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进村的路从小河两旁交替逆流而上,遇一旁无路便要横趟到另一岸的路继续前行,所以我们这个村叫横路村。”初到横路村,有村民这样告诉我,那时我就想,不管横路村是怎样的由来,既然来驻村了,就要真心帮,真情扶,真正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横路村坐落在中国白莲之乡广昌县驿前镇东南部,毗邻赣州市石城县木兰乡,是省级贫困村。全村面积17.5平方公里,辖18个自然村,14个村小组,有558户197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06人。2018年8月驻村后,我用最短的时间走遍了全村贫困户和在村村民。面对村庄分散、在家劳动力少、因残因病贫困户多的实际,我和小分队员提出了“兴水利、扶产业、强集体、富村民”的帮扶工作思路。
兴水利,增强发展动力。横路村村民以种植白莲、水稻、烤烟为主要收入,梯田较多,饮水灌溉和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有些山脚下的田地因灌溉困难而撂荒。面对这种现状,我和村“两委”干部及小分队员跑项目、争资金,先后争取市委统战部、市光彩事业基金20万元,兴建下际、周坑水渠;争取市扶贫资金34万元,兴建彭元麻地窝至虎明行水渠和白家排水渠;协调落实县扶贫资金20万元,兴建横路水渠。一条条水渠的建成,极大方便了村民种植,撂荒的土地重新栽上了白莲或水稻,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也扩大了種植规模。尤其是在疫情不利影响就业机会减少就业难度增加的情况下,部分之前在外务工的贫困户看到家里生产条件的改善,选择在家重操白莲、水稻种植的“旧业”,增加家庭主要收入。
扶产业,注入致富活力。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本。针对横路村已有的三大主导产业,在考察走访、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种植+养殖+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思路。一方面,引导种植大户廖细毛将百亩东魁杨梅改种脐橙,解决了他因种植杨梅缺技术而几年没有收益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单位加大对同富肉牛养殖厂的扶持,在原有规模上新建500平方米的养殖场地。目前,6000多株脐橙长势良好,养殖厂也在筹建之中。种植产业改种新品种和养殖产业规模扩大,为10余户贫困村民农闲时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既照顾了家庭,又创造了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进程。
强集体,保持发展定力。集体经济实力强,百姓更易奔小康。我们结合横路村的实际,采取“集体+贫困户”“产业+贫困户”的模式,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为脱贫攻坚增添新活力。首先是加大帮扶力度。协调帮扶单位市委统战部、市侨联、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每年落实帮扶工作经费4.6万元,协调帮扶企业江西明恒纺织有限公司每年落实走访慰问资金近3万元,确保村级组织“有钱办事”,贫困群众得到实惠。其次是规范管理光伏电站。近两年,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在5万元以上,其中80%用于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问题解决,有效延伸了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再次是培养致富带头人。鼓励有劳动力的贫困村民种植烤烟、泽泻等经济作物,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保持贫困户“稳脱贫”的持续活力,形成了“不返贫”的发展定力,从而探索出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精准保障体系相嵌相促的好路子。
富村民,补足发展能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在帮扶工作中,我发现除了老弱病残者,大多数贫困村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这就需要选好支点和突破口,引导教育他们扭转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一是鼓励支持复工复产。与村“两委”干部一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引导贫困村民18户22人外出务工,2户种植烤烟60亩,全村种植白莲近1000余亩,早稻120多亩。同时,帮助贫困群众代销滞销白莲7000余斤。二是深化感恩奋进教育。持续开展“十个一”感恩奋进系列活动、“三讲一评”、“同心奋进”超市积分评议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感恩之情,摒弃“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勤劳致富。三是建强基层组织。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道德讲堂等平台,提升村“两委”干部能力素质,开展村“两委”干部“创业兴村富民行动”,村“两委”干部真正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帮在关键处,扶上致富路,这是驻村帮扶的策略和责任所在。每当看到村民增收了,致富了,我从心底感到高兴和自豪。三年来,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贫困村民,一切依靠贫困村民,不忘初心一步一步引领他们朝着小康路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曾国华,中共抚州市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驻广昌县驿前镇横路村第一书记兼“连心”小分队队长。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