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中智能制造课程的实践教学

2020-11-04 09:5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导论工科专业课程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1167)

1 智能制造课程的时代背景与现状分析

随着世界范围内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随之产生并发展。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的根本途径,智能制造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型人才和跨学科人才,更需要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系统级人才。同时,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发展和建设“新工科”的“五新”要求:“要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新体系’。”

2015年3月,中国工信部发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可见,智能制造赋予新工科跨越学科界限和产业边界的新内涵,是新工科建设的主阵地,对新工科人才提出新要求:使其具备智能制造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基于智能制造互联互通的关联能力、技术创新+人文情怀的核心素养。

因此,智能制造课程有必要成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的一门通识课程,尤其是工科类学生,开启学生对智能制造的兴趣、了解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意义、熟悉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掌握智能制造体系架构和智能工厂的架构,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具备与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或研发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

目前,高等院校开展的智能制造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将智能制造课程的内容分解融合到相关专业课程内,例如“智能化工”、“智能制造+材料”、智能制造融入飞行器设计等;第二,独立开展智能制造课程,设置的课程名称主要有《智能制造导论》、《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目前出版的参考教材见表1。第一种形式教学使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更为深入,能够把握专业领域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但是较难全面理解智能制造体系;第二种形式增加了一门新课程,能够使新工科学生全面理解智能制造体系,掌握智能制造课程的基础知识,降低了学生将智能制造与专业课程贯通融合的难度。笔者认为独立开设智能制造课程更适应智能制造的时代要求,更好培养新工科人才。通过2019年第一学期开设并完成《智能制造导论》的教学工作后,对智能制造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

表1:智能制造课程参考教材

2 智能制造课程的教学内容

《智能制造导论》的课程性质为选修课,供全校本科生选修,参考教材为李晓雪等人编著的《智能制造导论》,主要参考资料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课程共设置32个学时,16个教学单元(2学时/单元),其中前15个教学单元主要为讲授课,剩余1个教学单元为考核答疑课。教课内容和教学单元分配如图1所示,主要内容包括五章,采用“总—分—总”的逻辑关系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首先讲解智能制造概述,通过智能制造体系架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引出第二、第三章内容,分别讲解智能制造装备、智能赋能技术,然后通过第四章的智能工厂将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以及第四章前部分内容结合,构建智能工厂的架构,最后第五章讲解智能制造的直接目的,即智能服务。

《智能制造导论》作为不同学科交叉渗透的复合型课程,教学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具有宽、浅、新、精、趣、综合等特点。例如,对工业机器人,首先引入Boston Dynamics公司的最新智能机器人Atlas,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讲授机器人的种类、作用,基本构成和技术指标等,注重实用性知识的讲解,忽略较为复杂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等涉及较深数学知识的理论;讲解制造执行系统时,重点讲授制造执行系统的作用,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讲述该系统将工厂的人、机、物、料有机结合的基本过程。

图1:教课内容和教学单元分配

3 智能制造课程的教学方法

《智能制造导论》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课堂讲授法、纪录片赏析与讨论、课堂提问与测试、项目调研与展示等,采用多种开放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智能制造现状,使学生掌握智能制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工程应用的意识。

3.1 课堂讲授法

利用PPT、教材、教案等材料直接讲授课程内容,注重联系社会热点和生活实例,重点讲解相关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弱化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讲解工业云技术时,以“5G”通讯技术为切入点,进而结合课程知识展开讨论和讲解,使学生学习智能制造知识的同时,知悉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

3.2 纪录片赏析与讨论

首先根据教学单元的授课内容提出引导问题,通过播放与之对应的纪录片,如超级工厂系列《Boeing747》《TeslaModel S》,大国重器第二季《赢在互联》《智造先锋》《创新体系》,超级装备《智能装备》等,选取纪录片中的片段(十分钟左右)播放,进而对涉及的课程内容进行开放式讨论,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加深认知国内外制造业的现状。

3.3 课堂提问与测试

课堂内容有相互交融的地方,对已讲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复习;当涉及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云计算等时代科技时,对学生采取引导式提问,加深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智能制造对生活的影响。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堂测试,学生动笔书写,巩固对所学内容的识记。

3.4 项目调研与展示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根据专业知识或兴趣爱好组成一个5人左右的调研团队,对智能制造领域内容进行调研,在课堂上完成10分钟的成果展示,包括PPT汇报、实物解说、黑科技介绍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5 课程考核形式

《智能制造导论》的考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学习过程考核。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情况,以及课题测试,所占成绩比例为30%;

(2)调研报告。考核学生项目调研的成果展示情况,根据成果的与智能制造课程的相关度、新颖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所占成绩比例为20%;

(3)课程论文。根据课程讲授内容,结合自身专业,选择智能制造课程的某一项技术理论或应用,撰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结课论文,论文性质包括综述、研究性论文、方案设计、感想或展望等,要求格式规范、主题鲜明、论证有据、图文并茂,具有适当的参考文献,所占成绩比例为50%。

4 智能制造与工科专业课程的融合

《智能制造导论》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智能制造与其他领域相辅相成,涉及的领域有机械、电气、材料、计算机、通信、医学、管理等,选课学生的专业主要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能源工程、材料、工程管理等。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不同的专业课程或多或少地增加一部分与“智能”相关的知识,例如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中增加了智能传感器的知识点,材料科学课程中增加了智能材料。智能制造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智能制造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中智能制造有关的知识奠定基础,提升专业课程深度的同时减轻教学难度。例如在智能制造课程里面讲授了增材制造技术,为机械制造技术、材料成型技术等专业课程里面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学生能够由基础知识到专业应用渐进式学习,不仅降低了理解学习的难度,而且巩固了对增材制造的掌握。

5 结束语

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通过《智能制造导论》的实践教学,为了更好开展智能制造课程的教学,给出以下建议:

(1)智能制造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在基础知识,让学生知悉我国智能制造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水平,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2)智能制造课程的教学方法需适应时代要求,多选择社会热点为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3)智能制造课程应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促进智能制造在机械、电气、计算机、通信、医学、管理等诸多学科的应用,提高学生融融贯通的能力。

猜你喜欢
导论工科专业课程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