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黑桦、蒙古栎群落种群结构调查及保护措施

2020-11-05 05:26许国友
绿色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灌木乔木群落

许国友

(辽宁省国有建昌县药王庙林场,辽宁 建昌 125300)

1 自然分布状况

辽西地区气候干旱,自然降雨主要集中在雨季,在葫芦岛市、阜新市与朝阳市的南部地区,天然植被茂密,荒山的阴坡或半阴坡主要分布以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为优势种的天然乔木,也生长以黑桦(Betuladahurica)、大叶白蜡(Fraxinusrhynchophylla)、白桦(Betulaplatyphylla)、山杨(Populusdavidiana)等为伴生种的混交林,为掌握本地域落叶阔叶林的种群数量特征,并实施有效保护措施,于2019年6月对天然黑桦蒙古栎乔木混交林进行了专项调查,对植物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两种乔木生物学特性

黑桦桦木科(Betulaceae)桦木属(Betula)落叶乔木,小坚果宽椭圆形,喜光、耐寒,生于土层较厚的阳坡、潮湿阴坡或杂木林中,为辽西南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的先锋树种。

蒙古栎属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落叶乔木,坚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期4~5月份,果期9月份。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不耐水湿,萌蘖性强,我国东北至华北地区广泛分布,为辽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乔木树种。

3 种群特征调查

3.1 调查方法

技术人员对葫芦岛市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桦天然混交林进行了样线与样地调查,样线调查多块状分布,在崔家沟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地块进行标准地调查,设置标准地面积20 m×25 m,记录立地条件等调查因子,并对乔木胸径每木检尺,量测平均高、冠幅等;在标准地的中心和对角线位置设置2 m×2 m的灌木调查样方,记录灌木调查因子。

3.2 调查结果

经调查整理,调查地块海拔842~850 m,坡向西北,为阴坡上腹,坡度37°,土层厚度20 cm,立地条件中等,林分郁闭度0.9,平均高为6.2 m,平均胸径8.5 cm,灌木层以蒙古栎与绣线菊等为主,平均高度0.65 m,种群数量特征见表1。

表1 黑桦+蒙古栎群落主要种数量特征

4 林分生态评价

4.1 植物多样性特征

从调查结果看出,本群落的植物多样性特征明显,乔灌木种类较多,乔木层种类包括山杨、暴马丁香等6种,乔木的幼树,在群落中的生态作用较低,因此,调查分析中将其按照灌木处理;灌木种类有8种,群落结构、数量的多样性表现为,乔灌草层次明显,乔灌木的种群数量较高,乔木达1600株/hm2,灌木总数达到4583株/hm2;群落的郁闭度0.9,已达高度郁闭,使群落内小气候也具有多样性特点,乔木树冠顶层为黑桦、五角枫,树冠高度7 m以上,属喜光的阳性树种。乔木底层耐阴性稍强,为暴马丁香等,高度3 m左右,受建群种影响,林下有更多的耐阴草本,如糙苏(Phlomisumbrosa)、龙牙草(Agrimoniapilosa)等[1]。

4.2 群落自然演替特征

从调查看出,本群落生长有小叶鼠李、山杨、蒙古栎等,属群落中的先锋树种,也是建群种,山杨有枯立木存在[2]。群落内树种,都适应当地小气候,并形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组合,体现出自然环境与植物种类“相宜相生”的特性;同时,植物适应自然生存并生长后,竭尽最大可能,通过拓展生长根系、占据光照空间等,繁衍扩大种群数量,达到“种群最大化”,如灌木层中大批的乔木幼树如大叶白蜡、蒙古栎等;植物根系群生长更新、枯落物、降雨风蚀等,改善土壤结构,涵养降雨水分,达到植物对自然环境“适度改造”;经过群落自然生长演替后,一些不适应新环境的植物个体或种群逐渐死亡,如山杨,保留适应环境特点的植物群体组合[3],即黑桦+蒙古栎次生林,群落更趋于稳定。

4.3 生态功能不可替代性

本地区的干旱始终是决定自然植被的主要因素,调查地块的天然次生林,生态结构合理,乔灌草层次分明,枯落物丰富,土壤结构好,水源涵养效果达到最优,这些综合生态效益,与多年封山育林、封山禁牧有直接关系,特别是一些立地条件差,高山远山地块,封育效果是人工造林无法达到的;同时,气候与环境的特殊性,决定这些林分具有脆弱性和边缘性[4],不同生物群落界面过渡较快,林分对外界条件变化反应敏感,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如果生长环境被破坏,大叶白蜡、三裂绣线菊等珍稀物种在辽西很难大面积生长,本地区大面积的天然林所发挥出的生态功能,是其它任何人工措施都不能形成的,具有本质的不可替代性。

4.4 林分自然修复

灌木层中的乔木幼树,昭示出林分下一步自然生长趋势:偏阳性树种,如鼠李、山杨、大果榆、绣线菊等,现有林分结构一旦破坏,如砍伐、火灾等,这一类树种会迅速生长,成为组成林分结构主体;偏中性树种,如蒙古栎、黑桦、暴马丁香等,维持现有环境,这些树种还可在较长时期占据优势种地位;偏湿润性树种,如大叶白蜡,以后会逐渐成为群落优势种。依据这些群落自然演化的趋势,可以看出,林分具有自然修复功能[5],经过自然演替,林分结构不同,所发挥出的生态效益也产生较大差异。因此,保护自然,促进自然群落进一步向良性循环转化,发挥出林分自然修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5 生态应用

5.1 封山育林

辽西南部的山地,人为生产活动效益较低,特别适宜进行封山育林,经多年实践,取得了可贵的效果与经验,达到有效改善并提高林分质量与生态效益的目的,具体措施是,以封为主,封、造、管、育、护并举,除恢复植被等人工措施外,禁止一切对自然植被产生不良效果的人为影响,达到多种原生乔灌木与草本植物自然组合,生态功能充分互补,使生态功能的稳定增强。

5.2 人工辅助天然更新

按照自然群落演替的基本规律,不同的立地条件,引进栽植适宜的乡土树种,成为建群种或主要伴生种,缩短自然生态修复的时间,促进天然更新。人工栽植树种如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大叶白蜡、暴马子等。引进栽植的密度一般1000株/hm2左右,采取一些覆盖塑料薄膜等保水措施,并适当补水,提高成活率,促进林分及早郁闭[6]。

猜你喜欢
灌木乔木群落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深析乔木移植栽培技术
灌木丛
做最好的自己
找出犯罪嫌疑人
与世隔绝的人世
超级隐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