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优先,敏捷生产
——浅析移动采集系统在融合媒体流程再造过程中的作用

2020-11-04 07:54杨晓坤
数字通信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产设备系统

杨晓坤

(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

1 移动与直播,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重要领域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庞大的网民构成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5G商业化的全面启动有力的推动科技产业创新升级。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已经建成5G基站超过13万个,5G产业链推动网络视频应用快速的发展。

各类视频点播/直播平台纷纷涌现,网络点播/直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网络现象,其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使其成为媒体融合转型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2 需构建敏捷在线生产模型支持移动直播业务

直播,顾名思义,对事件的发生、拍摄和报道是同时进行的,不存在时间差,因此对于突发性事件的记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移动直播是通过移动设备实时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过去,媒体的新闻生产需要记者携带摄像机等较为大型的采集设备,到达新闻现场后进行拍摄播出。这种模式机动性不足,往往只能够对提前预知的重大活动进行及时报道,其敏捷性无法支撑对突发事件的直播,对于新闻报道的及时性有所欠缺。

因此,媒体需构建敏捷在线生产模型来支撑移动采集和直播业务。在线生产模型以移动采集系统为核心,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台内生产发布平台,实现拍摄信号的实时直播。下文将重点介绍移动采集系统在新闻生产和移动直播业务中的应用。

3 移动采集系统的主要使用场景

3.1 外场直播

场外移动直播通常在较大范围内空旷场地进行移动拍摄,并进行实时直播推流。移动采集系统在外场环境无法稳定高效使用Wi-Fi网络,通常会选择使用4G网络进行数据通信保障。在一名记者一名摄像或单独一名记者面对单独一名采访对象的情况下,使用外接有线麦克风就可保证较好的音质与抗电磁干扰能力;若需要进行大范围激烈移动可酌情需考虑使用无线话筒以降低拉扯风险。

3.2 室内直播

在室内或内场环境下,移动采集系统考虑到移动运营商的4G信号存在被墙壁阻隔的问题而影响直播信号质量(例如CCTV老台址的圆楼演播厅群),通常在手机上使用WI-FI切换连接多个AP及切换时调用4G的方式通信。

为适应室内拍摄灯光环境比较杂乱的环境,摄像可手持或将补光灯挂载在稳定器拓展支架上,以便快速调节亮度和色温。在收音设备使用上,室内拍摄有时会涉及到不同房间或狭小空间内的来回移动,且室内人员较为杂乱和集中,推荐使用无线话筒,将接收器固定在怪手上、发射器主持人手持或腰挂使用。

3.3 街头追访直播

街头追访讲求最大限度的系统稳定性与便携性,所以该场景下移动采集系统需尽量减少所携带的设备,使用“手机+稳定器+拓展支架+无线麦克风”的配套套装。

在剧烈运动环境下,如追逐(警法类节目抓捕现场、拥挤在粉丝群中的明星追访)、特殊事件(非大风类自然灾害、暴乱等)场合时,可采用最精简方案,只携带手机及稳定器,通过手机自带麦克风进行拾音使用,尽全力保证拍摄的稳定便携与移动性。

3.4 狭小空间直播

对于狭小空间如海上舱室、车辆等环境内来说,需要尽可能减少设备的体积,如:使用移动采集系统的无线话筒延长线,将接收器固定在腰带上或放在衣物口袋中,延长线接在手机的麦克风接口处。此外若遇到环境光线条件较差情况,系统支持摄像手持补光灯进行补光,可做到尽可能的灵活,简便。

3.5 跟拍重要人物直播

拍摄重要人物需要较为高质量的画面质量保障,所以无论是直播信号传输、还是单独拍摄信号收录,都需要尽可能提高素材的质量及水平。移动采集系统的高级设备推荐列表中,微单的拍摄组合可带来目前移动采集设备中最好的画面质量,配合推流背包(CCTV项目案例使用的Cogent,也可以采用Live U或TVU)可达到重要人物实时直播的目的。

4 移动采集系统软硬件构成

4.1 移动采集系统硬件组成

移动采集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便携式移动采集设备(手机配置不低于华为Mate 9)、便携式手机三轴稳定云台、便携式三脚架、有线监听话筒、手雷发射器、采访话筒、领夹式无线麦克风、摄影怪手、补光灯、备用电池及充电器、背包。移动采集系统的全套硬件设备可置于背包中,满载总重量约5kg,方便采编人员进行移动采访和直播。

4.2 移动管理平台主要功能

移动管理平台软件包含以下功能模块: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应用管理、移动门户、报表统计等。平台功能架构如图所示:

⊙用户管理:通过分支机构、用户权限、角色菜单的等对用户实行统一管理。

⊙设备管理:设备统一管理、可以查看各个设备系统的状况、应用程序以及操作历史。包括生命周期管理、设备信息管理。

⊙策略管理:根据企业的安全和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策略,I/O管理、配资管理、网络管理、安全辅助。

⊙应用商店:建立In-House的应用商店,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内部应用发布和管理。

⊙对远端移动设备的应用进行白名单、黑名单以及强制安装管理。

⊙文件管理:根据内容受众,指定内容目标分支机构,完成内容的精准发布。

⊙移动门户:实现移动端的单点登录,多个应用只需一次登录;制定移动应用开发规范,实现终端对企业应用的集成管理。

⊙安全浏览器: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安全浏览器访问,实现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管控。

⊙告警管理:可设置报警阀值,进行报警处理。并可针对违规操作做预处理设置。

⊙报表统计: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各项数据统计。

5 移动采集系统对融合媒体流程的再造

传统的新闻直播以配备摄像机或转播车的记者团队为中心,报道多局限于可预测的新闻现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直播能力较差。在移动智能终端功能日益强大,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的今天,由记者配备便携式移动采集设备进行PGC生产以及由普通用户使用手机进行UGC内容上传,操作简便易行,配置灵活多样,大大节省人员和设备成本的同时,系统适应并支持移动及直播的绝大多数场景,或将成为直播行业的未来的常态。

移动采集系统使得记者和普通用户都可以通过随手可得的智能终端接入移动互联网而完成直播。系统设备本身就是融合化、社交化和智能化的,内容提供者不需要具备太多的特殊技能就可以拍摄、上传或直播一段视频。移动采集系统使得专业记者从沉重的硬件配置中解绑,能够更加灵活、分散地进行拍摄,新闻事件现场的参与者和记录者的人数可以大大增加,形成互联网化的“群体生产”。内容生产将从过去集中化、专业化、组织化的生产模式向分散化、随机化、个人化的内容生产模式转变。

媒体可通过构建敏捷的在线生产模型,搭建专门的直播聚合平台用于汇集各种珍贵的直播视频资源,有利于自身垂直社群的建立,扩大直播资源的传播范围和利用率。可以想象,当新闻事件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全景化直播展示时,受众对新闻事实无时差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实时互动的亲切感,必将大大提升融合媒体新闻产品的用户体验,助力媒体的融合转型。

移动采集系统带来的这种媒体大规模的、敏捷的“群体生产”景观将连接无数记者和用户,并将会在万物互联、超级智能的物联网时代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便携、灵活、网络化的移动采集系统是媒体进行融合转型过程中支持移动和直播业务的有效工具。移动采集系统和台内生产发布中心形成的敏捷在线生产模型和新闻直播的大规模“群体生产”,带来了直播内容生产及传播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值得融合转型中的媒体重视。

6 结束语

猜你喜欢
生产设备系统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用旧的生产新的!
调试新设备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