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曼 康达西 程金龙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论”)作为习近平同志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科学论断,正是對这一文明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两山论”是对生态文明发展新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构性变化的创新认知,丰富、拓展了理论与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论述,是新时代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两山论”当下已经成为国内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④,为中国创新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路径,为生态绿色资源相对富集的乡村地区发展动能的转换和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手段。
一、“两山论”与乡村旅游发展
“两山论”的首次提出可以追溯到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市考察调研时,对于当地乡村经济从工矿业转型为绿色生态旅游业的实践路径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做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⑤的科学论断。其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完善,2015年“两山论”被写入中央文件,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⑥,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方略。现如今,“两山论”所蕴含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将生态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遵从自然发展规律、遵从生态平等、实现社会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内涵在社会各界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并得到了多方面的实践。特别是在新一轮的乡村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作为城乡统筹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现实载体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两型”产业,与“两山论”的内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国外的实践显示,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将乡村作为目的地并融合乡村特色物质文化景观的旅游活动,体系完善、功能现代化的乡村旅游能够将乡村的特色资源转换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2,因此,国外的乡村旅游研究多集中于乡村旅游开发、发展模式的优化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机制上3,并对乡村旅游的地位、功能及其在乡村社会发展机制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展开了系统的探讨4。与国外相比,国内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地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拓展而逐渐发展壮大,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内学者结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实情况,不仅对国内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市场规模和乡村旅游显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5,还对乡村旅游的地位、功能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开展研究。在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践行“两山论”为乡村实践的新方向,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以乡村居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游客为参与主体,以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为客体,凸显乡村地方性特色的旅游模式6,其功能不应再局限于社会经济效益,而应成为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彰显和乡村地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实现途径。
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7,进一步明晰了乡村旅游作为践行“两山论”的重要抓手,应在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乡村旅游的推进仍面临许多桎梏,大多数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薄弱,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乡村旅游服务管理与监督不到位,村民建设意愿不大,社会资本参与主动性不足,且旅游发展的思维仍然以大修大建的“发展性”思维为主,以“保护性”思维为基础促进乡村旅游的集约绿色发展实践不足。由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厘清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全面贯彻“两山论”和乡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两山论”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一次综合协调乡村地区多方面资源的过程,通过科学乡村旅游规划引领,科学配置乡村生态、社会、文化要素,将是未来乡村地区践行“两山论”,促进乡村旅游融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遵循“两山论”,激发乡村地区发展活力,是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也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政策、战略、建设层面的机遇。
第一,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国内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的必由之路,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而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业无疑是重新激发乡村空间活力的高效举措。乡村振兴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耦合三大过程8,实质上是一种自然经济社会综合的过程,它通过改革相关配套的制度体系、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和建设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而乡村旅游行为的发生正是一种盘活乡村各类资源资产的有效方式,它以乡村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态绿色资源为旅游产品,以相关社会服务设施的完善为基础,以保护和集约利用乡村资源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有资源有条件的乡村地区将生态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提升农村居民创业就业率、利用闲置村集体资源、提升乡村产业活力,以“两山论”为指导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推进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第二,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新型旅游发展战略,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和人民消费结构升级而出现的,其侧重于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旅游要素的扩散,以“旅游+”的概念建构新型旅游产品,与传统旅游相比,全域旅游更加强调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感、体验感及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性”1。新的时代背景下,以践行“两山论”为基础,全域旅游战略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全域旅游不仅可以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结构和质量,给游客提供包含观光、休闲、度假等方面在内的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还能够在整合、完善区域内生态、生产、生活资源基础上,优化乡村旅游格局,使乡村旅游不再拘泥于某个“景点和景区”,而是朝着囊括旅游目的地整个空间的“大旅游”模式拓展2,激发乡村各类要素的活力;同时,全域旅游还为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新的思路,旅游业较强的综合性为乡村旅游业与地区农业、文化、养老等产业的关联提供了实践基础,推动着乡村旅游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重构与优化乡村物质空间,还有助于促进乡村乡风文明,助力特色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资源观念的指导下,乡村文化的传承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已经成为现代生态文化体系建构的“前沿阵地”。“两山论”对于地区生态资源特殊性与稀缺性的判断及将生态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发展模式同样适用于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创新,而通过乡村旅游传播、弘扬地方乡村文化是一种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统一的,一方面,乡村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质量;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传播、保护、创造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的更新,促进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多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与交流。
三、“两山论”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新要求
长期以来,国内的体制性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乡村地区社会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增长与城市发展处于一种分隔的状态,乡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未来,如何正确处理乡村地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将提升乡村旅游规划的效率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如何健全乡村旅游中的乡村社会管治手段,将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研究议题。“两山论”为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为当下国内乡村地区这一生态资源富集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并对新时代乡村地区践行“两山论”的重要现实载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正确处理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两山论”作为一种多元包容的生态经济自然资本观,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将人类与自然视作生命共同体,强调在生态优先的思维模式下科学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辩证地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保护、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应是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而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和发展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应在“保护”的基础上推动自然资本增值,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指导实现乡村自然资源的“旅游化”。现阶段,希望通过无序增长、“大修大建”粗放式地利用乡村自然资源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乡村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的侵占仍然是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的一般方式,对乡村自然资源的保护不足,基于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不足。如何在“保护”与“改善”的基础上科学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经济优势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正确处理乡村旅游特色基因丧失的问题。在践行“两山论”的时代背景下,不仅要管控乡村生态资源,还要将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乡村地区的特色文化保护相结合,实施“因村制宜”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凸显乡村特色,彰显不同区域乡村的文化“基因”。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各种政策推动和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快速发展,然而由于资本的逐利和管控的缺位,“复制”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建设的基本模式,同一地区不同村落、同一类型村庄的乡村旅游项目、旅游规划呈现出较多的同质化倾向,忽视地方生态环境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几乎成为常态,使得部分乡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建设陷入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在未来,通过编制因地制宜的、凸显乡村资源风貌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引导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展,是增强乡村旅游特色吸引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第三,正确处理乡村旅游管理低质的问题。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厚植生态文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题中之义。在践行“两山论”的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顶层良好的战略理念规划、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機制及详实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落实办法有助于乡村旅游管理体制的优化。相关研究显示,乡村旅游参与及管理主体的模糊化使得近年来乡村旅游项目规模增长与乡村游客数量的增加并不一致3,现代化的管理运营体系建构对于乡村空间生态文明的实体化、乡村旅游业提质升级有着重要的管控作用。
(第一和第二作者系该院讲师,第三作者系该院院长、教授;收稿日期: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