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
摘要:要保证班级这艘船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船长必须发挥好导航、指挥的核心作用,在有效沟通中团结、引领船员们笃定目标、不懈努力、搏击风浪、砥砺成长。船长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开大船的,而是在经历了撑竹筏、划龙舟、驾游轮等修炼过程,才逐渐成长起来的。
关键词:班主任;可行性依据;教育场域
如果把孩子们小学求知的过程比作在知识的河流里遨游,那我就要成为带领大家远航的船长。
一、小小竹筏江中游,绕过险滩避激流
2001年9月,我迎来了天真活泼、满怀希冀的四十多名学生。我发现他们正经历从幼儿期到童年期的迅速发展期,身心需要积极调试,特别是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有规律的校园生活,他们既感新奇,又小心谨慎,有时还紧张无助,对老师特别依赖。面对学生们一双双真挚、渴望的眼睛,作为班主任的我,深知教师之于学生的角色与价值,我使命感满满地划着教育之舟,带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河流中徜徉,欣赏着他们期待的美景:我以亲和的态度、包容的心态、亲切的话语与孩子们交流,打破师生之间交流的藩篱;我用心倾听、主动共情,迎合着孩子们的诉求与期待,悉心呵护着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朵。于是,他们特别乖巧、听话,在家是个好宝宝,在校争做好学生。此时,尽管作为“竹筏人”,我已满心欢悦,愿意只身倾力打造一个如家般温馨的环境,让教室里每一面墙都会说激励的话。我撑着竹筏小舟顺流而下,班级呈现出“风正一帆悬”的美景:孩子们在我的帮扶下,积极地熟悉着校园生活,愉快地认识同学和老师,模范遵守班级管理规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竹筏顺水漂流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为了确保安全,船长必须灵活运用手中的竹竿,帮助竹筏避过险滩和激流。中低年级的孩子毕竟还小,自我管理能力有限,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我可是学生眼中的权威,针对班级出现的风吹草动,我只需轻柔的“点拨”两下,或聆听移情,或提出期望,第二天情况便明显好转。即使遇到最烦心的告状之事,我也自有妙招儿。鉴于一年级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我就让绘本替老师说话——《别告状,除非是大事》。孩子们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便快乐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并主动调整言行。就这样,我顺应学生的需求,加上对教育理念的理解运用,通过与学生点对点沟通,给予孩子们有针对性的点拨和启发,把班级管理得有序、顺利,班级竹筏正安全地顺水而行。
二、众人协力划龙船,同舟共济齐向前
我以为做班主任不过如此,正洋洋自得呢!可是航程中怎么会总是顺风顺水?自然少不了逆流而上、搏击风浪的征程。2004年10月的一通电话,一下子让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电话是小陈陈的妈妈打来的,她在电话那头径直向我抱怨孩子“在家不听话”,希望我好好“教育”一下。我可纳闷了,小陈陈作业认真完成,主动承担我交代的任务,在我面前表现一向良好,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于是,我私下向班级学生打听小陈陈在其他课堂的表现,并通过短信、面谈等方式向各学科老师询问,发现不仅小陈陈存在“表现不同步”的情况,班级中好多孩子在其他老师执教的课堂上都存在“钻空子”现象。群体现象就是大事,我立即重视起来,分析原因、查阅资料、寻找对策,并在德育研讨会上主动向优秀班主任们请教。通过学习研讨,我发现:中年级孩子的个人成就感逐渐上升,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会努力表现自己,证明自身价值。他们遇到认可他、喜欢他的老师,就积极展现最美好的一面;反之,则会被动、消极应对。
我通过观察发现,学科老师赞美的行为,孩子们就会努力表现出来。我突然意识到班级这艘龙舟不只是船长一个人在导航、在指挥,还要重视学科教师的力量,老师们携手同行才能真正激发、唤醒和激励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建立起“有班主任和无班主任一个样,在家在校一个样”的自律性。于是,我弃掉一人撑杆的竹筏小舟,换乘上长长的龙舟,和学科教师协力划桨、同舟共济。我主动与各学科老师沟通,形成了班级管理的共同理念,共同推行多元评价方式,针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展开多对一的沟通,以获得更真实、更多元的评价信息。与此同时,我还与小船员们共同协商制定了班级评优标准,引导孩子们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协同一致的步调,达到教育一致性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和改进,我班的“小陈陈”现象消失了,班级龙舟上的小船员们也在老师们的引领带动下卖力地划着桨,一路洒满了欢声笑语,迎着朝阳远航。知识的海洋辽阔浩瀚,我时常会想,长长的龙舟是否会有动力不足的时刻呢?
三、同心聚力驾游轮,乘风破浪任驰骋
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培养教育,小船员们养习惯、健人格、习知识。虽然他们划动龙舟的力量有大有小,但是节奏一致,在航程中也能搏击风浪、战胜困难,我感到很欣慰。可我担心的时刻还是来了:到了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段航程,有一个船员的表现显得格格不入,他就是小华。我留心观察,发现他每节课下课就坐在座位上不走动,也不说话,只是呆呆地看着教室里的同学,而且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木讷。经询问学科老师,数学老师也反馈小华近期表现不佳,开始不完成作业,成绩也直线下滑。他究竟怎么了?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不能让他掉队。于是,我主动找他谈心,鼓励他大胆、积极一些,还联合各学科老师平时多鼓励小华,给机会让小华发言,然而收效甚微。
显然,长长的龙舟已经无法增添动力,我必须重整行装再出发,登上游轮乘风破浪。抱着对教育的热忱和不辜负家长信赖的使命感,我开始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破解难题的方法。我在《可行性依据——教育中的三角形关系》一文中得到了启发。
这个象征学生、家长、老师的三角形关系非常奇妙,只有这三点关系中的每一个角色站好位,同时发力,三角形才最稳固。如果三角形的底边的高代表学生未来成長的高度,那么托举学生的家长和老师的距离必须靠得更近,才能使学生站得更高。
我敏锐地意识到小华的问题根源也许不在学校,可能得从其家庭入手。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我主动地学习了家校共育的理论、途径、技巧和案例等知识,深化了对与家长沟通的态度、频率、内容、技巧等的认识,并主动到小华家进行家访。通过与小华父母恳谈,我发现小华父母对孩子成绩的期待过高,一味地给小华加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却忽略了孩子的接受度和心理建设,致使小华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自我设限、自我封闭。为了帮助小华走出困境,我联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面对小华做心理疏导和生涯指导,一面对小华父母做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其扭转片面的教育观。后来,小华妈妈放低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增加了对孩子的陪伴与关心,还主动回应小华生活中的关切,让小华保持了愉快的心情。于是,小华见到我时眼神不躲闪了,数学测试成绩进步了。小华妈妈还特意给我发来小华与同学愉快玩耍的视频,深表谢意。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成就感爆棚。学校、家庭同频共振,老师、家长同向同行,我驾驶着动力十足的游轮,驰骋于海洋,带着船员们一边欣赏着沿途美景,一边谈笑风生,好不自在。这艘承载着船员们希望与梦想的游轮,正朝着光明前景破浪前行。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和技能的提升,我逐步从一个撑竹筏的船夫成长为驾游轮的船长,我将牢记班主任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以亲情德育为导向,积极整合资源,扩大教育场域,团结动员老师、家长和朋辈等,载着船员们一同搏击风浪,向着知识的彼岸进发!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