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贯》让昆曲再振雄风

2020-11-02 02:37张志强
旅游 2020年8期
关键词:供图昆曲苏州

张志强

源于偶然  改编成功

1永嘉昆剧团下乡演出《十五贯》 。 供图 / 吴加勤

1955年深秋,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张骏祥,陪印度电影代表团来杭州。外宾走后,11月21日,浙江省文化局局长黄源陪他去看浙江国风昆苏剧团(今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十五贯》剧情是:屠户尤葫芦从亲戚家借得十五贯铜钱,回家后和继女苏戌娟开玩笑说这是她的卖身钱,苏戌娟信以为真,趁父亲睡熟深夜逃走。午夜,赌棍娄阿鼠在尤家偷盗,他用肉斧砍死了尤葫芦。次日晨,邻人发现尤死、十五贯被盗、继女没了下落,就赶紧报官,县令命差役追查凶手。店铺伙计熊友兰带着十五贯铜钱去常州办货,途中遇到问路的苏戌娟,两人相互怜惜结伴同行。差役追到苏戌娟,见她二人在一起,熊友兰身上正好带着十五贯钱,于是将二人带到县衙,县令认定苏、熊二人杀父、盗钱、通奸私奔,于是将两人判成死罪。苏州太守况钟前来监斩,发现罪证不实,在复查中发现了许多疑点,假扮算命人引得真凶娄阿鼠上钩,探得案情真相,为苏、熊二人昭雪。散戏后,张骏祥说:“这出戏真激动人心啊!”他建议黄局长把这个戏好好抓一抓。

永嘉团《十五贯》肖献志演娄阿鼠 , 刘汉光演油葫芦 供图 / 吴加勤

 第一场《鼠祸》。 供图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第二场《受嫌》。 供图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十五贯》是清初戏曲家朱素臣根据话本《错斩崔宁》所写。黄源先特意向梅兰芳借了《十五贯》的藏本,以便参照,随后成立了《十五贯》剧本整理小组,把全本二十六折的戏整理后压缩为十一折。

剧本定稿后,按照戏曲界的规矩是先“念大字”(按照剧种语言念唱词、道白,要上韵);二,“坐唱”(排练唱腔和道白);三,“下地”(排练动作);四,“合排”(所有演员到场,主演学过,其他演员现学);五,“统排”(进行舞台调度,每个演员已经会演了);六,“响排”(全体演员、整个乐队参加,不穿行头、不化妆,认真走一遍戏);七,最后“彩排”(与真正演出一样)。

国风昆苏剧团没有排练大厅,他们借了一个制药厂的厂房,在药厂下班后进行排练、合成,20天就完成了响排。

为了能让观众和前来审查的领导听懂唱词、道白,剧团制作了幻灯片,台前两侧放置字幕,演员一唱,就打一张幻灯片。1956年1月1日,在杭州胜利剧院进行首场演出,为了新本与旧本对比,下午场演老本,晚上演新本,结果新本《十五贯》受到热烈欢迎。省文化局决定在胜利剧院连演23场,一则把戏演熟了,二则广泛听取意见。省文化局还在报纸上登了一个电话号码,欢迎观众打电话给《十五贯》提意见。那个年代只有办公室、大工厂、企业才有电话,但是不长时间内前后200多个电话打进来,全是对新编《十五贯》热情鼓励。

进京演出  反响卓越

1956年4月8日,国风昆苏剧团在北京前门外的广和剧场举行内部招待演出,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田汉和梅兰芳大师都来观看。散场后,田汉特意来到后台,对演员们说:“这个广和剧场清朝时叫广和查楼,200多年前,洪升的《长生殿》就在这个剧场演出,盛况空前。梅兰芳11岁首次登台就在这个剧场,那天恰巧是七夕,梅老师在《长生殿鹊桥密誓》中演织女,你们这次到北京来也在这里演,既演《十五贯》又演《长生殿》,昆曲从这里再次雄风大振,不是很有意义么?”

第三场《被冤》。供图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第四场《判斩》。供图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京劇《十五贯》蒋昌颐饰演况钟。 供稿 / 项俊尧

 第五场《见都》。供图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十五贯》剧照。供图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十五贯》剧照。供图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主演周传瑛的大儿子周世瑞当时在《十五贯》里跑龙套,他回忆:“有一天,剧团领导要求我们理好发、洗好澡,穿得干净一点,说是要进中南海,有一场重要演出,到了中南海怀仁堂,才知道毛主席来看我们的戏。据说是罗瑞卿向毛主席推荐的这出好戏。”

4月1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十五贯》,大为赞赏。第二天,他派人到剧团传达他的三条指示:第一,祝贺《十五贯》的改编和演出都非常成功;第二,要推广,凡适合演出的,都可以根据各剧种的特点演出;第三,对剧团要奖励。4月25日,《十五贯》在国务院直属机关礼堂演出,毛主席又看了一次。

周总理于4月19日观看了演出并接见全体演职员。5月17日,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昆曲《十五贯》座谈会。周恩来在座谈会上作了约1小时的长篇讲话,周总理说:“昆曲的表演艺术很高,只要你们好好努力,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十五贯》轰动了全国,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十五贯》的演出复活了昆曲…… 可以出国去演,首先是昆苏剧团,其他剧团也可以去……几十个国家都来邀请我们,我们的外交也要靠文化和贸易,这是件重要任务。”周总理把昆曲比作清新高雅的“兰花”,当年的“速记稿”黄源一直珍藏着。

经典艺术  百看不厌

《十五贯》能够大红大紫、至今还在演,必有其宝贵的艺术看点。

昆曲的行当习惯上称为“家门”,昆曲的经典剧目不仅“家门”齐全而且没有重复或者类似的“家门”。

《十五贯》的主要人物是:况钟,老生应工,昆曲末行分为老生、副末和外。老生扮演的都是戏中正面人物、中年以上的男人。副末所扮演的人物在戏中的地位比正生(老生)要低,过去演整出戏开锣后,念诵开场词曲由副末担任。外又称“老外”,在戏中的地位不定。末的三个家门,对演员来说都要会演。

况钟扮演者周传瑛是苏州昆曲传习所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他的嗓音洪亮,眉目清朗,个头适中,穿上“厚底儿”(鞋子)特别有人物,俗话说:“像不像,三分样”。因况钟是苏州知府、年四旬上下,因此周传瑛将“大冠生”与“外”融糅一炉,他的唱念有力度、有弹性,表演洗练,每一个神色、每一个动作虽然是那么自然,但是绝非随意,都有特定内涵,没有一点“水”的地方。周传瑛演出了“况青天”的刚毅、睿智,以及不屈不挠为民理冤的品格。

永嘉昆剧团下乡演出《十五贯》 。供图 / 吴加勤

《十五贯》剧照。供图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十五贯》剧照。供图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十五贯》剧照。供图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娄阿鼠,以丑应工,扮演者是王传淞,亦是传习所高才生。昆曲的丑行分为副和丑两个家门。副是不正派的刁恶文人,丑的面部白块比“副”小,亦称“小花脸”,演的大多是社会地位较低或滑稽之人。看丑角主要看表演,王传淞活灵活现地演出了娄阿鼠的狡猾、狠毒、做贼心虚。

熊友兰,以巾生应工,由徐冠春饰演。巾生,多饰演风流儒雅的未婚书生。徐冠春演的熊友兰特别清秀,一出场就是正派儒雅的书生形象。

苏戌娟,以六旦应工,由李倩影扮演,李倩影把一个正直、勤劳的江南少女拿捏得丝丝入扣。

无锡知县过于执,副应工,朱国梁扮演。他把一个自命不凡但实际上是主观主义草菅人命的官僚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如果一出戏再精彩,观众听不懂,领悟不出它的精彩,就不会推广。昆曲《十五贯》在念白方面下足了功夫,念白字字珠玑,突出中州韵,节奏紧凑而不急促,《防鼠测字》中况钟与娄阿鼠在庙中的对话不仅让观众听得懂,还极具表演性,通過下面这几句,大家能想像到他们的表演:

况钟:老兄,可要“起数”(算卦用语)么?

娄阿鼠:我来求签,不要起数。

况钟:求签,不如起数的好。

娄阿鼠:(迟疑)起数好?

况钟:起数好!心中有什么疑难之事,只要起个数,便可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娄阿鼠:怎个起法?

况钟:随口说个字就好。

娄阿鼠:先生,老鼠的“鼠”字,你可测得出?测得出?

况钟:测得出。

娄阿鼠:测得出?我去拿条板凳来,先生请坐。

况钟:老兄,你测这个字是想问什么事呢?

娄阿鼠:(轻声)官司。

况钟:(重声)官司?

……

整出《十五贯》娄阿鼠虽然是男二号,但演员表演得深刻传神,确是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饰演娄阿鼠的演员王传淞1921年8月入昆剧传习所,初学巾生。一年多后,老师发现他虽长得五官端正,双目有神,但生性好动,眼睛老是骨溜溜乱转,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常常引人发笑,在师兄弟中有“冷面滑稽”之称,而且口齿清晰,发音吐语以冷隽诙谐、阴沉挂味取胜,尤精做功。因为倒仓的原因,老师索性让他演丑行。王传淞饰演娄阿鼠,赌输了钱,饥肠辘辘,看到尤葫芦的肉铺虚掩着门,而且点着灯,想进去赊点肉,蹑手蹑脚推开门,左右张望一下,表现出娄阿鼠是个惯偷。看到尤葫芦鼾声大作,就想偷肉,偶然看见尤葫芦枕头下压着钱袋子,一摸里面是挺多的钱,就悄悄往外撤。钱袋子掉到地上发出很大响声,尤葫芦被惊醒,于是和娄阿鼠争抢钱袋子,娄阿鼠趁势用身边的肉斧子砍死了尤葫芦。在拿起钱袋子时,不小心掉出来一些铜板,娄阿鼠连忙捡起来,临出门还吹灭了灯,表现他是个贪得无厌的职业窃贼。

在《防鼠测字》中,况钟假扮的算命先生说,老鼠偷油,一听“油”字,娄阿鼠噌一下就从板凳上惊跳起来,跳得特别轻,没有一点声音,观众都能看出腿上的功夫。况钟说老鼠不是爱偷油吃吗,娄阿鼠才放稳呼吸,认为算命先生不是特指自己,左顾右盼一下,没有发现附近有人,放下心来,这个心理过程演得丝丝入扣。况钟问娄阿鼠是自测还是代测,娄阿鼠心虚说是代测,况钟与娄阿鼠展开心理战,尖锐地指出“你不说实话”,娄阿鼠并不想就此认输,还从寺庙香案上的签筒抽签看看,不吉,眼睛极速转了几下,蹑着虚步凑到况钟旁,胆怯地轻声说:“自测”,说“测”字时上韵,表现娄阿鼠的重点是让算命先生测吉凶。

王传淞是周传瑛(饰演况钟)的师哥,二人合作已久,每一个对眼光都有许多潜台词。王传淞演出了一个善于思考的窃贼、赌棍。周恩来总理曾称赞王传淞说:“你把娄阿鼠演活了。昆曲的丑角,对许多剧种都可以师承,希望你首先培养出昆曲的接班人,也多辅导其它剧种。”浙昆的“世”、“盛”、“秀”字辈三代丑角演员,以及其他剧种的丑角演员都从他学艺。王传淞在教戏前,总是为学生细致地分析戏情、人物性格及其内心活动,他说:“做戏,做戏,戏在眼睛里。”

戏在角色的眼睛里,戏在演员的心中。

传承光大  人才辈出

浙昆《十五贯》进京演出后,几乎全国各个剧种都移植了昆曲《十五贯》,《十五贯》热潮席卷中国戏曲界。它的上演,不仅使其他昆曲传统戏恢复了,而且别的许多剧种也恢复演出了一些传统戏,在这一点上,《十五贯》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

1978年,上海昆剧团率先复演了,《十五贯》的戏单上特意标注:向浙江昆剧团学习剧目。相继,浙昆恢复演出《十五贯》。“况钟”周传瑛的儿子周世瑞、“娄阿鼠”王传淞的儿子王世瑶,又把戏教给了下一代。从1955年开始,黄源主持整理《十五贯》初稿、整理本、第一版、电影分镜头等油印剧本,各个剧种、各种语言的《十五贯》剧本,各种《十五贯》连环画,厚厚的60多份群众意见的原稿,以及周恩来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稿原件和手抄本……分门别类,装入“档案盒”中,洁净、清楚。黄源的儿子黄明明也在传承:从1956年首演开始,给各种《十五贯》的戏单“穿”上塑料封套。

21世纪,上昆演出《十五貫》由计镇华的学生袁国良饰演况钟。

海内外的大量拥趸,以及关注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文化人士,都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昆曲能够完整地传承下去。2017年10月20日、21日,连续两晚,浙昆汇集“世、盛、秀、万、代”五代浙昆人组成强大演出阵容,并邀请上海昆剧团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助阵,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五世同堂版”经典演出。最年长的世字辈演员王世瑶(王传淞之子)79岁,最小的代字辈演员张唐逍15岁。演员表上,头场苏戌娟,请回了77岁的沈世华,浙昆曾经的当家旦角,她一到浙昆排练厅,就先和两位师兄——78岁的张世铮,79岁的王世瑶合了一张影,在这次赴沪演出的阵容里,只剩下这三位老师是61年前进京演出的原班人马。

一出昆曲《十五贯》为昆曲的复兴,为祖国戏曲繁荣作出了历史的贡献,戏的教育意义、普世价值至今还在延续。

看昆曲,聊文化,谈感悟:昆曲因为经典,其艺术一定会永远传下去;一出戏乃至任何作品、任何工作只要达到了经典,不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历久弥新。经典成就了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造就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向经典致敬。

猜你喜欢
供图昆曲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城市之酷
领略昆曲之美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动物乐园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