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英语课程的教材重构实践研究

2020-11-02 02:56韩丽雅
速读·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英语

韩丽雅

◆摘  要:立德树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立身之本。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所以英语课程既肩负了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使命,也承载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例,具体论述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课型的教材重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英语;教材重构

一、背景分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新时代的主题。当下社会道德滑坡问题日益突出,从广泛社会性事件“毒奶粉”“地沟油”“假口罩”到滴滴顺风车杀人、北大吴谢宇杀母等个人犯罪事件,无不暴露日益严重的道德危机。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遵循“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原则,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做出深化课程改革,明确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其中凸显了文化品格的重要性。文化品格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

(一)英语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特性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应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初中英语教材的适切性

新目标教材共58个单元,主题涵盖自律、感恩、环保、诚信、珍爱生命等。这些主题丰富的英语教学内容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既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又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搭建了平台。

(三)课程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适时性

青少年阶段正是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但是,部分学校和教师重智轻德,单纯追求

分数和升学率,忽视学生心智的发展和道德思想的唤醒,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素质低下、社会责任感缺失、价值取向扭曲等。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将英语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平台能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健康阳光地成长。

(四)初中德育课程和英语课程现状的不合理性

赫尔巴特曾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学校虽开设思想品德课,但那些照本宣科划重点的课堂是冰冷的。有些英语课堂只为考试赶进度,牺牲师生互动,舍去思维碰撞,这些英语课堂也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德育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英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扎实做好德育渗透,才能使他们成为上进、自信、乐观的人,才能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让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精神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英语教师要有敏锐的视角,适合的方法去要“医治灵魂”。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常运用以下策略:

(一)依据语篇主题,深挖德育目标

阅读语篇信息量足、观点多元复杂,是最佳的德育教育平台。在备课设置教学目标时,

文化品格目标必须系统化。以下笔者以语篇主题为主线,从文本中挖掘德育目标。

(二)跳出文本,超越教材

教师可以语篇文本为抓手,从中挖掘可用的德育元素来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但仅局限于文本无法成就一节饱满灵动的课堂,我们还必须重构教材,超越教材。

1.巧借媒体素材,让文本“活”起来,让德育“显”出来

课例:九年级Unit4 Reading From Shy Girl to Pop Star

环节一:Q. 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to Candy Wang?

引导学生去文本中寻找主人公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和主人公去对话,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给主人公建议。但学生一开始思维没有被打开。所以我结合媒体资源,列举了几位明星,肯定了周润发的亲和力,也否定了范冰冰、黄晓明等偷税漏税等违规行为。

经过讨论和引导,学生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也明白作为公众人物也有必须履行的义务。他们也要尽一切努力让社会和国家变得更好。

环节二:Q. Candy Wang made a great change and becomes a pop star. What change do you want to make?

让学生从文本回到现实,把主人公勇于改变的精神运用到自己身上,让学生从自己的性格、爱好、梦想等方面去改变,从而成为更优秀的人。我还要求学生对主人公成功的人生做一个归因分析,即talent+hard work=success,以此鼓励自己。

环节三:呈现新闻图片,引发学生反思(见图一)

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在中国,大众媒体过度偏向娱乐,社会需要重塑“名人评价体系”。据调查,95后中有54%的人想当网红。因此在课堂结尾,我再引发学生反思。中国已有太多明星网红,而立志成为学者、科学家的人却越来越少。这样的德育渗透后,学生会重新审视自己和梦想,有着这样社会责任感和伟大抱负的明日之“星”或许是下一位优秀的院士或者科學家!

2.活用生活体验,把知识“用”起来,让德育“现”出来

课例:在语篇Schools in the Future的教学中,在语篇分析和信息整合后,我设计了如下读后活动:(见图二)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初中英语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