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中国古建园林琉璃产业高峰论坛会议在山西·阳城美韵花园酒店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共阳城县委员会、阳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共阳城县委宣传部、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建筑琉璃制品分会,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陶瓷》杂志社承办。
会议旨在促进古建园林行业和琉璃产业的发展和传承,加强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谋行业的创新转型,以期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参加此次论坛有:晋城市委副书记、阳城县委书记姚逊,阳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史小林,晋城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焦勇,阳城县人大主任张保国,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原天信,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宫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树峰,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东生,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峰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克贵,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刘全义教授,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梁振海,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首席专家马小鹏,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博,科技部建材行业评审专家、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刘纯,中国硅酸盐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陶晓文,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建筑琉璃制品分会秘书长刘小云,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建筑琉璃制品分会副秘书长王玉文等行业领导和古建琉璃企业代表们参加了此次论坛。
姚逊 书记 史小林 县长
张保国 主任 原天信 常务副主任
焦勇 主席 宫卫 秘书长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处太岳山南麓、中条山东麓、太行山西南、沁河中游。阳城县境内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蕴藏着多种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有21种。陶瓷主要原料之一的粘土矿,县境内有大面积出露,质量优良,使阳城发展琉璃陶瓷产业具备了先天优势。阳城琉璃历史悠久,县文博馆收藏有西汉时期的罐、瓮、盘、碟、杯等出土陶器。阳城琉璃是我囯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是继秦砖汉瓦之后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传统陶瓷艺术的典型范例。
张柏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 张克贵 研究员
阳城琉璃的大规模生产始于宋金时代。元、明以来,山西是琉璃工艺制品的主要产地,而阳城的琉璃生产历史之长、规模之大、技艺之高超、制品之精湛,均居三晋之首。以乔氏琉璃为代表的阳城琉璃工艺,在明代从成熟阶段发展到鼎盛时期,其琉璃制品远销全国各地。在明代时期,阳城乔家的琉璃技艺与景德镇瓷器齐名,有“南有景德镇,北有后则腰”的说法。
这一时期,乔氏琉璃艺人,技艺卓越,人才辈出,在我国琉璃工艺史上留下英名。据《山西琉璃》志书记载,北京故宫和十三陵都有阳城乔氏的琉璃制品。境内现存的古迹尚有建于明成化十九年的城内汤帝庙献亭、万历三十六年建造的阳城寿圣寺琉璃塔等8处遗址。这些琉璃构件,不仅形态传神,妙趣横生,而且色泽纯正、质地考究、工艺精湛,件件巧夺天工。
孟树峰 执行主席 刘小云 建筑琉璃制品秘书长
张峰亮 总工程师 杨东生 常务副秘书长
目前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德国森根堡博物馆及日本、奥地利的博物馆等处都有阳城乔氏琉璃琉璃的藏品。基于历史上的成就,“阳城乔氏琉璃”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琉璃技艺得到党和国家重视,琉璃这一传统技艺得到保护和传承。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维护和修复古建筑,恢复传统文化,都为琉璃产业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市场。到2019年底已初步形成了既可用于屋面、屋檐和墙面装饰,又可作为建筑构件使用的建筑琉璃制品特色产业基地,产品涵盖琉璃瓦、脊、饰件类、琉璃砖、琉璃工艺品、艺术品等品类。
目前,阳城县境内琉璃生产厂家有28家38余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6 000余万件,年产值5.6亿元,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阳城琉璃不仅在中国琉璃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展望未来,它必将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在现代文明中为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髙峰论坛上,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国家非遺阳城琉璃进行推介,为参加此次论坛的企业代表们介绍了最新的开发项目。论坛上,专家与企业代表们围绕古建园林和琉璃产业发展现场进行交流互动,专家们积极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企业代表们答疑解惑。本次论坛建筑琉璃制品和古建行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们共聚一堂,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和建议,共商行业发展大计,为促进古建琉璃产业的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