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

2020-11-04 10:05程道金张东辉成力为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业务收入利息营业

程道金,张东辉,成力为

(1.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2.大连银行 中山支行,辽宁 大连 116001)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金融科技创新以及资本管制等因素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刺激着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转变。在金融行业内,商业银行是重要的资金融通部门,传统的利息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从利息业务到非利息业务,其基本目标便是实现盈利能力和收益的提升。但仅仅提升商业银行的营业能力是不够的,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是关系商业银行存续的关键。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逐渐变化,非利息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商业银行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风险。Berger等(2009)[1]基于23个发达国家的8235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起,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开始下降,商业银行开始拓展保险和共同基金销售业务(Deyoung和Roland,2001)[2],表明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模式初步形成和发展。当然,银行业务模式的变化势必会带来银行收益和风险的波动(Lee等,2014)[3]。关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或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现有文献从实证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近乎一致性的结论,但鲜有文献从理论方面讨论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金融部门,尤其是商业银行在经济中主要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中部门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一些企业特质慢慢凸显出来,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在追求收益最大化,尤其在经济形势低迷的环境下,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拓展或将为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助力,Moudud-UI-Huq等(2018)[4]认为商业银行会重点发展多元化业务来实现利润最大化。鉴于此,从理论层面挖掘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是有必要的。

近年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升,金融过度发展已然成为阻碍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集中体现为信贷和房地产与GDP的比值过大(饶雨平,2016)[5]。造成上述现象不仅是商业银行利息业务的必然结果,也是商业银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进行非利息业务拓展的结果。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企业属性随着对利润最大化的需求逐渐显现,通过业务多元化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意愿提升,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以14家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例,2010—2017年间,除四家国有银行外,利息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如图1所示),伴随着非利息业务形式多样化,还有非利息业务规模的提升。以交通银行为例,保险业务也是构成其非利息业务的重要部分,2010年保险业务收入仅占非利息业务收入的3.58%,而2017年这个比例上升至18.89%。当然,也有部分商业银行在非利息业务拓展方面相对落后,以南京银行为例,2010—2017年间利息业务收入占比仅下降6.08个百分点,其利息业务收入占比也是这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最高。虽然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滞后,以美国为例,非利息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由1984年的25%上涨至2001年的43%(Stiroh,2004)[6]。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虽然利息业务收入占比仍然较高,但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对此,Pennathur等(2012)[7]的解释是国家所有权较高的银行不可能追逐非利息收入。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高,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在缩小。

图1 2010年、2017年A股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息业务占比变化注:数据来源于2011年和2018年A股上市银行年报

基于上述理论和现实状况,本文试图构建一个仅包含银行部门的理论模型,探讨银行经营模式对盈利能力以及风险影响的机理,为银行经营模式转变过程中规避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仅2008年美国就有25家银行破产,其中实力强劲的“雷曼兄弟”也在破产银行之列。这可能会成为推动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调整的诱因,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在金融部门的应用以及小微金融的兴起,都在慢慢侵蚀着商业银行的利息业务,而利率市场化加剧了商业银行内部的同业竞争,压缩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在激烈的竞争中,银行要保持其竞争力和收益的稳定性,寻求业务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或将是有效的方式。如乔桂明、吴刘杰(2013)[8]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提高非利息业务收入占比,均衡发展利息业务和非利息业务,不仅可以抵消信贷业务的利润下滑,还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彭明雪和丁振辉(2016)[9]以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中间业务收入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正相关。

一些学者对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转变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如乔桂明、吴刘杰(2013)[10]指出资本约束压力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使用中国24家商业银行数据进行了验证。乔桂明和吴刘杰(2013)[8]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下降,表明日益严峻的同业竞争倒逼银行改变依赖利息业务的经营模式,此外,他们还认为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市场需求多元化也是促使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的重要原因。李勇(2016)[11]认为经济全球化、金融脱媒、资本监管加强、互联网金融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的挑战,以及利率市场化加快等因素都对传统的利息业务产生冲击。根据上述研究以及图1所示的情况,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的趋势在中国逐渐显现出来。此外,2018年4月8日银保监会的挂牌成立,也预示着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那么,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真的能提高收入和降低风险吗?关于这一命题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会增加收入或降低风险,如Ahamed(2017)[12]基于1998—2014年印度银行面板数据研究了非利息业务与银行利润之间的关系,认为非利息业务份额较高的银行,其收益和风险调整收益也较高。王瑞雪、张桥云(2016)[13]以中国16家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讨论了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多元化与银行收益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非利息业务的规模与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有一些学者并不认同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会增加收入或降低风险的观点。如Stiroh(2004)[6]以美国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非利息业务与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发现银行对非利息业务的依赖程度越大,风险调整后的利润越低、风险越高。Lee 等(2014)[3]以亚洲22个国家1988—1995年间的银行数据为样本,讨论了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对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他们认为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非利息业务对商业银行利息和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周开国和李琳(2011)[14]基于中国14家商业银行1997—2008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主要源于利息收入波动的下降,而非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相反,非利息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陆静等(2014)[15]基于119家中国商业银行1997—201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较低的非利息业务收入占比使业务多元化对风险的分担无效。上述研究都是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讨论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对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且得出了不同结论。虽然,国内外学者从实证分析角度,各自讨论了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对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银行业务多元化对收益和风险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单纯地通过计量方法很难给出确切的解释,因此,从理论上深入挖掘并解答这一问题显得更加迫切。

中国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以利差业务为主,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虽然利差业务占据主导地位的盈利模式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改变,在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非利息业务占比逐步提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王瑞雪和张桥云,2016)[13]。尤其是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利差业务模式的冲击,有必要从理论上寻求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盈利能力和风险影响的支持。于是,本文根据已有研究,试图构建一个仅包含商业银行的理论模型,分析银行业务结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于如何选取一个合适的理论模型来描述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情况。李新路等(2005)[16]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投入产出的典型特征,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出模型可以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表示,并使用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Hwang(2012)[17]、Casares和Poutineau(2013)[18]的研究中,使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来测度商业银行的贷款。这都为本文选取适宜的理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理论支撑。此外,商业银行通常采用控股公司、事业部以及职能形态三种组织结构形态(王轶昕和程索奥,2015)[19],商业银行通过拓展非利息业务寻求收益最大化,与一般企业类似,借助资本和劳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中国2006年商业银行会计准则的公布和实施,这都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业务结构多元化理论模型的构建

(一)基本假设

由于各个银行在规模、权益比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又会对银行的盈利模式产生影响。Peek和Rosengren(1995)[20]、Kishan和Opiela(2000)[21]讨论了一个典型的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他们认为一个典型的商业银行通常有三种类型的资产,分别为有价证券、存款准备金和商业贷款,银行的负债则主要包括存款和权益资本,而利率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需求。于是,典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存贷款需求可以表示为:

B+R+L=D+E

(1)

其中,B表示银行债券(Bond),R表示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Required Deposit Reserve),L表示银行的商业贷款(Loan),D表示银行的存款(Deposit),E表示银行的权益(Equity)。

(2)

(3)

(4)

公式(4)表明,商业银行经营利息业务的利差包括商业银行的特异性利差和基准利率差利差,商业银行的特异性利差越大,对利息业务的依赖程度越高。而在利率非市场化条件下,银行的特异性利差可能会受到压缩,于是银行将开展非利息业务以获取营业收入。由此,商业银行在经济中作为金融中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与此同时,业务结构多元化的转变将会赋予商业银行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企业属性。

(二)基本模型的构建

根据2006年银行会计准则以及A股上市银行年报,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构成具体包括: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率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其他收益,除净利息收益外,其他各项可以统称为非利息业务收入。而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率收益以及资产处置收益既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也可能带来损失。而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根据风险程度可以具体划分为低风险贷款和高风险贷款。当贷款不能回收时,就会转化为不良贷款,即为银行经营的损失,一旦营业亏损超过权益(股本)就会引发银行破产风险。非利息业务同样包括有风险的非利息业务和无风险的非利息业务,有风险的非利息业务也会导致商业银行损失,如投资业务。

Hwang(2012)[17]、Casares和Poutineau(2013)[18]构建的Cobb-Douglas函数形式的贷款生产函数为:

(5)

其中,Z表示贷款生产函数的效率,b=B/[P(1+rB)]表示政府债券,A表示信贷市场内贷款供给的金融冲击,q表示消费品价格,K表示为生产累积的生产资本,Ak表示对抵押品价值的冲击,Am表示对监管力度的冲击,也可以反映银行部门劳动的效率或努力程度,φ是常数,用于衡量抵押品的优劣程度,ø表示生产函数中抵押品的份额,P表示名义价格。本文将基于式(5)描述的那样,分别对商业银行的利息业务和非利息业务活动构建模型。在式(5)中,Hwang(2012)[17]、Casares和Poutineau(2013)[18]考虑了政府债券和生产资产两种类型的抵押资产,考虑到贷款风险程度的差异,本文将抵押资产划分为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于是贷款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L=Z[(AkφhKh)ø+(AkφlKl)ø](Amm)1-ø

(6)

根据上述分析,商业银行为寻求收益最大化,则除留存必要的存款准备金和权益,不会留存闲置资本,为便于分析,不妨假定D=L(那么对于公式(1)有B+R=E),于是商业银行的利息业务净收入可以表示为:

YNE=Δr·L

(7)

由式(7)可以很容易得到:商业银行的利息业务收入主要由银行利差和贷款数量决定。当商业银行的业务全部为利息业务时,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等于利息业务收入。考虑到银行利息业务的风险,式(7)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YNE=Δrh·Lh+Δrl·Ll

(8)

在商业银行实务中,非利息业务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涉及资金活动的风险业务,即商业银行的投资行为、同业拆借等获取收益的业务形式;另一部分是不涉及资金的无风险中间业务,即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结算、信息咨询等服务获取收益的业务形式。为了便于分析,关于商业银行的有风险非利息业务的收益本文仍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进行描述,根据式(1),商业银行的资产包括债券、贷款和存款保证金,在此,本文假定商业银行有风险的中间业务的资本全部来自于债券,于是有:

YR=RBα(AnnR)1-α

(9)

其中,R表示商业银行的有风险非利息业务的盈利能力,nR表示商业银行进行有风险中间业务的员工数量,An表示从事非利息业务员工的努力程度。α表示商业银行有风险中间业务的资本份额。

商业银行无风险非利息业务只有劳动投入,于是无风险中间业务的收入可以表示为:

YNR=rNCβ(AnnN)1-β

(10)

其中,rN表示商业银行无风险非利息业务的盈利能力,nN表示商业银行无风险中间业务的劳动投入,C表示商业银行结算或代管的资金量,β表示无风险非利息业务的资金份额。

因此,为了分析方便以及与后续实证研究保持一致,本文将非利息业务收入采用简单加总表示,即:

YNII=YR+YNR

(11)

根据上市银行年报中的统计数据,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等于利息业务净收入和非利息业务收入,即:

Y=YNE+YNII

(12)

由公式(12)可以直观地看出,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为线性关系,非利息业务收入的增加会提高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事实上,在商业银行实务中,商业银行内部的资金配置和人员调整是随着业务结构变化而变化的,公式(12)可以重新写为:

Y=Δrh·Z(AkφhKh)ø(Amm)1-ø+Δrl·Z(Akφlkl)ø(Amm)1-ø+RBα(AnnR)1-α+rNCβ(AnnN)1-β

(13)

由式(13)可以看出,影响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因素主要有银行净息差、银行资本以及劳动分配。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使得商业银行将更多的资本和劳动转移到非利息业务活动中,以弥补净息差缩小导致的收入下降。为检验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我国10家A股上市银行数据(1)仅使用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息业务净收入和非利息业务净收入数据,数据来源于2011—2018年A股上市银行年报。,进行Monte Carlo模拟,得到他们之间的演化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与营业收入关系的Monte Carlo模拟注:数据来源于A股上市银行年报(2011—2018年)

由图2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可提升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但多元化程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根据图形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当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升速度超过非利息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营业收入的提升相对缓慢;当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升速度低于非利息业务收入增长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可以大幅提高营业收入。由此,可以暗示出当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多元化程度提高时,反而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周晔和郑军丽(2014)[22]、赵胜民和申创(2016)[23]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统计数据发现,一些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在某些年份为负值,表明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不仅没有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反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因此,商业银行结构多元化与非利息业务收入的增长应保持同步,方能提高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

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获取利益的能力,即资本增值。从狭义上来说,银行的盈利能力就是在一定成本用度范围内经营运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由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资产收益率(ROAA)、平均权益收益率(ROAE)、经营利润(TTM)以及市盈率(P/E)等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在保证资本流动性、安全性等基础上,获得的收益越高,表明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这也是商业银行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中通常采用的平均资产收益率(ROAA)表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14)

由式(14)可以看出,非利息业务收入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与此类似,本文可以得出结论:当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升速度超出非利息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平均资产收益率的提升相对缓慢;当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升速度低于非利息业务收入增长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可以大幅提升平均资产收益率。

四、业务结构多元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模型构建

业务结构多元化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那么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又是如何?在投资理论中,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否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本文关注的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自身面临的风险,即由商业银行收入波动引起的破产风险。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产出,银行的产出是货币创造。为能更好地发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不仅需要保证银行的盈利能力,还要控制银行风险,因为单个银行的违约或破产可能会导致整个银行系统乃至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现有研究中,商业银行风险通常采用Z-score值表示,是Altman(1968)[24]根据Roy(1952)[25]的破产距离思想提出的。Altman(1968)[24]以美国企业为样本使用Z-score模型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状况时,根据Z-score的大小和公司破产可能性划分为三个对应的区间,分别为破产区(0,1.8)、灰色区[1.8,2.99)和安全区[2.99,+∞)。此后,Z-score模型被国内外一些学者应用于测度商业银行破产风险(De Nicolo,2000;Laeven和Levine,2009;Köhler,2015)[26-28],具体形式如下:

(15)

其中,E/A是商业银行权益资产比,SDROA是资本回报率的标准差。Z-score取值越大,表示商业银行破产概率越低。除此之外,衡量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的指标还有夏普比率(SharpeRatios),即:

(16)

其中,E(Rp)表示资产的预期回报率,Rf表示无风险利率,σp表示资产组合的标准差。Stiroh(2004)[29]对夏普比率进行了修正,忽略了无风险利率,表示为:

(17)

式(15)至式(17)所刻画的商业银行风险是商业银行盈利波动情况,且商业银行的收入波动越大,其面临的风险越高(如图3所示)。

图3 收入波动与风险之间的分析

图3描述了商业银行收入集中度与收入分布之间的关系。在正态分布假设下,商业银行收入波动由小(σS)变大(σl)时,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Sl>Ss,即商业银行收入波动越小,收入分布低于破产区间的面积越小,意味着收入集中度下降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基于此,本文试图利用统计知识进行建模,讨论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根据统计学中方差的计算公式:

VAR(Z)=VAR(aX+bY)=a2VAR(X)+b2VAR(Y)+2abCOV(X,Y)

(18)

于是,商业银行收入波动以及盈利能力的波动可以表示为:

VAR(Y)=VAR(YNE)+VAR(YNII)+2COV(YNE,YNII)

(19)

(20)

由式(19)和(20)可以看出,VAR(ROAA)=VAR(Y)/(B+R+L)2,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以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波动来反映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波动。现考虑商业银行仅进行利息业务活动的情况,则商业银行的收入波动可以表示为:

(21)

即商业银行收入波动风险主要来自利息业务收入波动。在统计学中,对于任意数值集合,方差总是大于等于零。那么,VAR(Y)-VAR(Y0)≥0是否总是成立的?即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吗?下面讨论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波动的来源。当商业银行进行非利息业务扩展时,收入波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和利息业务结构的变化,二是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收入和利息业务收入的变化。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方面,非利息业务占比(μi)增加量等于利息业务占比(νi)减少量,且满足μi+νi=1,于是:

(22)

由式(22)可以直观地看出,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情况(也即风险)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商业银行的利息业务和非利息业务的收入波动;二是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利息业务收入波动不变的条件下,当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收入波动较大时,增加非利息业务会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反之,当非利息业务收入波动较小时,增加非利息业务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这从理论上回答了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会加大或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

此外,Ho和Saunders(1981)[30]、Maudos和Solis(2009)[31]等认为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的发生率服从泊松分布,即表明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和风险受到业务量的影响。商业银行营业收入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且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类型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收益、汇兑净损益波动更大,因此,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高,可能伴随着非利息收入波动的增加,进而增大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波动,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增加,再次印证了图3描述的情况。基于中国10家A股上市银行统计数据发现:非利息业务收入和利息业务收入存在较大波动,且非利息业务收入波动小于利息业务波动;非利息业务和利息业务结构变化的波动较小。现通过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一个典型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令μ=[0.8,0.6]表示利息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ν=[0.2,0.4]表示非利息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如表1所示)。

表1 代表性银行业务结构变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表1中,μ和ν的变化表示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变化,即多元化程度由0.36提高至0.48。下面讨论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首先,考察δ2010和δ2017垂直方向数据变化,由表1可以直观地看出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升,商业银行的收入波动下降(24382>19806,38496>35010),但收入波动下降的幅度减少,以2010年数据测算发现收入变动下降18.77个百分点,而以2017年数据测算,这个数值仅为9.06%,这说明:第一,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程度的提高会降低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波动,即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第二,商业银行业务收入波动引起的营业收入波动增加会抵消一部分由业务结构多元化带来的营业收入波动的减少,暗示出商业银行的风险不会随着业务结构多元化的提升持续下降。其次,考察多元化程度和业务收入同时变化的情况,即δ2010[μ=0.8,ν=0.2]和δ2017[μ=0.6,ν=0.4],由表1可以很容易得到δ2010[μ=0.8,ν=0.2]<δ2017[μ=0.6,ν=0.4],说明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即便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高,但由于商业银行各种类型业务收入波动的增加,会增加商业银行收入的波动,即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由此,本文可以得出:当商业银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小时,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高会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当商业银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大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程度提高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多元化进程中,不能盲目拓展非利息业务,应保持稳健的策略。

五、结论与启示

借助Hwang(2013)[17]、Casares和Poutineau(2013)[18]等提出的贷款生产函数,使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商业银行各种业务的产出,探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与盈利能力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知识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讨论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使用A股上市银行年报中的数据,使用Monte Carlo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做进一步分析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

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提升速度高于业务结构多元化引起的收入增速,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但提升程度相对较小,此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盈利能力的提升较小;当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引起的收入增速不低于业务结构多元化增速时,业务结构多元化会大幅提高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通过业务收入波动实现:当商业银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小时,商业银行多元化程度提高会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当商业银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大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程度提高可能会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

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以提升盈利能力、降低风险为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在业务多元化过程中应采用稳健的策略:第一,保持业务结构多元化增速与业务结构多元化收入增速的同步性,防止商业银行盲目地扩张非利息业务;第二,业务结构多元化程度提升与收入波动保持同步性,防止收入大幅波动而加大商业银行风险。

猜你喜欢
业务收入利息营业
“太空旅馆”营业中
学中文
软件业:加速增长、加速转型
利息
幽你一默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