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自觉性学习的路径探究

2020-11-03 06:09丁丽艳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

丁丽艳

摘要: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觉性学习,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老师可以利用微课件,动手实践等方法。当学生们有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便会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慢慢养成自觉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自觉学习

引言: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要求。所谓自主学习,又称自觉性学习,其概念就是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初中学生数学自觉性学习就是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可以积极主动并且独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老师的催促下完成。所以老师要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直接相互合作,主动探究,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觉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经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三个缺点。第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与激情;第二,教学目标错误,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点,忽视同学们学习的过程,造成压力过大,讨厌学习数学。第三,学生兴趣起伏比较大,当学生可以理解某一章的内容时,对该章的学习兴趣就比较大,但当他们理解困难时,学生就开始厌烦。所以,老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目标、注重同学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来提高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觉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数学自觉性学习的路径

1、培养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老师可以制定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能力去自主学习,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方向可能会偏离正常轨道,也或许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老师可以利用教案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进行自主预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同学们形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有助于课堂更好、更准确地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老师在指定教学方案时,可以添加不同的元素,使教案更富趣味性,让学生享受其中,慢慢形成学习的自觉性习惯。

2、进行创新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就是在课本,老师,学生三者之间进行,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方式越来与普遍。微课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老师在进行一些立体图形计算时,只靠想象会更难理解与掌握,但以视频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同学,他们便可以更好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这些图形时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快速了解知识点,之后再动手,用直尺、卡纸和剪刀等工具进行实验,从此掌握知识点。改变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性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会好,也能学会自主学习。

3、增加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体验感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老师可以增加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们的体验感,提高对知识点的觉悟能力,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可以利用已经拥有的知识和自身新颖的想法设计出有趣的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比如,在教学“圆和直线位置关系”这一课时的时候,让学生拿一枚硬币和一根绳子,把绳子固定在桌子上,让硬币顺着绳子滚,亲自动手,直观观察,让学生可以更加明了地学习圆和直线的关系。之后,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加深自身感悟 更好地学习知识。再比如,教学“统计”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去调查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人数,收集好之后进行分析,制作不同形状统计图。学生们通过亲自调查,亲自制作统计图可以对统计这一概念理解更加深刻。数学的概念以及一些几何图形都是比较抽象的,通过增加实践活动可以让同学们体验其中,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使得知识更容易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他们的兴趣。

4、因材施教,分段学习

学习成果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差,掌握知识慢,但有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强,理解力好,掌握得较快,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要因材施教。比如,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做一些高难度的题,可以把作业分成基础性作业,提高巩固作业,研究探题等,基础差的同学完成基础性作业,中等的可以适当完成提高巩固的练习题,而对于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可以试一下探究题。但是,不一定必须这样,如果基础不好的学生有兴趣也可以做其他两类作业,除了根据学生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这样因材施教,分段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信心,更容易形成自觉性学习。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以便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好地展开教学。

结束语:总而言之,无论是新课改的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初中生形成自觉学习数学的习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是一天的事情,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激发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形成自觉性学习数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翟丽萍.初中学生数学自觉性学习的路径探析[J].成才之路,2021(26):98-99.

[2]张繼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6(04):91.

猜你喜欢
初中生数学
我们爱数学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