观是人经过实践,形成的主观意识逻辑,具有先天巩固性和公理性;是一种价值意识体现,是人们面对客观事物和活动时,通过认知、体验、实践、判断和抉择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思维或者取向。价值观的形成受环境、教育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外界环境、教育等的认识和态度。

在高校,敬畏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对学生自身价值秩序的建立、师生关系的维护以及学生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成长,看待问题和行为规范的准绳。在一定程度上,价值观的取向是人民敬畏意识的表象,敬畏意识的形成也会间接促进价值观的决择倾向。

4 高校学生敬畏意识的提升策略

4.1 高校文化自信教育的保障机制建立

近年来,教育部开展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相继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高校紧随其后,高校内部各单位各司其责,研究制定出对应的文件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相继出了《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学校成立辅导员工作室下设八个工作坊,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辅导员业务能力培训及各工作坊负责人(辅导员)自行组织开展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思政活动,出台《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青年大学习”行动实施方案》,有效地保障了学校青年团学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来保障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发扬,以便间接地促进师生对各方面敬畏意识的提升。

4.2 高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启发

4.2.1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敬畏意识的启发

“敬畏”在汉语中,敬有畏的意思,畏也包含着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解释为“既敬重又害怕”。敬畏在心理上混含了崇敬、神圣以至于痴迷,承载着一种吸引力,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飘渺而又异常坚固的东西。敬畏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因为懂得敬畏,人类学会了约束自己,知道遵守规矩。学生有所敬畏,才能有所遵循,才能步调一致,才能达到和谐。敬畏之心本就是中国传统美德,高校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最后一站,高校启发学生的敬畏意识对他们步入社会,有利于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底蕴丰富,有与学校专业办学特色的地质三光荣精神,每年还开展“宿舍文化”“教室文化”“社团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校内宿舍门口、食堂、球场等显著位置标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等字眼,使“敬畏”两字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做到入眼、入脑、入心、入行。

4.2.2 文化自信活动对学生敬畏意识的启发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个口号,“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青年大骨班、校园第二课堂的开设、学生综合素质评分的应用都可以将“文化自信”相关活动内容融入其中。同时,高校对学生的敬畏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友会为在校生和优秀的毕业生校友之间架桥引路,每年近二十多场的优秀校友见面会,为在校生对未来的专业发展燃起希望的曙光,从对优秀校友事业成功的敬畏,到发自内心的奋发图强,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多个专业学生屡获全国一等奖。敬畏学习,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成长。

5 高校文化自信与学生敬畏意识提升路径

5.1 内修

高校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最后一站,最后关口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敬畏意识素质。学生敬畏意识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就像一面镜,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对教育心存敬畏,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从而避免说教刻板式教育,学生不知不觉中传承了老师的敬畏意识素养。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自出台《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违反师风师德处罚规定》以来,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要求更加规范,教师自醒内修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开展说课教学比赛活动,有效地增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同时,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每年普及新生入学教育、每学期开展“安全·文明·法制”教育月活动,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学生敬畏意识素质得到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5.2 外求

高校可以利用多渠道探索出符合本校师生的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建立高校、社会、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管理机制体系,多渠道多方位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敬畏意识,端正了态度,才能为国家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学生敬畏意识培养提升示意图

6 结语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文化自信教育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中并不是专门课程,意义虽大,但是学生意识不强,主要还是学生的敬畏意识没有被完全启发。因此,高校应该多渠道多方式探索学生敬畏意识的培养路径和方法,将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民族精神融入到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同时,高校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学生敬畏意识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敬畏江西价值观
江西银行
一些敬畏
我爱江西奶奶
敬畏先烈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敬畏 果决 笃信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