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璇
摘 要:在新时代条件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的有效路径。本课题旨在研究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职高专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指出两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两者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 高职高专 思政课
新时代,我们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要与思政课紧密结合。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职高专思政课的关系
大学生党建和高职高专思政课都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具有内在地高度一致性,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本质所在
大学生党建必须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这个中心。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理论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大学生党建是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本质所在。
(二)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枢纽”
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大学生党建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吸纳优秀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政治立场坚定,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因此,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党建的“重要枢纽”。
(三)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职高专思政课融合体现知行合一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职高专思政课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两者是“行”与“知”的关系。高职高专思政课更多的是培养大学生要有政治理论高度、思想认识觉悟,然后我们从他们中间吸纳政治理论强、思想觉悟高的学生加入我们的党组织,时刻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可以更好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二、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职高专思政课融合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职高专思政课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大学生党建只注重学生入党环节,入党条件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成绩是否优异、第二课堂成绩测评,忽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以及学生入党之后思想教育的常态化。有些思政课教师只知道向学生传授单纯的知识性成果,忽略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因此,两者融合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受多元文化冲击,理论阵地受到影响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改革工作不断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开放程度越来越广。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接收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通过文化的交流可以了解其他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高职高专思政课与大学生党建融合的思想基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而,令我们担忧的是,部分西方国家高校借联合办学、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把我们的青年学生作为西化的对象,向大学生搞意识形态的渗透,比如西方式的“民主”“自由”,迷惑或动摇学生的思想,这严重影响着我党的宣传舆论工作,使我党的理论阵地受到冲击,破坏党和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石。
(二)教学模式传统化,融合载体相对滞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方式相对滞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受众有限,大学生党建则借助传统单一的行政命令进行宣传教育,不能充分发挥我们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缺乏设计和引导,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党建教育仍只停留在各支部理论交流学习的层面。
(三)协同程度浅显化,工作实效受到影响
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程序上基本规范。然而,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方面,存在着前期发展大于后期教育的现象。邓小平曾说过:工作中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哪个人不合格,或是犯了错误,而是因为合作不好,形成了“几套马车”。高职高专思政课是对于学生来讲,是学生在学校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最重要的理论阵地,我们不能简单地只对我们的上课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输,更要把我们的理论信仰教育延伸到我们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去。现阶段,两者之间存在协同程度浅显化问题,严重影响着两者的工作实效。
三、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职高专思政课融合的实现路径
近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强调要落实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确保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我们要发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思政课的理论阵地与实践基地,努力探索两者融合新路径。
(一)站好高职高专思政课阵地,夯实大学生党建的思想根基
“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高职高专院校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建在意识形态教育引领中的作用,能够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和错误的价值观的渗透。
首先,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思政课的隐形教育,广泛营造出一种育人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并且善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样可以有效抵制西方错误的意识形态的入侵。其次,在大学生党建中可以将思政课与大学生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如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的功能,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夯实大学生党建思想。最后,发挥高职高专思政课政治引领作用,突出思政课的政治优势。
(二)发挥高职高专思政课政治理论优势,丰富大学生党建的学习内容
高职高专思政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三门课程都是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必修课,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我们可以通过思政课教学,理论灌输让学生现场聆听、播放视频现场观看,实践教学现场参与,构成一个立体模块,形成“三位一体”的常态化教育模式,通过这样“浸入”大学生党建教育。我们也可以发挥我们思政课现场教学的优势,如我们可以运用党史馆、烈士陵园、红色基因博物馆等载体,发挥我们思政教师的专业优势,使大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完善我们大学生党建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着力构建两者合力机制,提高大学生党建的工作实效
首先,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化的现代化手段,比如蓝墨云APP、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大学生喜欢的形式,建立微课堂(微党课),开展网络化教育,打破时空限制,把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在延续传统的大学生党建教育座谈会方式上,可以增加活动互动环节,如有奖竞猜抢答“高职高专思政课理论知识点”,形成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方法。最后,通过“典型案例”教育法,大学生党建教育的“典型案例”与高职高专思政课的“典型案例”,寻找两者的共性,发挥两者的个性,整体推进,实现“1+1>2”的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职高专思政课是学校两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两者在本质上具有想通之处,促进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培养政治坚定的接班人。新时代高职高专,要有新作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大学生党建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堅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