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秋果何所累 自有春风雨潇潇

2020-11-02 03:01陈先育
老区建设 2020年17期
关键词:驻村党员群众

2019年8月,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江西省石城县教科体局党委办副主任陈明明来到屏山镇河东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为河东人民谋幸福、谋福祉作为根本使命,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职责,团结带领村“两委”和广大党员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凝心聚力谋发展,尽心尽力办实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困惑,得到组织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着力建强基层组织,当好党建工作的领头人

“老百姓看我们的党好不好,首先是看身边的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好不好。”这句话,陈明明常常挂在嘴边。一年来,他积极探索深度融合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一到任,看到党员活动场所条件非常简陋,就立即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筹集资金2万余元,添置了桌椅,改善了基础设施,让党员真正拥有良好的交流活动场所。河东村党员40人,年龄结构偏大,老党员占了三分之二,他们行动不便,且居住比较分散,有些居住在村,有些常年居住在县城,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极为不易。针对这一状况,陈明明与村支部书记赖德求商量,决定创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开展模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黄运成等居住在县城的老党员,派车接送他们到村开展活动;对于黄正刚等个别因身体原因无法来村的,以送学上门的方式进行党员学习教育。通过这些方式创新,党员活动得以常态化开展,党员党性意识、组织观念明显增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强组织战斗堡垒,对全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来,陈明明注重吸收新生力量到党组织,积极培养发展致富带头人黄锡雄、赖文彬为党员。积极向单位争取帮扶资金,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协助引进迦南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1万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实现19.63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作风过硬,干劲十足,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卓有成效。2019年,河东村荣获“全省林权流转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先进单位”“全县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先进村(社区)”“全县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全镇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名。

着力推动精准扶贫,当好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为理清扶贫思路,陈明明沉下心吃住在村,不分昼夜走村入户。“您家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靠什么?还有哪些困难?还需要哪些帮助……”他一家一家跑,一个一个问,奔走在田间地头,穿行于大街小巷。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访遍了全村每一户贫困户。

经过走访调研,他得出一个结论:发展产业扶贫,是让百姓的口袋鼓起来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持久的扶贫方式。河东村两江相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的土地土壤呈沙性、通气,坝地面积广,农田梯状分布,排水灌溉方便,除适合种植烟叶、白莲、脐橙外,非常适合翻秋花生的种植。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投入不足,并未形成规模,无法发挥优势。为此,陈明明采取“带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织种植大户外出考察学习,邀请农技人员举办农技知识培训,让群众掌握种植技术,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合作社+农户”合作方式,统一商标品牌、统一回收加工。如今,翻秋花生知名度逐年提升,成为广大消费者备受青睐的旅游休闲食品,远销海内外,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攀升,已经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支柱。

河东村人多地散,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荒芜日益严重。为推进农业现代化,陈明明积极协助村“两委”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历时3个月,改造农田近900余亩。2020年,为引导群众不误农时,抢抓早稻生产,他一方面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早稻种植奖补政策,鼓励和引导群众在做好防護的同时,积极春耕备耕栽种水稻;另一方面,积极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捐赠旋耕机两台。经过努力,实现早稻种植面积845亩,圆满完成计划任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打好“产业”这张牌的同时,他着力打好“就业”这张牌。他积极鼓励和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就业,不愿外出的就推荐他们到公益性岗位工作。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为将扶志、扶智、扶勤、扶德与扶贫有机统一,在陈明明的组织下,借助“道德讲堂”,举办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SYB创业培训,开展了道德、法律、健康等知识讲座,提高了群众的生存技能,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为表彰先进,激励先进,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陈明明与支部书记商定,表彰了“最勇敢的人”“最身残志坚的人”“最爱公益的人”“最美婆婆”“最美媳妇”等一批身边最美的人,让群众学有楷模、学有标杆、学有参照。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陈明明带领村支部书记多渠道争取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农民趣味运动会,融洽了邻里感情,增进了团结互助,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支持,得到市县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经验做法在江西电视台、赣南日报、石城县广播电视台、赣江源报、石城发布、石城热线等新闻媒体上刊播。

付出终有回报。2019年,河东村贫困户年人均收入12144.6元,贫困人口由12户28人减到2户2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06%。

着力为民办事服务,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第一书记是群众的‘主心骨,更是群众的‘贴心人。作为第一书记,就是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困,解群众所惑,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群众自然会理解你、支持你、拥护你。”陈明明始终践行自己对“第一书记”的理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贫困户黄海红家养的200来只番鸭滞销。了解情况后,陈明明马上与单位领导沟通汇报,组织开展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工会发动单位同事向黄海红认购番鸭120余只,总价8000余元。自开展消费扶贫以来,陈明明通过微信群、朋友圈以及工会帮助农户销售草鱼、红薯粉、山茶油、翻秋花生等农产品累计达3万余元。得知贫困学生赖依萍父母长年不在家,家中没有网络信号,无法开展线上教学,陈明明冒雨来到她家为其安装路由器,解决了线上学习困难。贫困户黄衍兰小孩烧伤严重,家庭极度困难,陈明明得知后,积极向单位领导沟通汇报,单位领导当即前来走访慰问,解决了其燃眉之急。在“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中,陈明明还组织帮扶干部帮助困难群众劈柴、挖红薯、摘花生等,密切了干群关系。在驻村工作中,他为群众做了大量的如此“小事”,群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民心齐,泰山移。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陈明明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周边乡镇已经建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考察学习。回村后召集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商讨,通过集思广益,把河东小学闲置校舍改建成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为一体的河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现已成为老百姓最想来、愿来、来了不想走的活动乐园、心灵家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下,农村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吃饭一般比较随意,饭菜单一且无营养。为此,陈明明与村支部书记积极向民政部门争取资金,建成了河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孝老食堂)。通过发动镇村干部、乡贤、志愿者、帮扶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等爱心捐款,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帮助老人度过晚年生活,推动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社会风尚,既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吃饭问题,又解决了在外务工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着力提升治理水平,当好和谐稳定的维护人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明明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第一时间赶回“战疫”一线。他率先垂范,始终冲在最前面,一方面,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驻村工作队组成疫情防控宣传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微信、短信、电话、广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引导群众不聚集、不走亲访友;另一方面,他全面摸排武汉返乡人员和其他地区返乡人员,指导建立返乡人员监测台账,组织志愿者、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冒着严寒在村庄主要路口对来往人员、车辆进行交通劝导,防止病毒输入。

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陈明明积极协助村“两委”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议23场次,为群众发放宣传册300余册,向群众详细讲解扫黑除恶内容、意义及有关政策知识,详细询问摸排群众涉黑涉恶线索,及对扶贫工作的有关建议。同时常态化开展了安全隐患、制毒窝点的排查。

“陈书记,贫困户黄根理和其愛人在吵架了!”“陈书记,我是黄懒仔,我想在我屋后的那块空地搞养殖,我弟媳不让,请你来帮忙协调一下。”诸如此类在常人眼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在陈明明眼中都是大事。自驻村以来,他已经不记得协调化解了多少起这样的矛盾纠纷。正是处理好了每家每户的小事,才维护了千家万户的和谐稳定。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陈明明用真心、勤心、诚心、恒心,无怨无悔的在河东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河东的一草一木上播下希望的种子。他站在河东村头,憧憬着脱贫攻坚胜利的那天。

作者简介:陈先育,石城县扶贫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驻村党员群众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驻村第一书记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