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洁
(安徽省桐城市实验中学,安徽 安庆 231400)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变和近几十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作为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部分,音乐可以说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在更深、更高的层次理解美、把握美、感受美、表达美,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培养。
长期以来,受到我国考试升学制度的影响,初中音乐教育在大部分人看来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音乐并不重视,要改变学生和家长对于音乐教育的偏见,音乐教育才能发展起来,然而,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采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模式单一,中学音乐课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方面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方面: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音乐没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中学生在形成自我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阶段,如果没有合适的音乐教育进行辅助,对于学生后天的成长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因此,利用融合了古今中外伟大艺术的集大成者音乐来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中学生在中学之前没有接触比较系统的音乐教育,所以学生声乐基础比较薄弱,学生要进行乐理方面的直接学习可能没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水平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水平,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学观,直接决定课程质量。[2]
从目前的中学教育现状来看,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的陈旧教条约束。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音乐教育模式,改变自身的固有观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切忌不关注现在音乐教育的前沿成果。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是目前初中教学不能取得进展的最重要原因。在中学课堂上,其实并不需要运用比较深层次的乐理知识,调动课堂气氛最重要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目前,在我国中学音乐课上,教师过于“一刀切”,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一种教育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使用没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让课堂能以内容来吸引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原本丰富有趣的教室变得枯燥乏味,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自然是空谈。[3]
音乐教育属于素质教育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从现代中学教育来看,新课改理念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对于良好情操的培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促使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也受到更多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对此,不断提升中学音乐教学效果和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下文主要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为了推进当前音乐教育改革,应从三个方面创新音乐教育模式。在音乐教学中,乐理是非常关键的内容之一,学习乐理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处于比较小的阶段,对一些比较深奥的音乐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然是采用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解析,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现如今,科技发展迅速,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比较难得到学生们的关注,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下文将着重论述目前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相关优化策略。[4]
素质教育要求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等三个维度培养学生。因此,音乐课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依照课本上的知识去训练,相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如何唱歌。从歌曲创作背景,歌手、创作者个人经历,时代状况等多层次地展开音乐教学。其实,音乐和其他科目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都是通过多层次的教学来达到效果,不然就和八股文一样,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经验的学习,用过去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时兴的唱法来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西方唱法”的唱功来加强学生的声乐训练,因为西方传统的唱法更偏向于圣咏,是类似美声的唱法,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在对民谣歌曲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对西方唱法进行一定的借鉴,这是由于我国北方很多歌曲的表现都非常的粗犷,兼具西方唱法的一些特点。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进行不断更新,不断地融合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进行《嘎达梅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应自行探索这首歌曲的演唱背景、演唱风格和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风格的美感和欣赏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
音乐教育是对一个人素质不断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广大教师应该更注重先纠正学生的音乐学习观念,接下来再进入学生的理论学习阶段。另一方面,老师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生活节奏非常快,教师很有可能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防止教学与学生脱节。此外,教师应注意信息更新,及时关注初中音乐教学的学术发展,了解音乐教学的前沿成果,并有意识地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甚至将一些新颖的训练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音乐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目前还没有比较严格的考核标准,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中加入课外因素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例如,在教授歌剧《猫》的过程中,可以事先拷贝《猫》的歌剧演唱视频,也可以在教学当中多下载相关的视频,在课堂开始前提前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音乐的力量本来就是庞大的,而且音乐是最好的语言,能跨越一切的沟壑。其实,音乐对一个学生的激发是力量巨大的,在我从教的十几年中没有不爱音乐的孩子,无论怎样的孩子总是能在音乐上找到彼此的共鸣。[6]
另外,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提出不正确或奇怪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教师要重视这一点,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适当价值。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认知作品的能力。最后,要重视对教育目标的评价。每节课在下课时间前,老师可以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情况进行一次整体性的反馈,大体上掌握学生的情况,同时要及时解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保证教育各阶段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在歌曲教学中)。要制定硬性任务,现在很多中学生到高中阶段无法正常阅读五线谱,乐理知识掌握很不完善,要让学生学会阅读乐谱,在实行这一方法时,要注意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励学生学习。特别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对某些歌曲或音乐产生疑问或兴趣,但是由于传统师生关系的限制,不敢向教师询问自己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神态和表情,在下课或下次上课前主动上前询问,以期达到优化教学气氛的效果。
选择教学方法要遵循适当的原则,确立以音乐为基础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从单纯的听觉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从各个感官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与乐趣。例如,教师在学生练习发声的时候将小纸片放在学生的喉咙处,让学生感受相应的触觉体验,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感受。第二,音乐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和诗歌、画作等艺术表现手法一样,学生并不是感受几个音符而已,而是去体会由这些音符所构成的空间意象,去自由的想象,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学生们的想象力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有利于学生们创造力的发挥。音乐教育要注重理论学习,但对学生本身特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要掌握学生的基础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和理解。例如,在教室里,教师可以在名单上记录每个人的音乐取向和自身特点,分析学生的行为模式。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性格特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特别是初中学生处于变声期,大部分初中学生非常喜欢演唱流行歌曲,但部分流行歌曲不适合学生进行歌唱,会对声带造成一定的损害,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阐明这一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合的练习方式,喜欢歌唱的学生教学歌唱技巧,喜欢器乐的鼓励自己演奏歌曲。第二,教师在对音乐技巧性的内容进行讲解时,需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切实符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才行。例如,教授歌剧《猫》的时候,歌剧对于一般人来说吸引力比较优先,属于那种相对其他歌曲更为枯燥的艺术表现形式,即使是在西方的歌剧院里,也会有很多人在欣赏歌剧的时间里陷入睡眠,要调动起学生对歌剧的兴趣,必须辅以比较有趣的教学素材,如此学生才能有一定的兴趣,例如选择现代题材的歌剧等。
其次,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学习音乐可以让他们轻松愉快,更是因为每一个单独的音乐内容都能代替他们向外界传递自我,音乐是他们在青春期表达自我的一种比较内敛的方式。与其他理论课程相比,音乐在教学上有天然的优势,非常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
现代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以朋友的关系进行知识的传授,所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好。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如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老师一样,生性再顽劣的学生最后也被感化,成就了一流的合唱队伍,当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依赖时,中学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就得到了实现。音乐无国界,是一种最美好的交流语言,运用好音乐课对学生间和师生间关系都有好处。
中学音乐课程收录的音乐在近几年已经比较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依旧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音乐收录其中,要想进行有效的教学,就一定要注意优化音乐教学中的课堂结构。在课堂结构设计和教案编写阶段,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动静结合,让学生欣赏新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能鉴赏课本中提供的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室上唱歌和乐器演奏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必经途径。应该设置专业的音乐教室,其中放置足够的音乐器材,便于教师展示不同乐器演奏,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氛围。例如,在苏联传统军歌《草原啊草原》鉴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作品进行欣赏,同时播放相应的变调作品,让学生在不同的风格中聆听同一首歌,给学生新的音乐体验。接着音乐教师可以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知识等内容进行诠释,然后让同学们使用特定的乐器进行演奏和演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是中学阶段进行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需要教授给学生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不过并不意味着现阶段就要求中学生掌握成体系的乐理知识,这只能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还是要多使用引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喜欢的音乐,让学生自查相关的音乐知识,相信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己比较喜爱的歌曲,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这种方法往往能收到不小的成效,特别是中学生中某些特殊的音乐喜好,也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中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在比较叛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多数中学生接触的并不是传统西方或中国的音乐,多听的是流行音乐,对于学生的音乐欣赏取向,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无论什么音乐,只要有受众,就表明音乐有其存在的意义。应该顺应学生的欣赏取向,但这并不表示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流行音乐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在课堂中播放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课堂上播放经典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顺应学生的兴趣喜好进行教学,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借此调节师生间的关系。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工作,要有规律地进行教学,慢慢的对音乐素养进行提升。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应采用有目的性的教学方式,并逐渐完善,从而改善中学的音乐教育。只有精确把握教育的目标,合理选择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充分整合教学资源,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善,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知识能力和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