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1-04 00:10:28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冷链实训物流

□ 王 薇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8)

1 行业发展与政策背景

1.1 行业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及消费方式的变革,对食物、食材、药品等消费品的需求和质量要求稳步上升,冷链市场不断扩大,冷链物流正在步入快速增长阶段。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近30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近4700亿元;2018年冷链物流仓储市场规模将超过5200万吨,未来3至5年内可实现翻一番。

与国际冷链物流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尚小,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正迅速崛起,伴随企业专业能力持续提升、规模逐年增大和网络的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冷链物流人才需求旺盛,产生了涉及冷链物流各岗位的营运专员、部门主管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多层次人才需求。

1.2 政策背景

自2010年以来,我国发布了多项冷链相关政策,总体来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是制定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和规范,细分冷链物流领域,促进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比如:2014年颁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将冷链物流工程列入12大工程之一;2016年颁布《关于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冷链流通标准体系;第二类是便利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政策,主要是从税收、供电、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为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便利。比如:2013年颁布《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将冷库用电价格由商业电价调整为工业电价,降低了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第三类是与农副产品相结合、为促进其流通、提高农副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与冷链相关的具体政策。比如:2017年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逆向物流体系,打造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发展体系等。

密集发布的冷链政策,意味着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冷链物流正在迎来新的机遇。而各类政策中不乏促进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比如:2017年《四川省“十三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培养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正当时。

2 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专业开设现状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已经开设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仅11家,开设冷链专业或冷链方向的院校仅占调研院校的13%,冷链专业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注:该调研涵盖了全国范围内60家企业、40家院校,涉及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毕业生调研和专业教学标准等方面)。

2.2 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①职业能力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从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度来看,参与调研的冷链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各方面能力都有待加强,67.5%的企业认为需要加强技术能力;6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在信息处理和团队合作有所欠缺;57.5%的企业表示需要加强管理能力;55%的企业表示沟通能力需要加强。

②职业素养较岗位需求适应度低。物流企业工作环境普遍不优越,冷链物流更甚,无论是工作时长、环境温度、效率质量、或是劳动强度都要求学生能吃苦耐劳,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职业奉献精神,而学校的人才培养在这个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③冷链物流师资匮乏。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作为高职新设专业目录,极度缺乏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平的、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大部分的老师是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转型而来,对本专业的内涵、专业的差异等认识比较模糊。

④实习实训与企业的融合度有待提高。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比较特殊,对温控的要求苛刻,实训成本高,校内往往难以实现仓储、运输等岗位的高仿真实训环境,学生对将来面临的工作实境体验和认知都不够充分。因此,学校需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校外实习实训条件的创造,使学生有机会更早地体验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环境,缩小与企业实际的差距。

⑤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有一定脱节。企业更希望按照工作岗位以及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搭建,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及其开设的顺序,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专业知识、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3 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3.1 人才培养SWOT分析

随着资源跨域、跨季配置,即时、安全消费成为了目标,它既是对冷链物流行业提出的挑战,也是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机遇。由于长期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冷链企业的用工存在严重的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冷链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SWOT分析如图1所示。

3.2 学科特点分析

冷链物流行业属于跨学科的实用性行业。从技术上看,它涵盖物流技术、制冷技术、温控技术、食品工程等多个领域;从学科上讲,则是理、工、农、医、管理等多学科综合交叉。冷链物流行业领域与学科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冷链物流学科基础与专业技术分析

3.3 人才特点分析

冷链物流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除了要熟悉物流全过程及物流管理的相关理念、掌握“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信息处理手段之外,还能根据商品特点采取合理的冷冻冷藏技术以确保商品品质,具有高度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此外,还需了解冷冻冷藏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冷库的规划设计理念等。因此,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包括物流管理、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制冷与低温工程和食品工程等多个方面,冷链物流人才的特点分析见图2。

图2 冷链物流人才特点分析

4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工程学院于2018年成功申报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学院依托自身优势和专业基础,探索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1个平台、2个突出、3条主线、4类任务、5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

4.1 1个平台

依托成都市现代物流专业职教集团和专业理事会,建立行企校三方联动的专业建设协作团队,搭建合作育人平台,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培养机制。

学院的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四川省、成都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于2016年成立了由政行企校专家组成的专业理事会。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指导专业集群的规划和建设,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对方案进行质量把关和评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给予全程督导和全方位支持。

学院于2009年牵头成立成都市现代物流专业职教集团,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一干引领、集群发展、四方协同、多元共育”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模式,通过建标准、搭平台、抓内涵、促发展,树立了“校企深度融合、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集团品牌。集团现有企业21家,包括世界500强的京东、苏宁、DHL,中国500强的顺丰等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校企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互利互赢共同成长。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依托成都市现代物流专业职教集团和物流专业理事会,建立了专业建设协作团队,共同制定教学标准,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把关护航。丰富的企业资源提供了优秀的兼职师资,解决了冷链专业师资缺乏、实训实习与企业实际脱节等难题,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文化进校园、共同开展社会培训等方式促成了冷链专业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培养机制。

4.2 2个突出

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并重。物流企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企业,不仅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更看重其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甚至将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严谨踏实、适应性强等品质作为招聘的先决条件。

在深入分析就业岗位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兼顾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求,将本专业的学习领域归纳为通用能力与素质培养、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两个方面。通用能力与素质包括除职业岗位能力之外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包括道德感、身心素质、合作沟通能力、人文意识、信息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与素质则重在培养职业岗位所需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和就业创业等环节,最终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4.3 3条主线

指以三大核心专业技能——物流管理、冷冻冷藏技术、质量检测与监控为主线,实现岗位能力培养全覆盖。目前国内冷链企业主要有七类,包括仓储型、运输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供应链型、电商型和平台型等,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较大的一线岗位包括冷链仓储、运输、市场拓展、营销等专员,职业晋升包括对应的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见表2。

表2 冷链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冷链物流核心工作过程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示意图

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对课程的合理定位,在分析工作流程和课程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涵盖物流管理、冷冻冷藏技术、质量检测与监控三大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涵盖三大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

4.4 4类任务

指通过学习型任务(课程实训)、项目型任务(单项实训)、岗位型任务(跟岗、顶岗实习)和比赛型任务(各级各类大赛),形成点、线、面、体有机结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学习型任务主要指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等模式实现任务实施;项目型任务主要指校内专周实训,包括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流程优化、方案设计等,实现单项技能的突破;岗位型任务指各种形式的企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层层递进、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比赛型任务指通过参加各级各类行业技能比赛,包括通用技能比赛、冷链企业举办的冷库设计创新大赛等,以实现专业技能的综合提升,如图5所示。

图5 四类任务

4.5 5环相扣

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和就业创业五大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无缝衔接和融合渗透,实现高素质复合型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图4所示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由通用性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组成,体现“立德树人”和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专业集群基础课程涵盖整个专业集群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体现集群专业素养和特色培养,包括为培养通用基础知识而设置的必修课和为拓宽学生专业视野而设置的选修课;专业方向课程则面向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开设,其中,必修课涵盖了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选修课既体现专业方向特色,也考虑了课程的延续性并兼顾多种类型的冷链企业和业务,体现技术创新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无论哪种类型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实施和学期教学安排中,或者充分结合实习实训环节,或者融入技能竞赛要素等,让学生在活动、课堂和企业等各个场景,都能接受到职业品格与专业技能的塑造与锻炼,潜移默化中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冷链实训物流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中国储运(2022年6期)2022-06-18 10:29:18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制冷技术(2016年2期)2016-12-01 06:53:08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专用汽车(2016年5期)2016-03-01 04:14:44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